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BBA050012)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罗大华郑红丽李丽芳王国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少年犯
  • 3篇少年犯罪
  • 3篇青少年犯罪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理论
  • 1篇学理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控制
  • 1篇理学
  • 1篇家庭
  • 1篇家庭功能
  • 1篇家庭结构
  • 1篇家庭因素
  • 1篇犯罪

机构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篇郑红丽
  • 2篇罗大华
  • 1篇王国芳
  • 1篇李丽芳

传媒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首先回顾了家庭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以往研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发现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背景变量(如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家庭结构等因素)逐渐扩展并聚焦于家庭功能变量(如亲子依恋、家庭沟通、家庭气氛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本文还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王国芳李丽芳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结构家庭功能
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9
2008年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郑红丽罗大华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理论
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罗大华郑红丽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