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51006)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国栋张金龙汪磊王灵芝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亚胺
  • 1篇氧化硅
  • 1篇氧化环己烷
  • 1篇萘酰亚胺
  • 1篇哌啶
  • 1篇酰亚胺
  • 1篇介孔
  • 1篇介孔二氧化硅
  • 1篇孔径
  • 1篇化学键
  • 1篇化学键合
  • 1篇环己烷
  • 1篇己烷
  • 1篇键合
  • 1篇硅铝比
  • 1篇二氧化硅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筛
  • 1篇SAPO-3...
  • 1篇ESR

机构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张金龙
  • 3篇王灵芝
  • 2篇汪磊
  • 2篇徐华胜
  • 2篇陈国栋
  • 1篇雷菊英
  • 1篇刘远林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4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键连在MCM-41哌啶萘酰亚胺的光化学性能
2009年
通过4-哌啶-1,8-萘酐与氨基化MCM-41反应,在孔道中键连生成4-哌啶-1,8-萘酰亚胺。红外光谱证明在介孔孔壁表面上确实生成了酰胺键。小角X射线衍射(XRD)显示掺入染料分子后,杂化介孔材料的衍射峰强度只有轻微下降。紫外可见光(UV-vis)漫反射光谱表明染料分子在乙醇稀溶液和介孔分子筛中的吸收峰位置均为426nm,这说明染料分子是以单分子形式嫁接在MCM-41孔壁表面。相对于在乙醇溶液中的哌啶萘酰亚胺(535nm),物理吸附在MCM-41上的哌啶萘酰亚胺最大荧光发射峰位置红移至543nm,而键连在MCM-41哌啶萘酰亚胺的发射峰发生更大红移,至548nm,这主要是由于介孔孔道的限域效应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表明键连染料的MCM-41介孔材料经紫外照射后存在一定量自由基。
陈国栋王灵芝汪磊张金龙
关键词:MCM-41萘酰亚胺化学键合
大孔径Cr-MCM-48合成及其催化性能被引量:4
2009年
用三嵌段共聚物P123(EO20PO70EO20)作为模板剂,正丁醇作助剂,通过pH值调节合成出了铬掺杂的大孔径三维立方介孔二氧化硅。反应体系中,Si/Cr摩尔比为10~80.产物的真实Cr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ICP-AES)测得;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表征表明,产物具有规整的三维立方介孔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表征显示当掺杂量较小时(Si/Cr摩尔比大于30),铬的存在形态为Cr(VI)和Cr(V),当掺杂量较大时,产生Cr(III).用产物催化氧化环己烷,当用过氧化氢(H2O2)作为氧化剂时,环己烷的最大转化率达到53%;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环己酮的转化率为86%.
汪磊王灵芝陈国栋张金龙
关键词:MCM-48大孔径氧化环己烷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球形纳米粒子的生物条形码体系的建立
本文首次构建了以单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球形纳米粒子为主体、二元荧光染料为客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该体系在单一波长激发下可以产生多元荧光信号,并且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通过使用该纳米颗粒复合体系,将可以建立一种动态的,通过简单...
雷菊英王灵芝王杰飞刘远林徐华胜张金龙
文献传递
宽硅铝比范围内SAPO-34分子筛的合成
以含硅拟薄水铝石为硅、铝源,三乙胺为模板剂合成得到SAPO-34分子筛,并通过添加无硅拟薄水铝石调节产物的硅铝比。XRD结果表明,在n(SiO2)/n(Al2O3)为0.1-1.28的范围内得到了纯SAPO-34分子筛。
曾翠云王灵芝汪磊徐华胜张金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