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68)

作品数:26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张赛涂悦刘晓智孙洪涛程世翔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武警部队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颅脑
  • 13篇细胞
  • 12篇创伤
  • 11篇颅脑创伤
  • 11篇脑创伤
  • 10篇干细胞
  • 9篇脑损伤
  • 8篇亚低温
  • 5篇外伤
  • 4篇蛋白
  • 4篇外伤性
  • 4篇外伤性脑损伤
  • 4篇疗法
  • 4篇颅脑创伤后
  • 4篇创伤后
  • 3篇低温疗法
  • 3篇增殖
  • 3篇颅脑损伤
  • 3篇基因
  • 3篇分化

机构

  • 10篇武警医学院附...
  • 7篇武警部队
  • 6篇武警后勤学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五中...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23篇张赛
  • 15篇涂悦
  • 10篇刘晓智
  • 7篇孙洪涛
  • 7篇程世翔
  • 5篇马铁柱
  • 4篇姜忠敏
  • 4篇杨细平
  • 4篇赵明亮
  • 4篇刘振林
  • 3篇孙世中
  • 3篇张民
  • 3篇胡群亮
  • 2篇令狐海瑞
  • 2篇李罡
  • 2篇刘洪良
  • 2篇杨树源
  • 2篇刁云锋
  • 1篇盛凤
  • 1篇屈阳

