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228302)

作品数:32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伟刘志春谢攀隆瑞李保德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传热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强化传热
  • 9篇值模拟
  • 6篇换热
  • 5篇余热
  • 4篇制冷
  • 3篇动力学
  • 3篇旋流
  • 3篇热导率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导热
  • 2篇低温余热
  • 2篇电器
  • 2篇多孔介质
  • 2篇多目标优化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性能系数
  • 2篇余热资源

机构

  • 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核电技术...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国网天津市电...

作者

  • 25篇刘伟
  • 17篇刘志春
  • 4篇隆瑞
  • 4篇谢攀
  • 4篇李保德
  • 3篇韩巍
  • 3篇杨金国
  • 3篇刘鹏
  • 3篇杨昆
  • 2篇潘瑶
  • 2篇陈彬彬
  • 2篇李林
  • 2篇孙流莉
  • 2篇杨瑞琦
  • 2篇贾晖
  • 2篇周路遥
  • 2篇刘佳驹
  • 2篇刘巍
  • 2篇张飞
  • 2篇袁芳

传媒

  • 2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化工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节能
  • 1篇Scienc...
  • 1篇科技纵览

年份

  • 4篇2019
  • 8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内内插双斜杆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以水为流动介质,对管内插双斜杆的强化传热管进行流动与传热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插入双斜杆导致换热管内的流体在流体核心及边界区域内同时扰动,并且形成双层的纵向旋流,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换热管的换热综合性能(相对于光管,努塞尔数Nu增加4 5到6 4倍,阻力f增大2到5倍)。
周路遥贾晖刘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强化传热
结构表面水蒸气凝结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液滴在不同结构表面上的润湿过程的微观尺度研究,但是在结构表面上的凝结过程研究却很少。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水滴的动态润湿过程和水蒸气在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硅表面上的凝结过程。结果表明,不论是光滑表面还是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液滴在表面上最终都会呈现出球缺形状态。除此之外,气态水分子在结构间隙小的表面上倾向于在结构顶部聚集,而在结构间隙大的表面上倾向于在结构底部聚集。
高山刘伟刘志春
关键词:润湿分子动力学
传热效率——强化传热的新评价指标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热耗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热量传输过程效率的物理撼.随后,本文利用最小热耗散优化原理对圆管管内空气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同时从层流和湍流两种情况进行了优化前后的传热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管内对流换热问题,与不优化的光管相比,优化后的圆管的传热效率远高于前者,并且传热效率与努塞尔数的趋势一致.因此,本文提出的传热效率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管内强化传热的评价.
贾晖刘伟刘志春
关键词:强化传热传热效率热耗散性能评价
余热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低温制冷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研究了一种完全由余热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合式低温制冷系统。该系统由混合工质动力子循环和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子循环有机耦合而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制取-55℃冷量时的整体性能系数和效率分别达到了0.357和28.02%,分别比参比系统提高了19%和57.77%。通过分析和循环耦合分析,揭示了该系统的节能机理。另外,还研究了动力子循环工质浓度、透平入口压力和压缩机出口压力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保证较高的热力性能,这三个影响因素均存在最佳值,且其中压缩机出口压力最为敏感。经济性分析指出,新系统比投资比参比系统相对减小了12.23%。本研究为分布式供能系统提供了新的余热利用方法。
陈宜韩巍孙流莉
关键词:低温制冷混合工质热力学分析热能梯级利用
低温余热/电联合驱动的双级溶液除湿系统热力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空气除湿广泛应用于工业干燥和建筑的暖通空调领域,表冷除湿和溶液除湿方法消耗大量电能,节能潜力很大,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提出一种低温余热和电驱动的双级溶液除湿系统,低温余热通过再生器将稀溶液转换成浓溶液,浓溶液在第一级除湿器完成空气的初步除湿,中等浓溶液经过电压缩制冷机组降温并提高吸收能力后,进入第二级除湿器进行深度除湿。双级溶液除湿系统与表冷除湿系统相比,耗电量减少21.29%,双级溶液除湿系统消耗的余热的折合发电效率可达到2.11%。通过对双级溶液除湿系统以及参比系统进行平衡分析,揭示了双级溶液除湿系统节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减少电力消耗提供一种新型技术方案。
苏博生韩巍
关键词:余热利用溶液除湿节能性
扭转作用对聚乙烯链导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聚乙烯块体材料是一种绝缘体,其导热性能可以通过掺杂或拉伸等方法提升,纳米尺度下的聚乙烯单链沿长度方向拥有很高的热导率。针对聚乙烯链,通过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原始单链、多链、扭转链和拉伸链进行热导率计算。结果显示,单链扭转后其热导率小幅度降低,多链按照特定方式扭转会小幅度增强整体的热导率。此外,多链整体拉伸时热导率会极大地提升。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一种导热性能更好的扭转拉伸链。研究结果可对多种物理过程作用下聚合物链导热性能的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涂润春廖全文刘志春刘伟
