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C086)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景敏隋博文更多>>
- 相关机构:钦州学院钦州学院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求的视角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启动,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急需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通过阐释国际型物流人才的特质及其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及其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当前北部湾地区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 隋博文
-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背景下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联互通的启动,产生巨大的港口物流需求,急需一大批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通过阐释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对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建构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促进其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 王景敏
- 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一、中国一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一)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成为中国一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纽带。从两干多年前秦汉时期的“两南丝绸之路”,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到近现代共同抗御外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
- 王景敏
- 关键词:物流经贸往来东盟国家丝绸之路秦汉时期七下西洋
- 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
- 2013年
-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渐入佳境,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促使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建构。结合钦州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对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目标分析及其内容的阐释,提出了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保障措施。
- 隋博文
- 关键词: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