传媒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3
  • 1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SV40LT抗原转基因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温度调控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转基因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温度调控机制。方法:用含ts-SV40LT抗原的表达质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将其分别置于33℃和37℃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PCR-ELISA端粒酶检测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WesternBlot法检测周期素(Cyclin)D1、CyclinE、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CDK4、CDK6、P16和P21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细胞在33℃时培养24、48、72h的PCNA阳性表达百分率均高于37℃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tsSV40LT抗原基因后,细胞在33℃培养箱时的端粒酶活性和PIx值高于37℃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时的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及Nestin表达量高于37℃时,P16、P21、NSE和GFAP的表达量低于37℃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tsSV40LT抗原基因的有效转染可实现干细胞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增殖调控。
刘洪良刘晓智刘振林姜忠敏盛凤李罡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转基因周期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温度调控tsSV40LT抗原转基因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被引量:2
2009年
脑创伤(TBI)位点及其边缘的半损伤带处于明显的缺血缺氧状态。我们的前期工作证实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TBI脑血流、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减轻局部毒素堆积程度。我们利用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建立一种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观察其增殖和分化特征。
刘振林刘晓智姜忠敏杨树源张赛
关键词:温度调控分化增殖干细胞转基因T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亚低温处理后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亚低温处理后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BDNF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ELISA法确定BDNF高峰表达时相,收集高表达时相阶段细胞上清液.建立SD大鼠液压脑创伤模型,分为A组(干细胞移植组)和B组(干细胞移植+BDNF组),两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33℃)5 d.对第4天和第8大(复温后第3天)脑组织标本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ELISA结果显示细胞转染48~60 h后BDNF持续高表达.亚低温处理第4天两组PCNA、巢蛋白均高表达,NSE及GFAP无或极低表达,细胞凋亡少见,但B组较A组更少(P<0.05).复温后第3天两组PCNA、巢蛋白均表达下降,NSE及GFAP表达升高,但B组较A组NSE阳性率更高,细胞凋亡更少(P<0.05).B组获得最佳动物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BDNF可增加低温环境下的干细胞存活率,并诱导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张赛刘晓智孙洪涛涂悦程世翔
关键词:颅脑损伤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亚低温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及质谱鉴定在内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同龄、同家系雄性SD大鼠制作中度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以最大化消除个体间差异;动物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大鼠伤侧脑组织接受亚低温治疗仪局部降温处理4h,12h内缓慢复温至正常脑温;获取低温处理4h的脑组织进行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剩余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结果共筛选出21个差异蛋白质点,16个得到认证,这些蛋白质参与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老化、神经胶质再生及细胞代谢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治疗大鼠平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机制复杂,同时涉及多个分子病理通路,以双向电泳及质谱鉴定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能成为研究该复杂机制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马铁柱刘晓智张赛
关键词:颅脑损伤低温疗法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亚低温干预对颅脑创伤大鼠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TBI)大鼠脑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表达以及亚低温干预对AP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BI常温组[(37.0±0.5)℃]和TBI亚低温组[(32.0±O.5)℃],每组10只。用液压冲击致伤法建立中度TBI动物模型,常温或亚低温干预6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区APPmRNA表达,组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常温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分)明显降低(26.08±1.23比35.00±0.00),脑海马组织存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APP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APP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APPmRNA:1.491±0.122比0.711±0.082,APP蛋白:1.782±0.034比0.763±0.023,Aβ蛋白:1.321±0.240比0.092±0.002,均P〈0.05)。与TBI常温组比较,TBI亚低温干预能显著提高大鼠TBI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32.29±1.31比26.08±1.23),增加脑海马区存活的神经元数量,减少APP阳性神经元细胞数,APPmRNA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PPmRNA:0.733±0.084比1.491±0.122,APP蛋白:0.653±0.026比1.782±0.034,Aβ蛋白:0.123±0.003比1.321±0.240,均P〈0.05)。结论大鼠TBI后的APP蓄积可能是发生继发性脑损伤(SBI)的机制之一,亚低温可通过减少APP的生成来减轻SBI的程度,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令狐海瑞程世翔涂悦孙洪涛徐忠伟魏向阳张赛
关键词:颅脑创伤亚低温
多元监测技术在神经ICU的应用和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中枢神经系统在受到原发损伤后,触发缺血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钙内流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神经继发性损伤。及时而准确地监测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对于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诊治方案的依据已由宏观的体征和组织形态变化转入微观的细胞分子事件,由定时的收集检测进入实时动态监测,神经重症监护室(neHrologicalintensiveunitcare,NICU)已进入床旁多元监测时代。本文旨在对近年来NICU引入的多种先进监测措施以及相关的临床护理进行简要概述。
曹海华张赛
关键词:护理
温敏干细胞联合亚低温抵抗颅脑创伤后缺氧微环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温度敏感型干细胞联合亚低温在缺氧环境中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方法建立一种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BrdU标记;体内研究通过建立液压冲击重型颅脑创伤模型、移植温敏干细胞和亚低温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近缘BrdU的表达水平;体外研究通过低氧培养或低营养低熔点凝胶培养模型,调整培养箱温度(33℃或37℃),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细胞荧光检测PCNA或caspase3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体内和体外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第7天,温敏干细胞联合亚低温组损伤近缘的BrdU阳性数量显著增多(P〈0.01);低氧培养中,亚低温处理组较非处理组的细胞数量和PCNA表达明显增加,而亚低温联合温敏干细胞组的细胞数量和PCNA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1);低营养培养环境中,亚低温处理组较非处理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而亚低温联合温敏干细胞组的caspase3表达减少最为显著(P〈0.01);体内和体外Westernblot结果显示亚低温联合干细胞组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温敏干细胞联合亚低温治疗可增加移植干细胞抵抗TBI后缺氧微环境的能力和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可为TBI后干细胞移植提供新且更为有效的方案。
陈舯涂悦孙洪涛李晓红屈阳张赛
关键词:亚低温缺氧微环境
乌司他丁对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UTI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起静脉滴注UTI200kU,8h1次。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0d后测定颅内压(ICP),取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含量。结果UTI组治疗后ICP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两组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UTI组WBC(×10^9/L)、CRP(mg/L)、PCT(μg/L)、ALT(U/L)、AST(U/L)、Cr(μmol/L)、BUN(mmol/L)、TNF-α(μg/L)、IL-2(μg/L)、IL-6(μg/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WBC:12.3+4.5比15.9+6.3,CRP:46.12+11.47比64.24+18.31,PCT:4.51±1.27比10.51±4.27,ALT:47.26+8.23比60.94+8.39,AST:42.67+7.63比68.51±10.17,Cr:79.62±15.36比102.36+16.82,BUN:6.35±2.36比8.39±1.67,TNF-α:93.6+31.5比195.8±23.9,IL-2:12.3+4.5比15.9+6.3,IL-6:52.36±12.46比69.34±26.13,均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比46.43%,9.38%比28.57%,均P〈O.05)。结论UTI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机体对创伤侵袭的反应,从而较好地保护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减少SIRS及MODS的发生。
涂悦刁云锋杨细平孙洪涛张赛
关键词:乌司他丁颅脑创伤多发伤炎症因子
侧脑室穿刺引流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和颅内压监护对Hunt-Hess分级Ⅱ-Ⅲ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自发性SA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均给予腰大池置管引流、止血及预防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及颅内压监护。发病后7d及14d分别观察患者脑电图(EEC)情况以及脑梗死和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EEC以皮质普遍性改变为主,表现为阵发性中至高幅慢波,分级越重,出现慢波的频率越多,部分患者出现尖波。研究组发病后7d和14dEEG轻度异常者均较对照组增加,中、重度EEG异常者均减少[7d轻度(例):17比7,中度(例):8比12,重度(例):5比11;14d轻度(例):20比11,中度(例):7比10,重度(例):3比9,均P〈0.053;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脑梗死7d:6.7%比26.7%,14d:16.7%比40.0%;脑积水7d:10.0%比33.3%。14d:13.3%比40.0%,均P〈0.05)。结论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能有效改善自发性SAH患者的恢复状况,同时降低SAH造成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延民马铁柱涂悦赵明亮张赛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引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低温移植干细胞的环境营养与促神经分化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我们利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营养神经及其易于诱导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双重作用机制,观察BDNF对亚低温环境下移植干细胞的环境营养作用以及其促进向神经元分化的体内实际效果。
姜忠敏刘晓智刘振林刘洪良李宝江宋军赵玉军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干细胞分化作用促神经神经元分化营养神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