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杨信东段显德王晓梅马海霞臧东初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辽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空间分布型
  • 7篇分布型
  • 6篇理论抽样数
  • 4篇玉米
  • 4篇霜霉病
  • 4篇霉病
  • 4篇分布型研究
  • 3篇序贯抽样
  • 3篇检索表
  • 2篇孢子
  • 2篇黄瓜
  • 2篇斑病
  • 2篇病斑
  • 2篇抽样技术
  • 1篇锈病
  • 1篇叶片
  • 1篇叶位
  • 1篇玉米大斑病
  • 1篇玉米褐斑病
  • 1篇玉米瘤黑粉病

机构

  • 10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辽东学院

作者

  • 9篇杨信东
  • 8篇段显德
  • 4篇王晓梅
  • 2篇马海霞
  • 1篇李玉
  • 1篇董荣春
  • 1篇刘国宁
  • 1篇田宇光
  • 1篇穆慧敏
  • 1篇柳志诚
  • 1篇梁春贺
  • 1篇黄琦
  • 1篇王硕
  • 1篇臧东初
  • 1篇徐松
  • 1篇何兴隆
  • 1篇马腾达

传媒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甜瓜霜霉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2015年
通过扩散系数和聚集指数两个空间分布型指标及平均拥挤度和均值的回归关系,研究了甜瓜霜霉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瓜霜霉病初侵染的病斑在叶片上呈现随机分布,再侵染的病斑呈现聚集分布.随着病斑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序贯抽样模型为T(高/低)=0.1 N±0.682 N1/2.调查叶片为N片时,若累计病斑数超过上限则可确定为需防治田圃;未达到下限时,可确定为不需防治田圃;如在上下限之间,则应继续调查.采用集聚指数和均值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判断甜瓜霜霉病病斑在叶片上的集聚程度与病害发生程度间的相关性,可以取代Taylor幂法则等其他判断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相关性的方法.
段显德董荣春王硕杨信东
关键词:甜瓜霜霉病理论抽样数
古巴假霜霉菌在黄瓜中流行规律(Ⅰ)——显症、叶位与抗病力、孢子飞散分布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病害流行学常规方法研究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在黄瓜中流行的规律,结果表明:病害显症总共需要5d,显症后的前3d可出现90%的病斑,显症的最后2d出现的病斑仅为10%;黄瓜的叶位与抗侵染力显著负相关(P≤0.05),叶位越低,抗侵染能力越弱,随着叶位的提高,叶片的抗侵染力也明显提高;黄瓜不同叶位上的病斑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数量不同,叶位越低,病斑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数量越多,随着叶位的提高,病斑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数量明显减少。病菌游动孢子囊飞散的数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数量不断减少。病斑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段显德何兴隆徐松柳志诚杨信东
关键词:黄瓜空间分布型霜霉病
梨树锈病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被引量:10
2013年
梨树锈病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梨树锈病的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发病条件下(每个叶片上的病斑数1~5个),需调查1 600~2 600个叶片;获得大体精确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发病条件下(每个叶片上的病斑数1~5个),需调查200~300个叶片;制定了指导防治工作的序贯抽样检索表。
郑义段显德崔欣孙悦杨信东
关键词: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玉米褐斑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中后期褐斑病在病株率为31%~34%的地块中,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在病株率为45.2%~84.6%的地块中,空间分布均为均匀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若想得到精确的调查结果,在病株率达到5%左右时,大约需要调查325个样本;在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大约需要调查160个样本。
段显德王晓梅马腾达杨信东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玉米瘤黑粉病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对玉米瘤黑粉病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瘤黑粉病在病株率低于4%的条件下,空间分布型基本为随机分布;病株率在10%左右,空间分布型仍为随机分布,但有均匀分布趋势。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若想获得一般精确的调查结果,在病株率达到1%左右时,大约需要调查285个样本;在病株率达到5%左右时,大约需要调查135个样本;在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大约需要调查115个样本。
段显德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古巴假霜霉菌在黄瓜中流行规律的研究(Ⅱ)——孢子萌发、传播、施肥影响、高温闷棚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病害流行学常规方法研究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在黄瓜中流行规律的孢子萌发、传播、施肥影响、高温闷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游动孢子囊萌发情况不同。黄瓜霜霉病菌的近程传播未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施钾肥可以降低病菌的产孢量,施氮、磷肥不降低病菌的产孢量。45℃处理10min,黄瓜植株的有病部分3d后变干枯,无病部分存活且植株抗病力明显提高。黄瓜霜霉病菌接种黄瓜苗引起发病、接种甜瓜苗未见发病。甜瓜霜霉病菌接种甜瓜苗引起发病、接种黄瓜苗未见发病。
段显德穆慧敏梁春贺杨信东
关键词:黄瓜病斑扩展霜霉病
桂花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从桂花(Osmamthus fragrans)叶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叶点霉病原菌,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变叶木叶点霉(Phyllosticta ghaesembillae Koorders)。同时对该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3~11条件下均适宜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合孢子萌发的为pH9。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光照对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黑暗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但这些碳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只对孢子萌发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该病原菌也能利用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最适氮源为硝酸钾,硫酸铵和氯化铵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0℃。
王晓梅黄琦李玉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长春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指数增长期的病情增长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对长春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指数增长期的病情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年份长春地区中等感病品种玉米大斑病的指数增长期大约为田间病害开始产生至8月初,是病害预测和防治的关键期。玉米大斑病的日增长率在0.02~0.2左右,降雨与随后第10天左右的病害日增长率高度正相关。单个玉米大斑病病斑增长时间可持续2个月左右,病斑长度可达20cm以上,宽度可达1.5cm以上,单个病斑增长(长、宽、面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均接近直线。雨后转连续数日晴天有利于病斑扩展。
王晓梅刘国宁田宇光马海霞杨信东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百日草白粉病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对长春市百日草白粉病病斑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百日草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病斑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后随着病害发生程度加重,病斑的聚集程度逐渐变弱.当每片叶上病斑数达到70个以上时,病斑的分布型转变为均匀分布.对百日草白粉病的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每片叶上有1~5个病斑的常见发病条件下,若想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需要调查260~1 300片叶;如果想获得大体准确的调查结果,仅需调查67~342片叶即可.当每片叶上的病斑数达到几十个的发病条件时,若想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需要调查20~130片叶;如果想获得大体准确的调查结果,仅需调查5~33片叶即可.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指导防治工作的序贯抽样检索表.
瞿小杰段显德何玉会黄成杨信东
关键词:百日草白粉病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对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菜霜霉病在单株病斑数<20的15个地块中均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单株病斑数的增多,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在单株病斑数>3 000的4个地块中为均匀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也会导致集聚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有接近均匀分布的趋势。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段显德马海霞杨信东
关键词: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