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星火计划(2008GA800009)
-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健张玄兵谢琳龚萍赵钟鑫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阔叶薰衣草芳樟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7
- 2013年
- 以阔叶薰衣草(Lavandula latifolia)的鲜叶为试材,通过RT-PCR技术,获得阔叶薰衣草芳樟醇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该序列长度为1809bp,编码60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1809 bp的开放阅读框,与NCBI上已公布的阔叶薰衣草的芳樟醇合成酶蛋白序列相似度为98%,有21个核苷酸差异,11个氨基酸差异,将其命名为Lslis。序列分析研究表明:Lslis具有多数单萜烯类合成酶基因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即DDXXD,RRX8W和(N,D)D(L,I,V)X(S,T)XXXE;具有芳樟醇合酶活性必需的DDXXD功能基团。Lslis推导氨基酸序列的预测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0.36和5.66 kD;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大部分氨基酸区域为亲水结构,该基因为亲水多肽。Lslis和已公布的阔叶薰衣草芳樟醇合酶Lllis的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两者在整体结构上基本保持一致,但Lslis相对于Lllis要少一个α螺旋结构。将其连接到pMD18-T的载体上,通过中间载体pCAMBIA1303,构建了Lsli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农杆菌,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已插入表达载体。
- 赵钟鑫王健李琴尚啸
- 关键词:基因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为研究极香罗勒花、叶和茎在挥发性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极香罗勒花、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结果从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中分别鉴定出27、27和33种挥发性物质,其含量分别为总挥发性物质的96.09%,94.92%和93.14%。在极香罗勒花、叶和茎中共有成分为5种:茴香脑、桉树脑、D-樟脑、沉香醇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其中茴香脑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探讨罗勒中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及其机理奠定基础。
- 张玄兵王健谢琳张银东
-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GC-MS组织特异性
- 阔叶薰衣草叶片总RNA两种提取法的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分别采用TRIzol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阔叶薰衣草叶片的RNA,并用紫外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其提取效果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浓度高,但杂质较多且有部分降解、稳定性差;改良的CTAB法提取得到的总RNA的纯度较高,OD260/OD280值为1.909,效果稳定,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因此,改良的CTAB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经济的提取阔叶薰衣草叶片总RNA的方法。
- 赵钟鑫王健李琴龚萍
- 关键词:TRIZOL法
- 利用电导率法测定六种芳香植物的耐热性被引量:18
- 2011年
- 运用电导率法对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 L.)、苹果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L.)、丁香罗勒(Oci-mum basilicum L.)、阔叶薰衣草(Lavandula spica L.)、匍匐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香露兜(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等6种芳香植物进行了耐热性测定。结果显示,叶片在梯度高温处理后,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现"S"形曲线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结合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测得6种芳香植物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香蜂草57.00℃、苹果鼠尾草58.55℃、丁香罗勒59.80℃、阔叶薰衣草59.55℃、匍匐迷迭香59.19℃、香露兜65.25℃。
- 龚萍王健
- 关键词:芳香植物高温LOGISTIC方程
- 薄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海南的14个薄荷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14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共得到2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72条,多态性达98.32%,说明14个薄荷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181~0.8732之间,平均为0.65。利用UPGMA聚类分析,可在阈值为0.69处将其分为6大类。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法具有一致性。
- 谢琳王健张玄兵沈雁
- 关键词:薄荷属ISSR
- 5种香草植物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鉴别大叶迷迭香、小叶迷迭香、匍匐迷迭香、阔叶薰衣草和香叶万寿菊的抗旱性,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5种香草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a/Cb)、脯氨酸、可溶性糖(S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香草的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RWC、叶绿素总量、Ca/Cb呈下降的趋势,质膜透性、MDA、脯氨酸、SS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OD、SOD变化复杂。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大叶迷迭香>匍匐迷迭香>阔叶薰衣草>小叶迷迭香>香叶万寿菊。
- 龚萍王健
- 关键词:香草植物干旱胁迫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 不同罗勒品种香气成分GC-MS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不同罗勒品种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其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罗勒、暹罗皇后罗勒和桂皮罗勒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和定性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3个罗勒品种中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烃类33种、醇类17种、酯类3种、酮类4种和杂环类2种。紫罗勒、暹罗皇后罗勒和桂皮罗勒检测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25、29和20种,以暹罗皇后罗勒香气种类最多,烃类、铜类和酯类含量最高;其中紫罗勒中的茴香脑相对含量最高(46.43%),暹罗皇后罗勒中的[1R-(1,2,5)]-5-甲基-2-(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相对含量最高(40.64%),桂皮罗勒中的异胡薄荷醇相对含量最高(43.56%)。3个罗勒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α-蒎烯、左旋-β-蒎烯、4-萜烯醇、水合桧烯和茴香脑。【结论】不同罗勒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明显差异,且均有独特的香气成分,可根据其香型特征进行罗勒香精香料的有效开发。
- 薛子瞻张玄兵王健谢琳
- 关键词:SPMEGC-MS香气成分
- 5个薄荷品种气孔性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5个薄荷品种叶片为试材,采用透明胶布粘取法对其叶面气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薄荷品种叶面的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气孔形状近圆形,属横列型。上表皮的气孔长度、宽度均大于下表皮,上表皮的气孔密度小于下表皮。其中,葡萄柚薄荷上、下表皮的气孔长度、宽度均最大。皱叶留兰香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最多,上表皮气孔密度以葡萄柚薄荷最多。通过运用上、下表皮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利用下表皮气孔密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可利用气孔密度进行薄荷品种的鉴定。
- 谢琳王健张玄兵
- 关键词:薄荷气孔
- 基于.NET技术的热带芳香作物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传统热带芳香作物种质资源管理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构建数据库,利用ASP.NET技术、C#语言进行开发,采用了数据、业务逻辑、用户界面分离的多层结构,设计了基于.NET的热带芳香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热带芳香作物种质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动态管理,更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全局优化。
- 陈伟唐朝胜王健吴英昌
- 关键词:NET
- 3个不同罗勒种叶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的91.15%;台湾罗勒中检出21种香气物质,占95.08%;丁香罗勒中有29种,占89.49%。其中,烃类和醇类2类化合物在3种罗勒叶片中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4.39%、78.61%和77.88%。β-蒎烯是3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桉树脑、茴香脑和环葑烯则分别是罗勒、台湾罗勒和丁香罗勒的主要香气成分。
- 黄碧兰张玄兵王健
- 关键词:香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