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40068)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莉马冬徐杰王朝阳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空间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交际
  • 1篇言语实践
  • 1篇言语行为
  • 1篇隐喻
  • 1篇语境
  • 1篇语言
  • 1篇语意
  • 1篇转喻
  • 1篇话语
  • 1篇话语意义
  • 1篇交际
  • 1篇不同语境

机构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1篇张莉
  • 1篇徐杰
  • 1篇王朝阳
  • 1篇马冬

传媒

  • 2篇作家
  • 1篇外语学刊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两者在修辞、认知、语义及社会功能上都有着区别。本文将从隐喻和转喻的中西对比、概念区别等方面进行研究。
王朝阳
关键词:隐喻转喻言语行为
言语实践中话语意义建构原则探究被引量:10
2010年
话语意义建构不仅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话语意义是言语交际的核心。它具有具体性特点,同一定交际条件密切相关,和语境相结合。从认知角度看,话语意义是在言语交际中遵循一定原则临时建构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话语意义的建构离不开交际主体的选择。主体的选择要在认知策略的指导下进行,受到"选择原则"的影响和制约。各种原则相互作用,其动态的平衡保证交际有效进行。
张莉
关键词:话语意义言语交际
不同语境下语言的心理空间建构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心理空间的建立受到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而每一语言表达的意义,则同时取决于它的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本文拟在英汉两种语境下,探讨语言的心理空间建构差异。进而指出:差异的存在为不同民族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形成了文化多元、语言各具特色的状态。
马冬徐杰
关键词:心理空间语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