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HM033)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景晓王学军赵志刚宫学诗张世水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营市卫生局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蚊虫
  • 4篇毒饵
  • 4篇种群
  • 3篇登革热
  • 3篇敌鼠钠
  • 3篇毒饵盒
  • 3篇灭鼠
  • 2篇多样性
  • 2篇伊蚊
  • 2篇侵害率
  • 2篇种群分布
  • 2篇种群密度
  • 2篇蟑螂
  • 2篇蚊类
  • 2篇小家鼠
  • 2篇媒介
  • 2篇密度监测
  • 2篇居民区
  • 2篇家鼠
  • 2篇风险评估

机构

  • 18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东营市疾病预...
  • 2篇东营市卫生局
  • 2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临沂市疾病预...
  • 1篇淄博市疾病预...
  • 1篇济南铁路局
  • 1篇泰安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卫生教...

作者

  • 19篇景晓
  • 14篇王学军
  • 9篇赵志刚
  • 8篇张世水
  • 8篇宫学诗
  • 7篇刘峰
  • 6篇曲宝泉
  • 5篇康殿民
  • 4篇孙林
  • 4篇付颖
  • 3篇霍新北
  • 3篇赖世宏
  • 3篇张奎卫
  • 2篇曹官时
  • 2篇袁勤德
  • 2篇赵魁松
  • 2篇常树珍
  • 2篇曲健
  • 1篇赵爱华
  • 1篇尹洪安

