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0196)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柱胡祖权龙金华董蓉郑勤妮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树突
  • 15篇树突状
  • 15篇树突状细胞
  • 15篇细胞
  • 8篇成熟树突状细...
  • 4篇肿瘤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迁移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微环境
  • 3篇细胞骨架
  • 2篇肿瘤微环境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未成熟
  • 2篇未成熟树突状...
  • 2篇芯片分析
  • 2篇抗原
  • 2篇化生

机构

  • 10篇贵阳医学院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作者

  • 15篇曾柱
  • 7篇胡祖权
  • 4篇龙金华
  • 3篇董蓉
  • 2篇姚伟娟
  • 2篇郑勤妮
  • 2篇杨晖
  • 2篇薛慧
  • 2篇赵远波
  • 2篇邱炜
  • 2篇宋萍萍
  • 2篇张春林
  • 2篇贾义
  • 1篇陈琳
  • 1篇周静
  • 1篇田克诚
  • 1篇刘丽娜
  • 1篇何天军
  • 1篇夏雪
  • 1篇杨晓芳

传媒

  • 5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重组人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 actin,F-actin)及其部分骨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学行为和提高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效率提供线索。方法: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mDCs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研究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和部分细胞骨架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后的mDCs的F-actin出现了明显重排,F-actin的表达量在3 ng/ml组下调(P=0.000),在5 ng/ml组上调(P=0.000)。(2)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长度在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细、短(P=0.001,0.000);数量在1、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少而稀疏(P=0.000);在7 ng/ml组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通过回归分析细胞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与F-actin表达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28和0.746,P=0.000)。(3)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fascin1在所有实验组中均出现了下调(P=0.001、0.000);p-cofilin1与总cofilin1的表达水平比在1 ng/ml和3 ng/ml组均下调(P=0.000);profilin的表达在1、3 ng/ml和5 ng/ml组均上调(P=0.001、0.001、0.013)。结论:TGF-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mDCs的细胞骨架F-actin结构及其部分结合蛋白的表达,提示在临床上施行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时,需以适当的方式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郑勤妮许筱莉姚伟娟田克诚曾柱
关键词:成熟树突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骨架
Ⅰ型鼠尾胶原三维培养模型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及分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构建Ⅰ型鼠尾胶原三维(3D)培养模型,探索细胞外力学微环境对DCs产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CD14+单核细胞,利用重组人白介素-4(rh IL-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共同诱导5 d,获得未成熟DCs(im DCs),再利用重组人干扰素-γ(rh 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im DCs为成熟DCs(mDCs);再利用鼠尾肌腱提取Ⅰ型鼠尾胶原体外培养DCs;FITC-Annexin-V和碘化丙啶(PI)标记细胞,检测DCs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C的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和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D力学环境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早期凋亡率降低,IL-18和IL-1β的分泌能力发生下调(P<0.05)。结论:细胞外3D力学微环境能够调控DCs的免疫功能。
黄文竹胡文慧曾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
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的弹性模量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索人树突状细胞(DCs)在不同分化阶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CD14+单核细胞,利用重组人白介素-4(rh IL-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共同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DCs),再利用重组人干扰素-γ(rh 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imDCs分化成熟为DCs(mDCs);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DCs的杨氏模量,采用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检测DCs的未破碎细胞百分率。结果:在55 m Osm/kg溶液中,mDCs抗低渗溶液的能力较imDCs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Cs的杨氏模量高于im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DCs不同分化阶段,imDCs的可塑性高于mDCs,形变能力更强,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更强。
黄文竹胡文慧曾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渗透脆性原子力显微镜杨氏模量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细胞骨架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向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 DCs)分化的过程中,细胞骨架的调控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理解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学相关功能的改变。利用CEO数据库获得经CD14^+单核细胞(monocytos,monos)诱导而成的im DCs和m DCs的m RNA的表达数据(芯片编号:GSE15076),通过R语言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Log|FC|≥2,p〈0.05),利用STRING online-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筛选(可信度≥0.4);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通过Cluster ONE对筛选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功能相关性密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在线分析进一步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m DCs相对于im DCs差异表达的基因共3 351个,上调基因1 801个,下调基因1 550个,其中C-C趋化因子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的嘌呤核苷酸受体活性和异源三聚体G蛋白复合物等与细胞骨架调控密切相关。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其中的相关基因与细胞骨架的调控关系密切。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学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蒙富雪董蓉吴翠芳吴翠芳胡祖权谭诚邱伟胡祖权周静刘丽娜曾柱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骨架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分析
