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80009)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沈晓敏黄建君许瑞芳高峡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国内外应用能力框架之比较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满足社会实践和人终身发展的需求,应当着眼于怎样的能力培养,依据什么来设计能力框架,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对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些始终是人们关心但又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近十余年来一些国家、地区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表明,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受到高度重视,并形成了指向应用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框架,其内涵不同于学科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和普适特点;指向学习过程和社会关系的态度也被划进"能力"范畴;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是类别的而非等级的;评价方式是对"能力表现"的描述和观察而非纸笔测试;评价的重点在价值判断而非划分等级。这些为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切实落实"能力为重"的目标,探索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培养途径和开展评价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 高峡
- 上薗联想测评法:一种便于教师应用的道德教育测评工具被引量:2
- 2016年
- 日本学者上薗恒太郎(Kohtaro Kamizono)自1990年代研究开发联想测验法,用于评价道德教育的效果,笔者将之称为"上薗联想测评法"。它通过在一个学习集体内让每个被试对特定的提示语进行自由联想,再通过特定的联想数据处理技术,呈现该集体在联想词数量、种类以及每个联想词和每一类联想词的词数、词频与联想人数等,由此读取该集体成员的意识、态度和情意状况及其变化。它包含了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保证了测评的客观性,同时也使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分享对测验结果的丰富解读。实施联想测验、处理和呈现联想结果只需要很短时间,实践者自己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联想测验法,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反思并改进教学。
- 高峡沈晓敏
- 关键词:联想法
- 德育学科核心能力刍议被引量:3
- 2013年
- 德育学科核心能力是学科的认识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认知能力,包括角色认同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问题辨析能力。角色认同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扮演的社会正式角色以及相关角色的认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抉择的道德和非道德价值的认识能力。问题辨析能力是学生对生活中自己所要处理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三种能力分别由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态度构成,从而形成德育学科核心能力的九大基本要素。
- 黄建君
- 关键词:德育学科学科能力社会认知
- 公民身份认同:思想品德类学科的核心能力被引量:4
- 2013年
- 身份是连接个体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公民身份是个体基本的社会身份。公民身份必须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才能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其中,公民教育是促进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思想品德类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承担公民教育的学科课程,其内容的设置和学科核心能力的诉求必须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即形成学生的社会身份认同能力,尤其是公民身份认同能力。
- 许瑞芳沈晓敏
- 关键词:学科核心能力身份认同
- 德育学科能力特性刍议被引量:3
- 2012年
- 德育学科能力是不典型的学科能力。因为德育学科始终不完全是"学科"意义上的学科,它所承载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具有学校教育的全局性意义和影响,与其它学科相比它负有"特殊使命",不是一门典型的学校学科。德育学科能力又是学生通过学习德育学科形成的稳定而具综合性的心理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学科目标的达成、学科内容的把握、学科方法的运用和学科问题的解决而形成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态度相统一的综合心理素养。德育学科能力更是一种社会性能力。"社会性"能力就是个人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能力,就是人的现实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成为人并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能力。
- 黄建君
- 关键词:德育学科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