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001)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邓志辉陶京玲胡勐乾宋键孙君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貌
  • 1篇地震仪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地震预测研究
  • 1篇震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方法
  • 1篇微震
  • 1篇微震活动
  • 1篇构造地貌
  • 1篇高频
  • 1篇超高频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邓志辉
  • 1篇陈国强
  • 1篇周庆
  • 1篇刘力强
  • 1篇马晓静
  • 1篇毕珉烽
  • 1篇李红
  • 1篇姜辉
  • 1篇孙君秀
  • 1篇潘博
  • 1篇楚全芝
  • 1篇刘培洵
  • 1篇宋键
  • 1篇胡勐乾
  • 1篇张诗笛
  • 1篇陶京玲
  • 1篇张长厚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三峡地区仙女山断裂北端延伸问题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仙女山断裂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在新生代有过明显的活动。因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断裂是否穿过长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仙女山断裂从长阳县白咸池到秭归县荒口一带断裂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长江两岸构造地貌的对比,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的分析发现:仙女山断裂长约80km,将古生代地层逆冲到中生代地层之上,在长江南岸荒口以南断层形迹清楚,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和断层崖,而在荒口以北地区,地层连续、未见断错地貌现象;与长江南岸断裂相比,江北的断裂多为小型断层,仅错断侏罗纪地层内的砂岩、泥岩,在地形上也无明显表现,不是仙女山断裂的延伸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仙女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延伸至长江南岸荒口一带尖灭,没有向北延伸穿过长江。
毕珉烽楚全芝邓志辉潘博张长厚周庆
关键词:构造地貌
数值模拟方法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Ⅰ)被引量:9
2011年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研究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数值模拟方法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由二维到三维,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弹性到粘弹性,由单场到多场耦合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的异常表现更是各种各样,但地震前的应变能量积累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震预测分析必须首先考虑应变能量积累的状态。由于地球内部的难入性,直接测量震源深处的应力应变是很困难的事情,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壳上地幔三维动力学模型,模拟岩层变形过程,是当前研究地壳能量转移、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邓志辉宋键孙君秀陶京玲胡勐乾马晓静姜辉李红
关键词:地震预测数值模拟
超高频地震信号观测被引量:2
2014年
一次地震包含很多信息,其频率范围很宽。迄今为止,地震记录观测的主要频率范围在100Hz以下,超高频地震信息少为研究者所关注。然而,高频微震活动却是反映断层微动态过程的重要信息。文中介绍了新研发的100kHz超高频地震仪,并对该仪器在云南大理地区观测所记录到的地震信号进行了震源及信号频谱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地壳运动产生的高频微震信号真实存在并且可以被仪器所记录。这次观测每天记录到上百次-3^-1级的微地震信号,最大震源距为4.87km。信号的主频带范围为100~300Hz,还包含了达800Hz的高频信号成分。超高频微震观测有可能成为研究小区域构造活动的一个新的途径。
张诗笛刘力强刘培洵陈国强
关键词:震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