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500)

作品数:12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汤剑平马红云郭品文王淑瑜韦芬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夏季
  • 6篇城市
  • 4篇降水
  • 4篇城市化
  • 3篇夏季降水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学
  • 2篇气温
  • 2篇降雨
  • 2篇WEATHE...
  • 2篇WRF
  • 2篇城市群
  • 2篇值模拟
  • 1篇带通
  • 1篇带通滤波
  • 1篇低云
  • 1篇低云量
  • 1篇典型草原
  • 1篇东亚季风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市气候中...
  • 1篇锡林浩特国家...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苏州市气象局
  • 1篇宿迁市气象局

作者

  • 4篇汤剑平
  • 2篇郭品文
  • 2篇马红云
  • 1篇傅云燕
  • 1篇杜吴鹏
  • 1篇任慧军
  • 1篇房小怡
  • 1篇高志球
  • 1篇王晓云
  • 1篇吴风波
  • 1篇宋洁
  • 1篇韦芬芬
  • 1篇王淑瑜
  • 1篇沈新勇
  • 1篇邵海燕
  • 1篇王英舜
  • 1篇徐海明
  • 1篇杨修群
  • 1篇刘斌
  • 1篇邹松佐

传媒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夏季降雨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TRMM 2A25卫星降水数据和CMORPH同化数据对珠三角洲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观测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区域总体处于降水的低值中心,且对流降雨的低值中心尤为明显;同时近10 a珠三角核心城市区域降雨有减少的趋势,这种降水减少的趋势可能与珠三角城市化效应有关。本文进一步利用WRF模式模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对夏季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化使得该区域降雨减少,其原因为城市化使得地表的蒸发减弱及其大气中的水分供应减少,同时也抬升了珠三角区域边界层高度相应增强了低层大气水汽垂直混合。
任慧军徐海明
关键词:降雨强度WRF模式
Intense atmospheric pollution modifies weather: a case of mixed biomass burning with fossil fuel combustion pollution in easter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air pollutants, especially aerosols,on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
A.J.DingC.B.FuX.Q.YangJ.N.SunT.PetjV.-M.KerminenT.WangY.XieE.HerrmannL.F.ZhengW.NieQ.LiuX.L.WeiM.Kulmala
文献传递
2003年夏季长江三角洲甚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拟
2014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WRF对2003年夏季长江三角洲极端区域气候进行高分辨率模拟,通过与站点观测降水、TRMM反演降水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合理地模拟出2003年夏季长江三角洲降水的主要特征,模拟的夏季各月平均降水量和强降水中心位置及降水强度都与实况较接近;模拟和观测的江淮流域、长江流域及浙江南部的区域平均逐日降水序列的相关系数较高;模拟出小雨、中雨和暴雨三类不同等级的降水概率特征,对暴雨概率分布的模拟结果最好;还模拟出长江三角洲梅雨期的多次中尺度强暴雨事件,模拟的暴雨发生时间和发生区域及雨带南移、北跳与实况都很接近,但降水量略有偏差。模式合理模拟出2003年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以及受多次强降水冷却效应引起长江以南、以北地区温差较大的区域气候特征,模拟的最低、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及极大值中心与观测都较接近,最低气温模拟结果更好;还非常好地模拟出了区域平均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比降水更接近观测,并具有更高的时间相关系数。
吴风波汤剑平
关键词:气候学夏季降水区域气候WRF长江三角洲
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锡林浩特草原地表湍流通量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了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锡林浩特草原的地表能量分配、CO2通量、地表有效辐射温度和土壤湿度。采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野外试验基地实地测量资料确定SiB2所需要的参数和初始值后,由该资料中30min一次的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水汽压、气温、水平风速和降水驱动SiB2,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的湍流通量、CO2通量、地表有效辐射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模式分别高估净辐射、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量通量1.1%、10%和5%,低估感热通量6%;2)模拟的7月和8月CO2通量和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9月低估CO2通量14.2%;3)模式得出的地表有效辐射温度白天低估、晚上高估;4)土壤湿度模拟合理。
何志强沈新勇王英舜高志球
关键词:SIB2典型草原CO2通量
中国区域夏季再分析资料高空变量可信度的检验被引量:26
2015年
利用全球探空资料(IGRA)对1989—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NCEP和美国能源部(DOE)再分析资料、NCEP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日本气象厅25年再分析资料(JRA-25)、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现代回顾性再分析资料(MERRA)的高空变量在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再分析资料对中高层位势高度和温度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其EOF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观测吻合也较好;再分析资料的绝对湿度值较观测结果要偏大,其中MERRA与观测最为接近.再分析资料不能很好地反映经向风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及年际变化特征,EOF的时空模态和观测偏离也较大.总体而言,NCEP/NCAR、NCEP/DOE及NCEP/CFSR对这些变量的再现能力较JRA-25、ERA-Interim和MERRA弱.
