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70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70041)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1
相关作者:渠桂萍张启耀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乡村
  • 1篇代理
  • 1篇代理人
  • 1篇地方自治
  • 1篇征收
  • 1篇政权
  • 1篇弱势群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比较
  • 1篇土改
  • 1篇农民
  • 1篇农民阶层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化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自治
  • 1篇象征资本
  • 1篇领袖
  • 1篇民初

机构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运城学院

作者

  • 3篇渠桂萍
  • 1篇张启耀

传媒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基层政权代理人的“差役化”——兼与清代华北乡村社会比较被引量:23
2013年
从清朝初期到末期,拥有一定"地方自治品格"的保甲长、里甲长、乡约等乡村控制组织人员逐渐成为完全受官役使的"官之差役",这成为困扰清王朝基层政权良性运转的痼疾。清末"新政"以来,华北村庄权力结构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动,在具有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背景下,国家以从未有过的姿态,将士绅精英、村庄领袖纳入体制内权力体系,使其成为地方自治的主导力量。国家欲借助士绅精英层进行前所未有的乡村政权重构与乡村治理。如同清代的乡村控制组织人员一样,新的地方自治领袖亦成为"官之差役",历史的轨迹固执地沿着自有的方向向传统回归。
渠桂萍
清末民初政治格局对南京政府前期乡村赋税征收的影响
2014年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及清末以来特殊政治格局的影响,南京政府时期形成了鲜明的财政格局,即不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数额之间都普遍存在明显差距,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且大多数收入被用来支付战争费用。在这一格局影响下,各级政府从一开始就把乡村赋税的征收当作了所有急需之时的万灵药。同时,针对特殊的政治格局,南京政府实施了财政中央集权政策,致使各地方政府借口财政紧张而大肆向乡村社会摊派附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南京各级政府的乡村赋税征收政策不仅造成了农民阶层的更加贫困化,而且使农民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为社会动荡不安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张启耀渠桂萍
20世纪40年代华北土改与乡村权威领袖地位变动被引量:1
2013年
土地改革之前的华北乡村,村庄领袖在社区地位评价模式中处于层级地位金字塔的顶端,是社区中占统治与支配地位的阶层。经过了短暂而剧烈的土地改革,村庄领袖的社区地位一落千丈,由社区精英沦为弱势群体。随着乡村民众剥削观念的契入、原村庄领袖权力资源的丧失、传统仪式空间被革命仪式所取代,以及积极分子强烈的示范效应,国家在社区领袖原有的权威地位生成通道中施予强大的'去象征资本'工程,进而成功地完成了社区精英的更替,树立起了国家在村庄的权威形象。
渠桂萍
关键词:弱势群体象征资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