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DIC2008-002)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月欣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高氯酸溶液在100℃下水解样品60 min,水解液过滤膜,以10 mmol/L甲酸铵溶液(pH3.6)-甲醇(99∶1)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Waters 2487型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在0.05~20.00μg/ml浓度范围内,各嘌呤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r>0.999 9。方法回收率93.1%~101.3%,相对标准偏差<12.5%。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4种主要的嘌呤成分。
- 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刘晓岑杨月欣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嘌呤食品
- 中国常见植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应用HPLC测定中国常见植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3柱(4.6mm×250mm×5μm),以10.0mmol/L甲酸铵(pH3.6)-甲醇(99∶1,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不同种类植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有明显差别。干菌类和干豆类及制品中嘌呤含量普遍高于其他食品,蔬菜类及制品和水果类及制品中嘌呤含量普遍较低。总体上呈现出干菌藻类〉干豆类及制品〉鲜菌藻类〉坚果、种子类〉谷类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薯类、淀粉及制品〉水果类及制品。结论植物性食品中干菌藻类和干豆类及制品中嘌呤含量较高,其他种类食品嘌呤含量较低,不同种类植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
- 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潘洪志杨月欣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植物性食品嘌呤
- 中国常见干豆类及制品中嘌呤的含量
-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国常见干豆类及制品中嘌呤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AtlantisT_3柱(4.6mm×250mm×51μm),以10.0mmoL/L甲酸铵(pH3.6)和甲醇(99%:1%)为流动相,流速...
- 荣胜忠邹立娜张广藤刘培培韩涛潘洪志杨月欣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嘌呤
- 文献传递
- 涮火锅过程中肉、虾和汤中嘌呤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火锅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类大众饮食。但吃火锅时,大量进食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脏、骨髓、牛羊肉、海鲜和虾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动物性食品中含有较高的嘌呤,甚至火锅汤也含有一定量的嘌呤。有研究报道,肉制品等在水煮过程中,其嘌呤含量会有所变化[4]。
- 荣胜忠邹立娜王国栋朱婧潘洪志杨月欣
- 关键词:火锅嘌呤
- 中国常见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国常见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AtlantisT3色谱柱(4.6mm×250.0mm×5.0μm),以10.0mmol/L甲酸铵(pH3.6)和甲醇(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不同种类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有明显差别。内脏(如肝脏)和鱼虾蟹贝类中最高,肉和肉制品次之,血液和汤类等最低。畜肉中,猪肉最高,畜类内脏中,猪肝最高;禽肉中,鸡肉最高,禽类内脏中,鸭肝最高;鱼虾蟹贝类食品中虾类最高。结论动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很高,不同种类食品差异较大。
- 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杨月欣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动物性食品嘌呤
- 不同种类鲜菌、干菌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常见菌类食品中的嘌呤含量,比较鲜菌与干菌中嘌呤含量的差别。方法:样品处理采用高氯酸溶液100℃水解60min。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4.6mm×250mm×5μm)柱,以10.0mmol/L甲酸铵(pH3.6)和甲醇体积比99∶1作为流动相对嘌呤进行分离,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鲜菌类食品中嘌呤含量在213.8—730.3mg/kg,滑子蘑较高;干菌类食品中嘌呤含量在681.0—4 049.2mg/kg,香菇较高。含水量校正后,干菌类嘌呤含量在0.7—4.5mg/g,鲜菌类嘌呤含量在1.6—5.5mg/g。结论:菌类食品中嘌呤含量较高;干菌类食品中嘌呤含量显著高于鲜菌类;经过含水量校正后,大部分干菌类食品嘌呤含量要低于鲜菌类。
- 荣胜忠叶红婷关红军郭毓鹏李晓霞李淼晶杨凤华潘洪志杨月欣
- 关键词:菌类食品嘌呤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