关键词:聚乙烯链热导率分子动力学热传导
Evaluation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a tube based on local exergy destruction rate被引量:3
2016年
In this study, exergy efficiency is defined to evaluat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a tube based on the local exergy destruction rate from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available potential. By calculating this destruction rate, the local irreversibility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an b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The exergy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local exergy destruction rate for a smooth tube, an enhanced tube into which short-width twisted tape has been inserted, and an optimized tube with exergy destruction minimization are analyzed by solv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through a finite volume method(FVM). For the smooth tube, the exergy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Re) and decreases as the heat flux increases, whereas the Nusselt number(Nu) remains constant. For the enhanced tube, the exergy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and increases as the short-width rate(w) increases.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exergy destruction rate for a smooth tube shows that exergy destruction in the annular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flow and tube wall is the highest. Furthermore, the exergy destruction for the enhanced and optimized tubes is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mooth tube.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varies from 500 to 1750, the exergy efficiencies for the smooth, enhanced, and optimized tubes are in the ranges 0.367–0.485, 0.705–0.857, and 0.885–0.90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ergy efficiency is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exergy destruction rate reveals the distribution of local irreversible loss. Disturbance in the core flow can reduce exergy de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exergy efficiency as well as heat transfer rate. Besides, optimization with exergy destruction minimization can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WANG JunBoLIU ZhiChunLIU Wei
丁胞强化传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螺旋丁胞管为数值模拟对象,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研究了管内湍流的流动与传热性能。模拟结果表明,流体在流经丁胞前端时壁面附近有较大的径向速度分量,最大达主流速度的34.6%,有效地增强了湍流度。管内局部换热强度的分布对应于丁胞突起也呈周期性变化,最大换热系数是光管的2.48倍,而平均换热系数则是光管的1.7倍。丁胞的结构优化能使换热最大增强1.6~2.74倍,同时阻力系数(f/f_0)^(1/3)增加1.54~1.63倍;丁胞的相对深度h/d存在的最优值在0.20~0.25之间;具有较小排列密度的丁胞管减阻效果更显著。以无量纲参数h/d、Re和D^2/pl拟合的Nu数和阻力系数f的关系式误差均在10%以内。
李保德刘鹏郑年本刘志春刘伟
关键词:强化传热
最小损优化方法在椭圆换热管内的应用
2016年
在流体对流换热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局部损率的表达式,以局部损率为优化目标,满足能量与质量守恒条件,在流动功耗为定值条件下,根据拉格朗日泛函极值原理得到损为极值时的控制方程组,发展了最小损优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椭圆换热单管中,得到优化后的速度场与温度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流动结构为纵向旋流,具有较好的传热及流动性能,相比未优化椭圆管综合换热性能(Nu/Nus)/(f/fs)可达3.21,同时得到了纵向涡在流场中的分布情况,这对椭圆管内强化换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王俊博谢攀刘志春刘伟
关键词:传热椭圆管数值模拟
低温工业余热利用ORC工质选择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针对以85-200℃的低温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方法,以R245fa、R600a、R601等19种潜在工质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有机工质在不同工业余热温度、蒸发温度及蒸发器出口过热度条件下的系统热效率,为低温工业余热资源不同温度范围匹配效率最优的有机工质。结果表明:各温度段低温余热资源对应效率最优的有机工质分别为R290、R600、CF_3I和R601,而目前应用较多的R134a和R245 fa在对应温度段的热效率也仅次于上述工质。
谢攀隆瑞刘政刘志春刘伟
关键词: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热效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