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03A05)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毕华兴代巍郭小平王齐瑞宋子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栽培
  • 2篇蒸腾
  • 2篇蒸腾速率
  • 2篇生草
  • 2篇生草栽培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苹果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利用效率
  • 2篇根系
  • 2篇光合速率
  • 2篇果树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栽培系统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河南省林业科...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篇郭小平
  • 3篇代巍
  • 3篇毕华兴
  • 2篇宋子炜
  • 2篇王齐瑞
  • 1篇史晓丽
  • 1篇史小丽
  • 1篇黄进勇
  • 1篇樊巍
  • 1篇谭晓风
  • 1篇赵辉
  • 1篇王亮

传媒

  • 2篇河南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山西果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杏-紫花苜蓿生草栽培系统根系分布及生长动态被引量:11
2008年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ing dynamics of the root systems in a apricot and alfalfa sod-culture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4-year-old apricot root system could reached to the depth of 100 cm,and roots of some 46.5% distributed in the layer of 20~40 cm.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2-year-old alfalfa roots could reached to 50 cm depth,and the roots of 70% distributed in the layer of 0~20 cm.Tho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species did not.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apricot root system could reached to 200 cm,and more than 90% roots distributed in the distance of 100~150 cm where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always performed in both sod-culture or control ochard.In addition,two obvious growing peaks of new roots of ’Jintaiyang’ apricot tree were observed.One was from March to April and the other was from middle of June to early July.The growing peak of alfala roots appeared in middle of July.The period of the active growth for the two species did not meet together time.According to their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Jintaiyang’ apricot trees should be fertilized in the early March and middle June.
王齐瑞樊巍谭晓风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草栽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豫东沙区农田防护林调控增效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豫东沙区传统农田防护林,生产力低下,防护效能差,胁地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低竞争树种筛选、错位栽植、设置根障、修枝控冠等调控措施。经过连续5 a的试验研究,发现防护林调控技术,可以减少胁地,显著提高胁地减产区作物产量。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等主要农物增产率分别达到10.01%、6.52%、7.01%、5.06%、11.23%。
王齐瑞黄进勇赵辉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
生草栽培果园根系生长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金太阳杏生草(紫花苜蓿)栽培与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金太阳杏新根在1年中有2次明显的生长高峰,1次是在3~4月,占全年的37%以上,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而紫花苜蓿主要在7月中旬以后,两者在时间尺度也存在有差异,根据金太阳杏新根周年变化特点,掌握2个时期,即3月中旬和6月上中旬。
樊巍王齐瑞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草栽培根系
晋西地区不同套种模式对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苹果+玉米(PY)、苹果+绿豆(PL)两种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果树与不同农作物套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和原因,果树对农作物的遮阴影响,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对农作物的遮阴明显;苹果与矮秆作物绿豆复合比与高秆作物玉米复合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高,蒸腾速率的日平均值略低,水分利用率高,但是在两个复合模式中苹果的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相同的;两模式中的苹果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基本相同,与光量子通量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气孔导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光量子通量、气孔导度、温度、相对湿度。
代巍郭小平毕华兴宋子炜史晓丽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晋西地区果树—农作物复合模式的光合特点被引量:8
2009年
以晋西黄土区苹果+玉米、苹果+绿豆、核桃+玉米、核桃+绿豆4种果树—农作物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与不同农作物复合的相同果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和原因,果树对农作物的遮荫影响,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树对农作物的遮荫明显;苹果和核桃树与矮秆作物绿豆复合比与高秆作物玉米复合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高,蒸腾速率的日平均值略低,水分利用率高,但是在各个复合模式中的相同果树的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模式中的同种果树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基本相同,与光量子通量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气孔导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光量子通量、气孔导度、温度、相对湿度。
代巍郭小平毕华兴宋子炜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晋西地区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冠层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苹果树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吉县东城乡3~20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每种树龄群体选择12株样树,使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开度(DIFN)、平均叶倾角(MTA)、消光系数(K)等冠层参数进行测算,同时测定干周粗、树高、冠幅、枝下高、冠高和郁闭度等果树形态指标,然后对不同树龄富士苹果树群体的冠层参数及其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树群体的DIFN不断减小,从0.89下降到0.09;LAI逐渐增加,从0.29增加到3.54;MTA的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8和12年生的苹果树群体MTA又呈上升趋势,MTA与树冠的5个天顶角关系密切,当两者角度接近时,该天顶角方向上的太阳光线入射较多;K逐渐增加,从0.38增加到0.68。【结论】综合冠层结构参数来看,3~10年生苹果树群体内透光、通风状况良好,其中3~8年生苹果树群体DIFN在0.4以上,LAI小于1.5,MTA在30°以上,K小于0.4;10年生苹果树群体整体长势好,DIFN为0.28,LAI为2.17,MTA为26°,K为0.59,这种冠层结构有利于群体发展;12年以上苹果树群体DIFN在0.2以下,K增加到0.6以上,群体内部光照少,通风差;而20年生苹果树群体DIFN不足0.1,LAI高于3.5,MTA为8°,K接近0.7,此时群体长势差,果树群体外围郁闭,内部光秃。同时,当冠层天顶角与MTA角度相近时,该天顶角方向的冠层开度较大,可根据不同树龄MTA的特征,并结合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来进行果树修剪,控制树冠张开的角度。
王亮郭小平毕华兴代巍史小丽
关键词: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