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30070)

作品数:31 被引量:283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润林沈韫芬余育和缪炜许木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毛虫
  • 13篇原生动物
  • 13篇纤毛
  • 13篇纤毛虫
  • 8篇群落
  • 6篇系统发育
  • 5篇动物群
  • 5篇动物群落
  • 5篇原生动物群落
  • 5篇螅状独缩虫
  • 4篇水质
  • 4篇分子系统
  • 4篇浮游
  • 3篇淡水
  • 3篇养殖
  • 3篇类中间纤维
  • 3篇分子系统发育
  • 2篇蛋白
  • 2篇养成
  • 2篇养成阶段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山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北京城市排水...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医药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18篇沈韫芬
  • 14篇余育和
  • 12篇徐润林
  • 10篇缪炜
  • 6篇黄建荣
  • 5篇高崇明
  • 5篇许木启
  • 4篇张锡元
  • 4篇白庆笙
  • 3篇冯伟松
  • 3篇陈声贵
  • 3篇曹宏
  • 2篇刘伟岩
  • 2篇廖家遗
  • 2篇甘一萍
  • 2篇杨军
  • 2篇杨向平
  • 2篇冯磊
  • 2篇孙逸湘
  • 2篇陈秋实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原生动物...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湖泊科学
  • 2篇Zoolog...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Curren...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海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13篇2001
  • 8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鹏半岛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点被引量:28
2000年
通过对采自广东省大鹏半岛的土壤混合样品进行纤毛虫定性和相对定量的分析 ,研究了大鹏半岛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点 .其群落由 42种纤毛虫组成 ,其中包括我国的新记录种 4个 ;主要种类有蝶形康纤虫(Cohnilembusvexillarius)、背沟肾形虫 (Colpodahenneguyi)、斯氏肾形虫 (C .steinii)、苔藓织毛虫 (Histriculusmuscorum )、近亲殖口虫 (Gonostomumaffine)、旋转单镰虫 (Drepanomonasrevolata)、有肋薄咽虫 (Leptopharynxcostatus)及高山长颈虫 (Dileptusalpinus)等 .通过对该地区土壤样品中纤毛虫的培养 ,发现该群落的优势种从培养初期的近亲殖口虫和苔藓织毛虫演变为蝶形康纤虫 ,进而演变为肾形虫 .比较了大鹏半岛土壤纤毛虫群落与其它地区土壤纤毛虫群落间的差异 ,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可能因素 .
徐润林孙逸湘
关键词: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
螅状独缩虫口区微纤维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常规电镜观察显示螅状独缩虫口部单毛基索 (HK)、第一 (P1)和第二咽膜 (P2 )旁各有一片微纤维结构。经一步抽提后 ,这些微纤维结构仍存在。三步抽提显示它们是由直径 12nm左右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网格结构 ,细胞松弛素B不能使其解体。HK和P1旁的微纤维结构在口围唇处即已形成 ,随着向胞口延伸 ,微纤维结构逐渐变宽 ,并形成典型的网格结构。
胡国群高崇明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类中间纤维缘毛目纤毛虫
微量热法研究犁形四膜虫生长代谢热化学特征
<正> 微量热技术在生命科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可获得许多生物学方法无法得到的信息,有助于新发现和揭示新的规律。用精密执导式热量计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犁形四膜虫在25...
刘义孙达远余育和屈松生沈韫芬
文献传递
缘毛类纤毛虫ITS1区的特征序列
<正> Corliss在1968年将缘毛类纤毛虫提升为亚纲,作为寡膜纲四大组成类群之一(另三个亚纲分别为膜口亚纲、咽膜亚纲和盾纤亚纲)。现有游动目(Mobilida)和固着目(Sessilida),其中固着目包括12科3...
缪炜沈韫芬余育和
文献传递
草履虫类核纤层蛋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以DGD包埋去包埋技术对草履虫的核纤层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分子杂交等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在核周存在由 10nm纤维组成的核纤层 ;免疫荧光结果表明 ,在核周呈阳性反应 ,并在其表皮、口器等部位呈交叉的阳性反应 ;蛋白分子杂交的反应带在
陈秋实高崇明
关键词:草履虫阳性反应原生动物
西藏及长江流域淡水有壳肉足虫区系分析
<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研究组曾先后对江苏南京、湖北东湖、西藏、湖南索溪峪和贵州梵净山等五个地区的原生动物进行区系调查,分别发现有壳肉足虫34种、24种、147种、62种和73种。本文对五个地区...
杨军冯伟松缪炜沈韫芬
关键词:长江流域区系分析
文献传递
6种累枝虫(Epistylis)rRNA基因18S-ITS1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7
2002年
建立了由采自自然界中的样品、不经实验室培养而直接用于大核DNA提取和PCR反应的原位(in situ)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并比较了6种累枝虫(Epistylis 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ydis,E.plicatilis,E.hentscheli,E.galea)的18S-ITS1序列,结果显示:E.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ydis,E.plicatilis和E.hentscheli间18S和ITS1区序列的碱基相似性很高,而它们与E.galea间碱基变异位点在18S区和ITS1区均高达33个以上,遗传变异度分别大于15%和23%.以多态喇叭虫(Stentor polymorphus)为外类群,利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指出:E.galea和其他5种累枝虫分属为两个类群,与其他5种累枝虫相比,E.galea可能较早从祖先种中分化出来;相比其他特征,大核和口围区可能与累枝虫进化的关系更为密切,是重要的系统发育特征.
缪炜余育和沈韫芬张锡元
关键词:RRNA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原生动物分子标记分子生物学
鲍苗硅藻饵料培养池中的危害性纤毛虫及其优势种群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应用纤毛虫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研究了规模化鲍苗硅藻饵料培养池中危害性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各种类的种群变化过程。共观察到纤毛虫 33种 ,斯坦盾纤虫Aspidiscasteini和三齿盾纤虫Aspidiscatridentata为优势种。在藻类培养过程中 ,危害性纤毛虫种类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 ,最多时有 2 5种。随着培养的藻类数量增加 ,纤毛虫数量也有所增加 ,在培养的第 1 3天达到数量的最大值。其最大总密度可达 2 1 2 8和 2 1 55个·cm- 2 。优势种斯坦盾纤虫和三齿盾纤虫最大密度达到 5 3— 7 2个·cm- 2 。此外 ,大突口虫Condylostomamagnum ,扇形游仆虫Euplotesvannus,具棘旋毛虫Dysteriaspinifera和双眉虫属Diophrys在数量上具有较高的比例。与藻类不同的是 。
徐润林苗素英余勉余孙逸湘
关键词:纤毛虫鲍鱼养殖海水养殖硅藻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被引量:5
2001年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2 )的原基带 ,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 (HK′)。同时 ,新仔虫的第一咽膜 (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 (HK)复制 ,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 ;(2 )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 ,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 ,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 ;小核分裂先于大核 ,在两仔虫口纤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 ;(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 ,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 ,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施心路余育和沈韫芬
关键词:缘毛目纤毛虫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
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汉沽稳定塘水质净化效能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2
2000年
天津汉沽生物稳定塘是近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多级污水净化系统和示范工程。论文报道了汉沽稳定塘各塘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重点论述了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与水质净化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5个采样站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参数的变化与各级塘中污染物的浓度关系密切。进水口 ( 1号站 )由于各种污染物含量很高 ,原生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 d值和 PFU原生动物的群集速度 (功能参数 )都为零。随流程延长 ,水质逐塘得以改善 ,生物逐渐恢复。至出水口 ( 5号生态塘 ) ,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 ,原生动物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上升。
许木启曹宏王玉龙
关键词: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水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