转化生长因子-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微观流变学特性和运动能力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功能密切相关。肿瘤能够通过多种方式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基于DCs抗肿瘤疫苗在临床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肿...
郑勤妮曾柱许筱丽姚伟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dendritic cells,mDCs)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为改善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的临床治疗效率寻找新的线索。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s 4,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VEGF作用于mDCs,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技术研究VEGF对mDCs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结果:VEGF可上调或下调mDCs的细胞骨架及其相关蛋白、迁移相关蛋白、免疫功能相关蛋白和抗氧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VEGF可能通过重组mDCs的细胞骨架来损伤其运动能力和免疫学功能,这对进一步理解DCs的生物学功能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龙金华曾柱
关键词:树突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组学
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2011年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探讨肿瘤细胞共培养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线索。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CD14+单核细胞,以经典方法将其诱导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分化阶段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的DCs相比,与肿瘤细胞BEL7402和K562共培养后imDCs和mDCs的膜磷脂成分减少(2.718±0.296,3.124±0.361vs4.855±0.324,P<0.05;2.964±0.136,3.522±0.173vs4.217±0.206,P<0.05),而总的脂含量增加(3.768±0.185,3.591±0.197vs2.487±0.212,P<0.05;4.288±0.156,4.155±0.167vs3.233±0.206,P<0.05);蛋白质α-螺旋含量减少(1.863±0.192,1.754±0.169vs2.364±0.188,P<0.05;1.124±0.133,1.016±0.107vs1.392±0.113,P<0.05),β-折叠(3.397±0.225,3.433±0.236vs2.486±0.198,P<0.05;2.646±0.209,2.591±0.216vs1.558±0.159,P<0.05)和转角含量(4.366±0.284,4.322±0.266vs3.127±0.272,P<0.05;2.675±0.221,2.627±0.235vs1.773±0.181,P<0.05)增加;并且mDCs比imDCs更容易受到肿瘤来源因素的影响。结论: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能够导致mDCs和imDCs的脂含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肿瘤导致DCs功能损伤的结构基础。
曾柱龙金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肿瘤细胞红白血病细胞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蛋白质二级结构
肝癌细胞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基因芯片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并分析肝癌细胞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 DC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新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并分化为m DCs。与Bel7402肝癌细胞共培养的m DCs为共培养组,正常培养的m DCs为对照组。共培养48 h后,Trizol法抽提总RNA,利用人树突状细胞基因芯片检测m DCs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表达。结果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663个(与对照组相比,变化表达倍数≥2),其中上调290个,下调373个。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细胞代谢和细胞周期等。结论肝癌细胞能在转录水平影响m DCs中多个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控制并影响着m DCs的功能、增殖、分化和凋亡。
杨晖董蓉薛慧胡祖权曾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微环境基因芯片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被引量:5
2014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于1973年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Ralph M.Steinman发现,因其成熟时表面具有许多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DCs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处于启动、调控以及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胡祖权夏雪杨晓芳曾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专职抗原递呈细胞CELLS免疫反应树枝状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特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 DCs)生物物理特性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GF-β1(1μg/L、3μg/L、5μg/L、7μg/L)处理m DCs 24 h,按TGF-β1浓度将m DCs分为4组和对照组(未加入细胞因子);采用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检测m DCs的渗透脆性(未破碎细胞百分率),通过细胞电泳实验测定m DCs电泳率,荧光偏振实验和微吸管系统分别测定m DCs荧光片振度和被吸入管内的长度,以反映m DCs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利用Transwell系统检测m DCs跨内皮细胞迁移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细胞渗透脆性,在1μg/L组m DCs破碎百分率增加,5μg/L组m DCs破碎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电泳率,1μg/L和3μg/L组m DCs电泳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变形性,细胞膜流动性在5μg/L组增加;变形能力在5μg/L和7μg/L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4)细胞迁移能力,1μg/L和3μg/L组m DCs跨内皮细胞迁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GF-β1通过影响m DCs的生物物理特性从而抑制其跨内皮细胞迁移的能力。
郑勤妮许筱莉胡祖权贾义张春林邱炜宋萍萍赵远波曾柱
关键词:成熟树突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生物物理特性肿瘤微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