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3258X)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徐胜春涂丽莉朱有余张铭周家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2篇括约肌
  • 1篇断层解剖
  • 1篇咽肌
  • 1篇食管上括约肌
  • 1篇食管体部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连接部
  • 1篇食管下括约肌
  • 1篇矢状
  • 1篇矢状面
  • 1篇细胞
  • 1篇连接部
  • 1篇环咽肌
  • 1篇火棉
  • 1篇火棉胶
  • 1篇肌细胞
  • 1篇和食
  • 1篇SD大鼠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涂丽莉
  • 2篇徐胜春
  • 1篇张铭
  • 1篇朱有余
  • 1篇梁亮
  • 1篇周家梅

传媒

  • 2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食管上括约肌的矢状面断层解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食管上括约肌矢状面的形态学特点,并试图阐明其功能产生的机制。方法:选取9例成人食管上括约肌标本进行火棉胶包埋,制作薄层矢状面断层切片,切片进行V-G染色,观察矢状面上食管上括约肌的肌束和肌层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食管上括约肌不同区域均有环行肌存在,在后壁相互重叠;食管上括约肌不同区域结缔组织的形态有所不同,在整个食管上括约肌肌层内有树根形的结缔组织束贯穿全程。结论:食管上括约肌的肌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可能共同参与高压区的形成。
涂丽莉徐胜春张铭朱有余
关键词:食管上括约肌火棉胶断层解剖环咽肌
SD大鼠食管体部和食管胃连接部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SD大鼠食管体部与食管胃连接部肌细胞的分布特点,并试图阐明食管胃连接部功能产生的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的食管体部及食管胃连接部标本切片,H-E染色和肌球蛋白重链Ⅱ(MHC-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肌细胞的种类及分布特点.结果: 食管胃连接部内层环形肌明显增厚,以前壁增厚最为显著;食管体部与食管胃连接部均表达MHC-Ⅱ细胞,食管胃连接部后壁环行肌内仅有少量α-SMA表达;贲门近胃底侧有一带状分布的MHC-Ⅱ阳性纵行肌细胞.结论: 胃和食管的肌层在食管胃连接部有一重叠区,食管下括约肌是构成食管胃连接部高压区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增厚的前壁环行肌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涂丽莉周家梅梁亮徐胜春
关键词:食管胃连接部食管下括约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