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907)
- 作品数:65 被引量:1,482H指数:23
- 相关作者:程麟生陶祖钰冯伍虎郑永光周伟灿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台风变性加强过程分析被引量:58
- 2003年
- 通过对登陆台风Winnie(1997)的演变过程分析,发现登陆后的台风经历三个阶段:衰减阶段、变性阶段、重新加强阶段。其变性过程类似于Sekioka等人提出的复合型,变性后逐渐演变为Shapiro-Keyser气旋模型。通过对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冷空气的下沉入侵以及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是热带气旋变性的原因。冷空气的入侵使具有暖心结构的热带气旋演变为斜压结构的温带气旋。变性后气旋得到了重新发展,低层维持的较明显暖平流以及与高空急流相对应的散度区和高空涡度平流是导致气旋重新发展的重要物理因子。
- 朱佩君郑永光陶祖钰
- 关键词:台风登陆
- 正压涡旋中螺旋波失稳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将柱坐标下线性化正压原始方程组与其边界条件构成的特征值问题,离散化为矩阵的特征值问题并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正压涡旋中螺旋波的失稳问题。讨论了基流分布和静止流体厚度对正压涡旋内螺旋波失稳的影响,这对了解实际热带气旋中螺旋云带的发生和性质均是有意义的。
- 黄泓张铭
- 关键词:失稳螺旋波热带气旋
-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湿位涡异常诊断:质量和热力强迫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利用MM5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湿位涡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了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引起的湿位涡异常。结果揭示:降水区位于负湿位涡的下方,负湿位涡的趋势走向与降水区的一致。造成本次暴雨的成因中包括湿对称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两种机制,湿位涡MPV(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的分量MPV2对MPV起主要作用,其中主要是MPV2v的贡献。质量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引起湿位涡异常变化,它们的作用大小相当,在研究暴雨时,不可忽略因降水造成的质量强迫。
- 文莉娟程麟生左洪超隆霄
- 关键词:华南暴雨湿位涡热力强迫
- 在“98.7”武汉强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波动的作用及其相干性被引量:13
- 2005年
- 以Morlet复数小波函数分析方法等为基础, 研究了 1998 年 7 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强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波动的作用, 同时用交叉谱研究了不同尺度波动的相干性。结果表明, 这次强暴雨过程是一次中-β尺度能量积累与释放的过程, 在2 h左右的较短时周期波动中, 中-α尺度对中-β尺度产生一定的干涉效应。
- 魏凤英朱福康谢宇
- 关键词:暴雨过程相干性中-Β尺度长江中下游交叉谱
- 南半球冷空气入侵与热带气旋的形成被引量:24
- 2003年
- 文中采用NCAR/PSU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 5 ,研究了南半球冷空气入侵在热带气旋形成中的作用。初始场为纬向平均场 ,不含任何扰动 ,但为热带气旋的发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通过改变设在赤道的南边界条件 ,设计系列数值试验反映南半球不同强度冷空气的入侵。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南半球冷空气侵袭后 ,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形成热带气旋 ;没有冷空气入侵时 ,只有扰动产生 ,没有热带气旋形成。在对流不稳定的背景场中 ,即使没有冷空气入侵 ,低层小尺度辐合引起强上升运动 ,产生的非绝热加热 ,在热带洋面上也能形成扰动。但是非绝热加热使得稳定度增加 ,没有低层强辐合的支持 ,对流不能持续 ,扰动不能发展成为热带气旋。南半球冷空气的入侵 ,一方面气温降低 ,使得中低层层结稳定度降低 ;另一方面 ,冷空气形成向北的气压梯度 ,在低纬度产生南风 ,导致低层强辐合。稳定度因子和低层辐合的共同作用 ,驱动深厚的垂直环流 ,产生十分显著的非绝热加热 ,形成了暖心的热带气旋。
- 徐亚梅伍荣生
- 关键词:南半球冷空气热带气旋对流有效位能非绝热加热
- 斜压基流中的非线性中尺度重力惯性波被引量:11
- 2002年
- 本文使用行波法分析求解y-z平面上的二维流体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在斜压基流的背景场下讨论了CISK加热影响下的粘性非线性椭园弦波以及重力惯性孤立波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中高纬度地区层结较稳定在呈气旋性切变的强斜压性基流背景场之中,CISK加热系数ηb较小而ηd较大影响下的重力惯性孤立波表现为陡而范围小的特征。也就是说,在较小的中尺度范围内,集中产生较为强烈的灾害性天气。
- 沈新勇倪允琪丁一汇
- 关键词:重力惯性波行波法灾害性天气
- 暴雨雨团中β尺度流场结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5
- 2002年
- 用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模式对1998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的一次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雨团的中β尺度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团中,高、中、低空都存在明显的中β尺度环流系统,而且高空的高度场和风场之间具有非常强烈的非地转性.54 km粗网格和18 km细网格剖面图都显示出中尺度垂直环流,并存在上升的低空前方入流和下沉的中空后方入流.在细网格的模拟结果中还进一步发现,由于降雨伴随的拖曳下沉气流产生了位于 900 hPa以下行星边界层中的浅薄的垂直环流.
- 吴庆丽陈敏王洪庆陶祖钰
- 关键词:雨团数值模拟中尺度模式高度场垂直环流
- 梅雨锋两类中尺度低压(扰动)及其暴雨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对 1 999年 6月梅雨锋频发型中尺度低压 (扰动 )及其暴雨代表个例 ,利用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进行了数值研究。基准试验成功复制出中尺度低压 (扰动 )和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 ,系统和降水的演变与强度结果比较合理。借助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模式输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中尺度低压 (扰动 )发生发展较详细的演变过程 ,同时也可描述出发展演变中某些更加细微的特征和反映对流层高低空气流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准试验基础上设计的一组数值试验 ,探讨了同中尺度低压 (扰动 )暴雨相关的物理过程 ,包括降水的显、隐式参数化方案 ,凝结潜热释放 ,行星边界层过程 ,局地地形对中尺度低压 (扰动 )及其所伴暴雨发生发展的影响。这些结果能在更加深入理解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低压 (扰动 )及其暴雨过程的具体物理图象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董佩明赵思雄
-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
-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被引量:81
- 2003年
-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贡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 侯瑞钦程麟生冯伍虎
- 关键词:特大暴雨螺旋度低涡切变线
-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被引量:197
- 2003年
- 将1998年5~7月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香港的每小时天气现象及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发现,风廓线资料可以揭示出西南季风中和行星边界层中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现象,2km高度以上的低空急流中心早于2km高度以下超低空急流中心1~2小时出现,强降水的出现和超低层急流风速中心的出现相对应的。设计了一个表征低空急流强度和高度的指数I,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低空急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指数I迅速加强后1~2小时内将出现强降水,因此风廓线对强降水的出现有一定的预示性。
- 刘淑媛郑永光陶祖钰
- 关键词:风廓线暴雨低空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