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9070304)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于文功邢培川路新枝王亚韩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株海洋高产壳聚糖酶菌株Renibacterium sp.QD1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获得高产壳聚糖酶菌株。方法:利用唯一碳源法富集产壳聚糖酶菌株,并利用平板水解圈和酶活力检测进行复筛。利用PCR克隆16S rDNA基因进行种属鉴定。利用SDS-PAGE凝胶原位复性鉴定野生菌株产壳聚糖酶的数量和大小。利用单一变量法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结果:获得了一株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对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该菌株属于Renibacterium属,将该菌命名为Renibacterium sp.QD1。SDS-PAGE电泳和凝胶原位复性结果显示,该菌株能产生一种胞外壳聚糖酶,分子量大小在25ku左右。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用成分为壳聚糖(0.50%)、KH2PO4(0.10%)、K2HPO4(0.20%)、MgSO4(0.07%)、NaC(l0.10%)、CaCl2(0.01%)、酵母粉(0.05%)、马铃薯浸粉(%)、蛋白胨(0.2%)的培养基发酵,其粗酶活力可达400U/mL,比文献报道的活力最高的Microbacterium sp.OU01高近4倍。结论:获得了一株高产壳聚糖酶菌株,该菌株的发现为壳寡糖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具。
- 邢培川刘丹于文功路新枝
- 关键词:壳聚糖酶
- 产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与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既能降解聚β-D-甘露糖醛酸,又能降解聚α-L-古罗糖醛酸,可以用一种酶来制备不同结构的褐藻胶寡糖。本文的目的是筛选能产生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对其产酶曲线和降解产物作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在凝胶上检测褐藻胶裂解酶活性来判断发酵上清液中褐藻胶裂解酶的数量及分子量,利用薄层层析确定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组成。结果:从褐藻上筛选到一株海洋细菌QY107,鉴定为弧菌属细菌。发酵120 h时褐藻胶裂解酶产量为12.32 U/mL,其发酵液上清中只含有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分子量在28 kDa左右,并且对聚β-D-甘露糖醛酸和聚α-L-古罗糖醛酸都能降解,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三糖。结论:本文筛选到一株弧菌QY107,其发酵液上清中只有一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可用于大量制备褐藻胶三糖。推测该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腔结构,对其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底物结合与催化机制。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因其环保高效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该菌株能促进海洋寡糖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在医药、食品、农业、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郭恩文王亚于文功韩峰
- 关键词:褐藻胶裂解酶双功能酶菌株筛选菌株鉴定弧菌
- 海洋细菌Renibacterium sp.QD1产壳聚糖酶发酵培养基的统计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统计优化提高海洋细菌Renibacterium sp.QD1壳聚糖酶的产量。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显著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3个显著因素,其最佳浓度分别是壳聚糖14.23g/L、酵母粉4.72g/L、p H6.42。经模型验证,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平均值接近。结论:在最优培养基中壳聚糖酶活力达到608.11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52.03%。
- 马靖峰郭晓凤刘欢邢培川于文功路新枝
- 关键词:壳聚糖酶PLACKETT-BURMAN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