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102)

作品数:31 被引量:105H指数:11
相关作者:包怀恩戎聚全郎书源莫兴泽牟荣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带绦虫
  • 32篇绦虫
  • 28篇牛带绦虫
  • 13篇牛带绦虫亚洲...
  • 7篇亚洲带绦虫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6篇家猪
  • 5篇动物
  • 5篇绦虫病
  • 5篇虫病
  • 4篇形态学
  • 4篇亚洲牛带绦虫
  • 4篇宿主
  • 4篇病理
  • 3篇带绦虫病
  • 3篇动物感染
  • 3篇血清
  • 3篇中间宿主

机构

  • 32篇贵阳医学院
  • 13篇黔南民族医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生物化学教研...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32篇包怀恩
  • 13篇戎聚全
  • 9篇莫兴泽
  • 9篇郎书源
  • 8篇牟荣
  • 7篇朱武军
  • 7篇杨明
  • 7篇李溥
  • 7篇张科
  • 5篇令狐艳
  • 5篇吴桂萍
  • 5篇李建华
  • 4篇汪敏
  • 4篇谢洪书
  • 4篇陈艳
  • 3篇裘学丽
  • 3篇牟德英
  • 3篇陈利红
  • 3篇王红艳
  • 3篇张朝云

传媒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贵阳医学院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黔南民族医专...
  • 2篇全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了解目前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驱虫等)调查该县高增乡高增村等6个村寨,用槟榔-南瓜子法对38名现症病人(男性36人,女性2人)进行驱虫治疗,并分析其感染原因和临床症状。结果38名有临床症状的成人中,有19人驱出成虫,均为男性,驱虫率达50%,其中16人的年龄在41~70岁之间。该地区牛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群众喜欢吃生的或不熟的牛或猪的肉及内脏,患者以排节片和肛门搔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目前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比较严重,感染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郎书源牟荣朱武军张科令狐艳包怀恩
关键词:牛带绦虫流行病学
贵州都匀、从江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对都匀、从江两地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结果两地牛带绦虫均可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7.5%和62.5%。囊尾蚴回收率分别为0.266%和0.028%,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都匀囊尾蚴比从江的稍大,其外壁有小的疣状物,头节可见伸缩的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但无明显小钩。结论①家猪可作为两地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②形态学研究显示都匀牛带绦虫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从江牛带绦虫是传统牛带绦虫。③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局部流行病区。
朱武军令狐艳包怀恩李建华
关键词:牛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中间宿主家猪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和猪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比较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用都匀带绦虫孕节和从江带绦虫孕节分别灌喂5~33d龄健康乳牛2头和3头、17~23d龄健康乳猪各2头。于感染后25~85d分别剖检、观察牛和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结果在感染都匀带绦虫62、85d的2头乳牛肝脏中共检获28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16~1.91mm×1.03~1.50mm。在感染都匀带绦虫50、62d的2头乳猪肝脏中共检获67个囊尾蚴,大小为1.28~2.84mm×1.26~2.57mm。两组囊尾蚴仅分布在肝脏且形态特征相同,活体观察成熟囊尾蚴均可见到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伸缩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31%的囊尾蚴顶突略凸,69%的顶突略凹,56%的顶突周围有两圈退化的小钩。在感染从江带绦虫25、35、67d的3头乳牛体内共检获2745个囊尾蚴,为全身分布,大小为0.86~6.52mm×0.66~4.39mm。在感染从江带绦虫50、67d的2头乳猪体内共检获106个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大小为1.08~2.86mm×0.96~2.68mm。从江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囊尾蚴,活体观察及压片染色镜检,囊尾蚴原头节均未发现顶突和小钩。结论都匀带绦虫为亚洲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囊尾蚴常具有退化小钩;从江带绦虫为传统牛带绦虫,在牛体内囊尾蚴呈全身分布。
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形态学
云贵两省三地带绦虫的分子鉴定——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用PCR-RFLP方法对rDNA-ITS1片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云贵地区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并建立一种快速鉴定方法。方法取贵州都匀株(DY)、贵州从江株(CJ)、云南大理株(DL)带绦虫及台湾株(TW)成虫标本,剪取孕节,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1片段,分别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MspI、CfoI、AluI、RsaI对扩增片段作酶切分析。结果PCR产物经AluI、RsaI酶切后,TW、DL、DY和CJ株RFLP图谱一致;经MspI、CfoI酶切后,TW、DL和DY株RFLP图谱一致,CJ株显著不同。结论1)DL和DY株与TW株同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CJ株是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1的PCR-RFLP分析方法简便,可以用于带绦虫的分类学研究。
张朝云包怀恩杨明郎书源
关键词:牛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都匀市亚洲牛带绦虫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王红艳包怀恩戎聚全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感染危险因素PCR扩增色素细胞
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利用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方法将牛带绦虫虫卵用酶法孵化后经皮下注射感染免疫抑制小鼠,不同时期获取的活囊尾蚴分别经灌胃感染沙鼠,同时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2mg/d进行免疫抑制。感染后1~62d剖杀沙鼠,观察沙鼠的感染情况,从小肠检获的虫体经整体染色或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其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8只沙鼠被感染,分别在感染后1,2,3,10,30d从沙鼠小肠内检获4,4,4,6,1条虫体,其中11条完整虫体的长度为10.56(1.0~45.5)mm。感染后10,30d虫体分节,但节片较幼稚,未见原始生殖细胞和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结论小鼠体内获取的囊尾蚴可以在免疫抑制的长爪沙鼠小肠内生长发育一段时间,但未发育成熟。
牟荣包怀恩朱武军郎书源庄丽温二生杨鹏
关键词:牛带绦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
贵州都匀牛带绦虫实验感染家猪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都匀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对都匀地区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都匀牛带绦虫可以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为87.5%。囊尾蚴回收率为0.266%,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未成熟囊尾蚴最早在感染后10天发现。成熟囊尾蚴大小为(2362±621)μm×(1635±489)μm,外壁上有小的疣状形成物,头节上可见吸盘、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未发现有明显小钩。家猪可以作为贵州都匀牛带绦虫的实验中间宿主,该地区可能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局部流行。
朱武军令狐艳包怀恩李建华
关键词:牛带绦虫中间宿主发育
感染亚洲带绦虫的家猪血清IL-2和INF-γ含量变化的意义
2007年
目的研究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后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亚洲牛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亚洲牛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5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7、13、15、30、41、45、60和75天,定期抽取猪心脏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感染第7天时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略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第60天开始回升,第75天形成新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第7、75天显著升高(P<0.01),在感染第13、60天时略升高(P<0.05)。结论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不同时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感染早期血清出现高水平IL-2和INF-γ,提示细胞免疫在抗击六钩蚴早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感染中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相当于正常组,提示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晚期出现高水平的IL-2和INF-γ,可能是宿主抑制囊尾蚴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杨鹏包怀恩牟荣
关键词:牛带绦虫IL-2INF-Γ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家畜血清酶学动态研究
目的:观察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血清酶学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孕节灌喂健康乳猪,乳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25 d、50 d、75 d...
李溥包怀恩戎聚全欧燕芳莫兴泽谢洪书
关键词:家畜血清酶肝脏损伤
文献传递
牛和猪人工感染牛带绦虫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将试验动物牛和猪分为 4 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B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C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及 D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分别灌喂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并于感染后第67 d剖检,对牛带绦虫人工感染牛、猪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组、B组囊尾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尾蚴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生长,周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组、D组囊尾蚴发生坏死、钙化,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组、D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理学变化囊尾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