韦芬芬汤剑平王淑瑜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
江苏省冬季气温、降水年代际异常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冬季气温、降水资料,运用带通滤波、经验正交分解(EOF)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冬季气候年代际异常及同期气温与降水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季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表现为全省整体偏暖(偏冷)和偏涝(偏旱)的趋势;冬季气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在1980s中期前后,平均气温从偏冷时期向偏暖时期转换,降水由偏少期向偏多时期转换。通过冬季同期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分析发现,降水和气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他们的年代际分量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这与冬季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年代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傅云燕杨修群沈伟
关键词:带通滤波经验正交分解年代际变化海表温度
利用CAM5.1模拟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及降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CAM5.1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及降水分布的影响。通过在模式中修改中国东部地区(22~42°N,110~125°E)城市比重的方法,探讨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等气象要素在一般城市化及极端城市化两种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1)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及降水分布。(2)城市比重增大后,晴空时地面吸收的净辐射增多,近地层气温升高,低层增温中心上空的大气由于受热产生上升运动,35°N以南的气流向增温区辐合,东亚夏季风出现增强的趋势,大量暖湿水汽往北输送,导致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增多而南方减少。(3)城市化的发展程度越高,它所产生的气候效应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就表现得越明显。
邹松佐郭品文沙天阳马红云
关键词:降水大气环流
大规模城市化对梅雨建立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WRFV3.1.1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梅雨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分析了6月14、15日梅雨建立过程中大规模城市化对降水及梅雨锋垂直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城市改为农田后,模拟的6月14日几个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西北方降水明显增多,模拟的梅雨锋与控制试验有相似的热力结构特征,但高θse舌区的强度比控制试验要弱,即上升运动变弱,对流不稳定度及湿度小于控制试验,梅雨锋锋区的位置比控制试验略为偏北;模拟的6月15日安徽中部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其以西的降水明显增多,梅雨锋结构、锋区位置与控制试验类似,但800hPa上θse低值区(336K)的范围比控制试验大,几乎覆盖26~32°N,导致高0°,舌区对流不稳定度偏小。
于楠郭品文
关键词:城市化梅雨数值模拟
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降水、气温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WRF耦合城市冠层模式作为区域气候模式,对2001—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降水进行高分辨率模拟,与站点资料对比来检验模式的适用性;将上海及周边的城建土地利用类型用灌溉农田代替,进行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城市化对该地区降水、气温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WRF模式合理模拟出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实况观测比较接近,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该模式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用于该地区研究城市化效应;(2)城市化使得长三角地区城区上空气候态日平均降水减少,城区下风方向气候态日平均降水增强;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的城区面积扩大导致自然植被减少,潜热通量变小,进而减少地表蒸发以及相应局地大气水分的供给,从而使得城区上空降水减少;(3)城市化使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区气候态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气温升高最大值达0.8℃,升高幅度夜间时段大于白天时段、日最低气温大于日最高气温,城市热岛效应在夜间更明显,城区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城区的城建结构以及建筑群吸收和存储大量太阳短波辐射以及人为热源释放的热能,减少了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从而使得城区感热通量增大,当其传播到空气中,使得城区地面气温升高。
吴风波汤剑平
关键词:气候学城市化降水气温WRF
东亚城市群发展对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影响的模拟——以1994年和1998年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了描述城市陆面类型的主要参数,使其能模拟城市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它对东亚夏季风强年(1994年)和弱年(1998年)夏季降水作了有/无城市化的理想性试验。结果表明:(1)大规模高密度城市化会增高城市上空及其下风方区域的850 hPa位势高度,并降低中国东海和城市群西北侧的850 hPa位势高度,致使中国东南沿海的西南风减弱,城市群西北侧的西南风增强;(2)大规模高密度城市化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部内陆的水汽辐合减弱、降水减少,而使黄河沿线下游的水汽辐散减弱、降水略有增加;(3)城市群效应在1998年弱季风环流背景下使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降水减少更多;(4)当城市建筑群密度较小、植被覆盖度较大时,城市化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也较小。
邵海燕宋洁马红云
关键词:夏季降水城市群东亚季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