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29)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傅强李明张伟易红蕾魏显招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401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止血
  • 2篇柔性微电极
  • 2篇神经导管
  • 2篇视网膜
  • 2篇人工视网膜
  • 2篇周围神经
  • 2篇网膜
  • 2篇微电极阵列
  • 2篇可吸收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导管修复
  • 1篇电镀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稳定性
  • 1篇亚胺
  • 1篇止血材料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解放军第40...
  • 2篇东华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纳米科...

作者

  • 5篇傅强
  • 4篇李明
  • 3篇陈家瑜
  • 3篇赵建龙
  • 3篇张伟
  • 3篇魏显招
  • 3篇易红蕾
  • 3篇朱壮晖
  • 3篇李刚
  • 3篇张伟
  • 2篇杨宗德
  • 2篇周洪波
  • 2篇张涤清
  • 2篇吴冰
  • 2篇巴根
  • 2篇王传峰
  • 2篇张华
  • 2篇郯志清
  • 2篇周亮
  • 2篇赵贵成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Journa...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组装多肽纳米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合成神经活性多肽IKVAV(isoleucine-lysine-valine-alanine-valine,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纳米纤维支架,并检测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将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溶于0.1 M 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自组装,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分析其表面抗原标志。将MSCs与自组装支架体外共培养12 d,测定细胞粘附率,MTT方法检测IKVAV自组装材料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IKVAV-PA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可见其显示为纳米纤维,其直径为7.0~8.0 nm。分离的MSCs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9.3%、99.5%、0.1%、0.4%。共培养过程后,随着时间延长,MSCs在多肽凝胶支架上黏附率上升,吸光度增加,细胞活性增强。[结论]IKVAV-PA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张伟张伟岳靓易红蕾王传峰陈家瑜杨宗德魏显招张涤清李明
关键词:纳米纤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新型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止血效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制备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观察其对肝脏、肾脏和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止血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 000~2 250g,随机分成A、B、C组(A组为肝脏出血模型,B组为肾脏出血模型,C组为股动脉出血模型),每组均根据切口再随机分成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实验组(1组)和AristaTM止血粉对照组(2组),每组5只,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在出血创面喷洒1g止血材料进行止血,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止血成功后取创伤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1、A2组出血量分别为(1.02±0.10)g和(1.03±0.09)g,止血时间分别为(92.6±5.16)s和(95.6±5.31)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B2组出血量分别为(0.92±0.09)g和(0.94±0.08)g,止血时间分别为(87.5±7.48)s和(88.8±6.54)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股动脉出血模型止血失败。创伤周围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红细胞大量聚集,无灼伤迹象。结论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对于实质性脏器能达到与AristaTM止血粉相似的止血效果,但不适用于压力较高的知名动脉出血的止血。
赵贵成巴根傅强李明倪灿荣汪涛沙菲
关键词:出血止血止血粉
基于碳膜的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加工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实现长期安全有效的神经电刺激,避免电极腐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解光刻胶形成碳膜作为导电材料的柔性视网膜神经微电极阵列.首先,通过高温热解图形化的光刻胶形成导电碳膜,然后利用光敏性聚酰亚胺(Durimide 7510)作为基底材料,通过光刻结合转膜、键合和牺牲层腐蚀技术,实现了具有柔性特征的碳膜神经微电极阵列.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碳膜电极的电荷存储能力达到6.625 mC/cm2,是金电极的12.4倍,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荷注入能力,有利于其长期植入和安全有效地工作,可应用于新一代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构建.
朱壮晖周亮张华李刚金庆辉赵建龙
关键词:柔性微电极碳膜电化学稳定性人工视网膜
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1 500 g左右,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自体神经移植组、B:神经导管+NSCs+NGF组、C:神经导管+IKVAV多肽凝胶+NSCs+NGF组;选取兔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造成10 mm缺损损伤,按照分组分别进行移植修复。术后3、6、9、12周观察兔下肢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术后12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后取标本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小腿三头肌湿重、组织学观察及神经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底溃疡,恢复情况以A组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术后12周神经肌电图、肌肉湿重检测均显示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其余两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神经再生情况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1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在神经损伤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表达,神经干细胞仍然存活。[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张伟张伟岳靓易红蕾王传峰陈家瑜吴冰魏显招郯志清李明
关键词:神经导管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神经导管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PLGA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后与导管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MTT方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结果]PLGA神经导管管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管壁纤维直径为18μm左右,孔隙率为85.4%±1.6%,MTT结果显示导管无细胞毒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导管表面生长良好。[结论]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好,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良好材料。
张伟张伟杨宗德易红蕾陈家瑜吴冰魏显招张涤清郯志清李明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周围神经
基于PDMS的人工视网膜神经微电极阵列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利用柔顺性材料实现电极位点与靶细胞的良好接触,同时保证微电极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电极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硅基表面沉积金属层、光刻图形化以及电镀形成电极基本结构,然后通过PDMS浇注、湿法刻蚀、释放以及键合完成基于PDMS微电极制作.其中,微电极绝缘层制作和电极位点暴露采用浇注PDMS并结合外力夹压固化和PDMS湿法刻蚀来实现.使用该方法制作的PDMS电极,结构稳定、可靠性好,具有良好的贴附性.同时,通过SEM和阻抗测试对所制作的微电极进行了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方法制作的PDMS微电极,电化学阻抗降低了近60%(频率1 kHz处),基于该方法制作的PDMS微电极在力学和电学性能方面均具明显优势.
朱壮晖李刚周洪波张华赵建龙
关键词:微电极阵列聚二甲基硅氧烷电镀人工视网膜
Study of Neural Cell Growth on Different Microelectrode Surfaces
2012年
The paper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dhesion and growth of neural cells on different microelectrode surfaces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 thereby an optimum interfacial material or substrate for neural microelectrode can be chosen.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including platinum, gold, and pyrolyzed photoresist derived carbon material, in the forms of plasma-treated and non-treated ones, were tested.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microelectrodes in terms of surface morphology and wettability were examined; then their biocompatibility was tested by co-culturing with SK-N-SH neuroblastoma cells. Results of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compared with platinum and gold, carbon could be a better substrate for cell adhesion and growth,especially for the plasma-treated carbon surface. The high wetting property of plasma-treated carbon accounted for the preferable adhesion of cell on its surface. Therefore, plasma-treated carbon can potentially be employed for fabrication of biocompatible and stable neural electrode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ne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such as regeneration from injury or disease therapy of neural system.
张华朱壮晖吴蕾陈强金庆辉李刚赵建龙
关键词:CARBON
聚酰亚胺基柔性神经微电极的优化
2010年
对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神经微电极进行了结构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优化.针对动物视网膜的刺激,设计制作了具有固定通孔结构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在制作工艺方面,使用空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以增强金属层的黏附性,降低了微电极的界面阻抗,增强了微电极稳定性,使之适于长期植入.优化后微电极的电极金属层牢固且具有较低的界面阻抗(43kΩ),比处理前降低了25.4%,误差减小了约4/5,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朱壮晖周亮周洪波李刚孙晓娜沈念朱琳赵建龙
关键词:柔性微电极黏附性聚酰亚胺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9
2011年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氧化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凝血酶制剂、纤维蛋白胶、胶原类制剂、止血明胶、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牛白蛋白和戊二醛化合物、壳聚糖类止血材料、微孔多聚糖类止血粉的组成、止血机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特别对不同成分的止血材料与机体凝血机制的关系进行总结,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巴根赵贵成傅强
关键词:止血材料局部止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