传媒

  • 15篇中华卫生杀虫...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杀鼠酮钙与其他3种抗凝血剂对鼠类毒杀效果比较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观察异杀鼠酮钙与杀鼠灵、敌鼠钠和第二代抗凝血剂大隆对农村鼠类的毒杀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王家村、宿家村、靳家村和宿家张马村。0.05%异杀鼠酮钙油粘混合毒饵和0.05%敌鼠钠均采用连续4 d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为0.4 kg;0.05%杀鼠灵小麦采用一次性投饵法,平均每户投饵量亦为0.4 kg;每间房间放5堆,每堆5 g。0.005%大隆大米毒饵采用间断式投饵法,每隔7 d投饵1次,共投3次,每间房间放3堆,每堆5 g,平均每户投饵量为0.25 kg。夹夜法考核毒杀效果。结果异杀鼠酮钙与敌鼠钠浸泡混合干燥毒饵的毒杀效果均为100%,且与杀鼠灵(96.65%)(μ=0.61,P>0.05)、大隆(94.49%)(μ=0.57,P>0.05)和敌鼠钠小麦毒饵(97.05%)(μ=0.58,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5%异杀鼠酮钙油粘混合毒饵对鼠类的毒杀效果良好。
曲宝泉王学军景晓张世水张奎卫宫学诗赵志刚刘峰孙林赖世宏付颖
关键词:敌鼠钠杀鼠灵大隆毒杀效果
2010—2015年山东省居民区蟑螂监测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2010—2015年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 2010—2015年共粘捕蟑螂2 650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4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86只/张,其中2012年蟑螂密度最高,为1.40只/张;2011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7%;总平均侵害率为14.40%,其中2012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2.50%。结论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密度监测为有效控制蟑螂繁殖,降低蟑螂对居民区大环境侵害,完善蟑螂防治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刘峰刘亚楠景晓王学军尹洪安赵志刚康殿民
关键词:蟑螂侵害率
山东省居民区蟑螂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 2005-2010年共粘捕蟑螂2 045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3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69只/张,其中2007年蟑螂密度最高为2.27只/张;2008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8%;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占蟑螂总数的96.38%。总平均侵害率为11.53%,其中2007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8.72%。结论应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蟑螂密度,更好控制蟑螂繁殖,减少蟑螂对居民生活环境侵害风险的发生。
刘峰景晓赵志刚王学军康殿民刘亚楠
关键词:蟑螂侵害率
2013~2022年山东省东阿县蚊类种群生态监测
2023年
总结2013~2022年东阿县蚊类种群生态监测的10年,为进一步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保驾护航。方法 蚊虫种群生态监测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诱蚊灯选取不同的乡镇及生境作为监测点,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主要是通过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法开展,每月上中下旬各监测一次,每次放置及现场查看的入户数不少于200户。“十三五”重大专项监测和蚊传病原监测项目,主要选择湿地公园、轮胎存放地、养殖场、污水沟等场所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的蚊虫进行分类计数。结果 蚊幼虫平均密度在不同生境中孳生密度不同,蚊幼虫从4月份开始出现,逐月增多,在7~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月下降,10月下旬消失。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与蚊幼虫具有一致性,只是后延15~25天,即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逐月升高,8月份成蚊密度达到最高,从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到11月上旬消失。布雷图指数明显高于诱蚊诱卵器指数,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种指数显示城区和农村白纹伊蚊幼虫的季节消长趋势具有一致性。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抗性倍数为4.61,溴氰菊酯为3.29,均为低抗; 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分别为0.16和1.23,为敏感。结论 继续加强东阿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重要场所的“四害”密度监测工作。 。
刘华曲建强王学军冯晨景晓
关键词:蚊虫生态监测
山东省淄博市不同生境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蚊虫监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淄博市的淄川区和高青县不同生境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播媒介蚊虫进行比较监测,调查当地突发乙脑病例的传播媒介蚊虫种类,为进一步防治乙脑提供依据。方法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分别在稻田、畜禽舍、住宅区3种不同生境采集蚊虫,分类计数,以50只为单位放入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记录当地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气候因素。结果在3种生境中共捕获成蚊5属7种3116只,以稻田数量居多,占捕蚊总数的61.6%,畜禽舍次之,占24.1%,住宅区最少,占14.3%;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是当地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66.1%和19.1%。淄川区无稻田,淡色库蚊数量居多,占43.6%,三带喙库蚊次之,占34.0%。高青县以稻田为主,三带喙库蚊最多,占68.5%,淡色库蚊次之,占24.9%。人帐法捕获的蚊虫最多,占62.4%,灯诱法次之,占16.6%,人工小时法占14.6%,网捕法仅占6.4%。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的叮刺高峰在日落后0.5~1 h达到活动高峰,持续约0~40 min,淡色库蚊的叮刺高峰迟20 min。结论三带喙库蚊可能是当地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进行野外蚊虫种类和数量监测时,应以人帐法和灯诱法为主,辅以网捕法和人工小时法。
景晓刘桂芳王敏林小娟石志凯王广营司海霞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蚊虫生境
两种考核灭鼠效果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鼠迹板法与格粉板法考核的灭鼠效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选择临沂市张黑墩村共280户。将该村分为2组,每组140户。第1组在水泥毒饵盒中投放0.05%敌鼠钠玉米毒饵,第2组投放0.05%敌鼠钠小麦毒饵。采用鼠迹板法和格粉板法(S100格法)同时考核灭鼠效果。结果第1组采用鼠迹板法于灭鼠后第10、20、30和60天时灭鼠率分别为54.05%、54.78%、73.19%和92.47%;格粉板法分别为79.40%、88.38%、95.64%和98.8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χ2=71.540;20 d,χ2=176.230;30 d,χ2=181.730;60 d,χ2=56.270;均P<0.01)。第2组采用鼠迹板法于灭鼠后第10、20、30和60 d时灭鼠率分别为35.51%、51.02%、71.28%和85.54%;格粉板法分别为74.08%、87.32%、95.13%和97.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 d,χ2=145.720;20 d,χ2=231.720;30 d,χ2=214.560;60 d,χ2=104.230;均P<0.01)。结论格粉板法适合于判定灭鼠效果优劣,且精细、准确性较好;而鼠迹板法则更适合于判定鼠类种群密度的高低,从而判别鼠害发生的轻重情况,简便实用。
