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GZC0021)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全金朱平宋嘉骏邹国林向速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污染
  • 7篇人工湿地
  • 4篇水体
  • 3篇污染水
  • 3篇污染水体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生态塘
  • 2篇湿地
  • 2篇输出系数模型
  • 2篇水力负荷
  • 2篇潜流
  • 2篇潜流人工湿地
  • 2篇污水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 2篇沉水
  • 2篇沉水植物
  • 2篇除氮
  • 2篇村镇

机构

  • 13篇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王全金
  • 10篇朱平
  • 7篇宋嘉骏
  • 6篇邹国林
  • 3篇徐刘凯
  • 3篇向速林
  • 3篇宋嘉俊
  • 1篇李丽
  • 1篇熊伟
  • 1篇朱沛
  • 1篇戚小波

传媒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华东交通大学...
  • 2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年份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下沉水植物塘对农村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4种常见的沉水植物与基质组成的水生植物塘系统对模拟的农村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分析不同沉水植物在低温下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4种沉水植物对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TP和COD的去除率在80%以上,其中黑藻和金鱼藻对TP的去除率达到了97%;对氮的去除较明显,对总氮(TN)的去除率在54.27%~77.45%之间,对NH3-N的去除率在47.26%~60.79%;对营养物质的去除速率较快,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3天.总体上看,低温下金鱼藻和黑藻对农村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较好,可作为沉水植物处理农村污染水体的优选物种.
邹国林王全金朱平宋嘉俊熊伟
关键词:藻类植物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
江西地区典型村镇河流蒋巷河水质污染现状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由于江西地区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质恶化现象严重,污染态势急需遏制。对江西地区典型村镇河流蒋巷河周边进行调研,选取蒋巷河两个断面,现场采样,监测其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河水水质。结果显示: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有机物(CODCr)浓度分别为1.176-39.55,0.325-18.925,0.085-6.040,17.472-106.84 mg.L-1,河水长期处于劣Ⅴ类富营养化状态,并分析其水质变化趋势及原因。
邹国林王全金朱平宋嘉俊
关键词:污染水质分析治理方法
影响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除氮效果的正交试验研究
2013年
在冬季11月至次年1月间在露天条件下将潜流人工湿地后置生态塘组成处理系统,以组合系统对氮元素的去除效果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和塘深等4个因素对考察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及优选条件,并利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对组合系统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影响显著,各因素对组合系统中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湿地水力负荷>碳氮比>预曝气强度>塘深。组合系统总氮和氨氮去除率最高条件均为为:湿地水力负荷为75 mm/d,碳氮比为6、预曝气气水体积比为6和塘深0.5 m。组合系统对氮元素的去除率保持在很高水平。
王全金宋嘉骏朱平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除氮正交试验
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人工湿地与沉水植物稳定塘组合系统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水力负荷对组合系统性能的影响状况,以及各构筑物贡献率的对比。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耐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稳定;整个组合系统除溶解性磷酸盐外,污染物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去除率降低,低水力负荷去除效果最优,各构筑物中人工湿地与水力负荷呈负相关性,而稳定塘则受水力负荷影响不显著;各构筑物贡献率中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稳定塘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人工湿地。
王全金朱平宋嘉骏
关键词:水力负荷
应用SCS模型模拟清丰水流域产汇流量被引量:14
2011年
基于鄱阳湖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需要,简要介绍了径流曲线模型(SCS)及其应用现状,同时根据清丰水岗前水文站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清丰水流域产、汇流量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产汇流过程的模拟精度均达到70%以上。因此,应用SCS模型模拟清丰水流域降雨产、汇流量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精度。
徐刘凯王全金向速林
关键词:SCS模型产流计算汇流计算
人工湿地-塘组合处理村镇严重污染河水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构建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中试系统,探讨系统对村镇严重污染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获得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不同塘水深条件下系统对氮磷净化效果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系统HRT对COD、TN、NH3-N的影响显著,随HRT的增大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对TP的影响呈现先提高后降低且总体变化不大的现象,除磷的最佳区间是HRT2.5~3.0d。当HRT〉2.1d,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大于54.0%、57.8%、67.7%和80.6%,出水COD优于Ⅳ类水体标准,TN、NH3-N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TP优于Ⅲ类水体标准。COD、TN、N地-N和TP的去除率随塘水深变化不犬,均出现一个先高后低的现象,当塘水深为0.5m时,去除率最高,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9%、55.3%、63.7%和83.9%,出水水质最好,分别为20.49、9.51、4.59、0.19mg/L,COD优于Ⅳ类水体标准,TN、NH3-N优于一级A标准,TP优于Ⅲ类水体标准。
王全金李丽邹国林宋嘉俊朱平
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
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结合当前水体污染的形势提出运用人工湿地治理。列举一些运用人工湿地治理微污染水体实例,比较不同湿地系统之间的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等数据。证实人工湿地技术在对微污染水体的处理中运行效果良好,并针对性的提出人工湿地技术的几点改进方向,对人工湿地的发展进行展望。
宋嘉骏王全金朱平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污染水体处理
沉水植物塘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1
2013年
分别种植8种植物组成静态模拟沉水植物塘,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各种形态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规律,其中金鱼藻和水蕴草处理效果最优,可作为沉水植物塘优选植种。实验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塘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TP、TDP、PO4-P、TN、NH3-N、COD去除率分别为58.26%~79.34%、60.00%-83.91%、61.32%-86.79%-44.05%-61.54%、35.71%-71.13%、44.35%-72.18%。
朱平王全金宋嘉骏
关键词:
赣江下游地区各类非点源污染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2006-2009年赣江下游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各类非点源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农业人口和耕地是赣江下游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在TN贡献率方面畜禽养殖>耕地>农业人口,在TP贡献率方面畜禽养殖>农业人口>耕地。针对估算结果,分析了赣江下游地区畜禽养殖、农业人口和耕地形成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建造化粪池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等相应的控制措施。
徐刘凯王全金向速林邹国林
关键词:输出系数模型非点源污染贡献率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3年
针对污染水体的治理将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分为人工湿地各类型组合系统和人工湿地与其他构筑物的组合系统。收集和对比各种组合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去除效果,构建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数据库,总结各种类型组合系统的应用特点。通过综述研究显示,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各工艺优势互补、运行稳定、处理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人工湿地,是具有良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型处理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之一。
王全金朱平宋嘉骏邹国林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染水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