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968)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美华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庙学体制的构建、推行与唐宋地方的释奠礼仪被引量:7
- 2014年
- 地方释奠礼仪的遵行与庙学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唐宋时期,在释奠仪制日趋规范、完备的同时,随着庙学体制的构建和全面推行,释奠礼仪逐渐遵行于州县地方,其所代表的儒学道统、官方礼仪教化观念也开始广泛传播于基层社会民众中间。但是,这一过程却并非没有波折、变态,其中存在着唐末学废庙存而释奠不断、北宋初徒事庙释奠而无学、及北宋中期即庙建学遵行释奠等阶段。
- 王美华
- 关键词:唐宋庙学官学教化
- 《太常因革礼》与北宋中期的礼书编纂被引量:5
- 2014年
- 《太常因革礼》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礼仪典籍,它的编纂成书是当时礼司编纂礼文故事以备检讨这一特点趋势的直接反映,同时其书的编纂又推动了宋代朝廷礼书编纂的进一步发展。《太常因革礼》开创了"因革礼"的礼书编纂体例,不仅影响到了北宋中期的礼书修纂,更被北宋后期乃至南宋时期所沿袭。
- 王美华
- 宋代皇帝耕籍礼的演进被引量:3
- 2013年
- 赵宋一代皇帝耕籍礼很受重视,列入礼典并多次举行,然其却呈现出异于前代的陡然升降的进程轨迹。宋初《开宝通礼》沿袭唐制,以皇帝耕籍礼为中祀;宋太宗端拱元年举行耕籍礼时极力抬升仪制等级,升为大祀、拟比南郊,而此则影响到了其后仁宗明道耕籍礼的举行规制;徽宗政和时期议定礼制,为纠正端拱明道"升礼"之举极力降减耕籍礼的仪制等级,使之明显低于宋初开宝礼制的规定;及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举行耕籍礼时,则纠结于升级与降制,最终参用二者,很大意义上恢复了宋初开宝礼制的模式。宋代皇帝耕籍礼的演进历程表明,礼例的影响深远,在皇帝权威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因皇帝"亲行"而"升礼"的意识已烙印在耕籍礼的发展脉络中。
- 王美华
- 关键词: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