曲宝泉张世水宫学诗景晓许德江王学军刘峰赵志刚孙林付颖张奎卫康殿民
关键词:敌鼠钠灭鼠率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20年白纹伊蚊幼蚊监测与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临沂市白纹伊蚊幼蚊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评估其传播登革热风险,预防登革热发生和流行。方法应用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媒介伊蚊幼蚊监测和评估;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18-2020年白纹伊蚊幼蚊BI均值为14.98,各年度依次分别为18.97、10.79和13.88;兰陵县BI高于河东区和沂南县。农户、废旧物品处3年平均BI分别为33.03和27.00,有区域流行风险;居民区为14.36,有暴发风险;工地和公园分别为9.31和9.27,有传播风险;医院为4.33,无风险。积水容器幼蚊阳性率为21.72%,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40.34%。2018-2020年白纹伊蚊幼蚊BI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54.63)、8月(40.00)和7月(47.51);6-8月易发生登革热区域流行,5、9和10月有传播风险,3、4和11月无风险。结论临沂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和区域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管控。
薛海滨孟金霞任乐景晓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热布雷图指数风险评估
毒饵盒灭鼠法与散投毒饵灭鼠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明确毒饵盒法与散投毒饵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在济南和临沂两市共选择苏家、郭家、西彩石、郭黑墩和刘黑墩5村。苏家村平均每2间房间放毒饵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玉米粒7份+小麦粒3份;郭家村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粉7份+小麦粉3份的面团。西彩石村每间房间放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小麦;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均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粒6份+小麦粒4份。散投毒饵法均在每间房间放3~5堆,每堆5~10 g,连投4 d。采用格粉板法考核控制效果。结果苏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66.67%、95.58%、99.02%、99.57%、99.82%、99.14%和99.39%;郭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77.75%、59.25%、79.63%、83.72%、75.41%、63.58%和-17.80%。郭家村仅15 d时灭鼠率高于苏家村(u=15.58,P<0.01),其他时间段苏家村均显著高于郭家村(u=82.19、62.96、55.39、71.96、87.25、165.86,P<0.01)。西彩石村灭鼠后10、20和30 d灭鼠率分别为90.93%、93.17%和98.11%;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合计灭鼠后10和25 d的灭鼠率分别为89.79%和97.45%。结论毒饵盒灭鼠法适合作为可持续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宫学诗刘勇曲宝泉张世水景晓王学军刘峰赵志刚付颖张奎卫
关键词:敌鼠钠
基于德尔菲法评估日照市蚊媒传染病流行风险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探讨日照市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基孔肯雅热和西尼罗热6种蚊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人群易感性及综合风险大小,为针对性地开展蚊虫媒介防治,做好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评分,最后根据既定风险评估方案,计算6种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大小。结果通过3轮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积极系数为1.00,3个方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协调系数分别为0.69、0.66和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对单个蚊媒传染病病种/聚集性疫情在日照市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和易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乙脑(8.58)和疟疾(8.01)综合风险为高,登革热(7.77)的综合风险为中等,丝虫病(5.94)、基孔肯雅热(4.61)和西尼罗热(4.10)的综合风险为低。结论日照市今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风险高和较高的蚊媒传染病。完善相应蚊媒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蚊虫媒介的监测,努力做好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王杰刚景晓
关键词:德尔菲法风险评估蚊媒病
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环境因子数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分析和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相关环境气象因素的强弱指示性。方法在蒙山大洼林场生境中,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等4种方法采集骚扰阿蚊成蚊,并同时记录采集点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度及降雨量等环境气候因素。应用SAS统计,多元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 将每一时刻前1 h骚扰阿蚊诱捕数量和相应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及风速作为自变量加入到:yt=yt-1 c+bo+∑bixi+ωt公式中,取置信水平F=2,取得的数学模型是:y=0.553 7+0.577 6C-0.032 1W+0.020 1T(复相关系数为0.95,标准估计误差为0.33)。由此分析表明在影响骚扰阿蚊种群活动动态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中风速和温度的作用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更为重要。其他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骚扰阿蚊昼夜叮刺周环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和光照度是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降雨量的影响最弱。最适宜骚扰阿蚊种群活动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0%~90%,光照度为1~300 Lx,在风速小于0.50 m/s时,和捕蚊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降雨量、温度及土壤的相对湿度对骚扰阿蚊季节消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相对湿度、光照度、光照时数、风速却不明显。结论环境气象因素对骚扰阿蚊的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且这种作用是综合性的,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景晓常树珍霍新北张世水宫学诗赖世虹
关键词:骚扰阿蚊种群环境因子数学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