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12178)
- 作品数:8 被引量:111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克龙王记明曹生奎曹广超程雷星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以青海湖流域小嵩草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小蒿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小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容重在剖面上表现为逐渐增大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表面逐渐减小,特别是0—10cm表层有机碳含量减少尤为明显,未退化的表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是严重退化的6.5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在4种不同退化植被土壤中表现一致;4种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草甸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74±3.03),(12.41±4.15),(8.04±6.24)kgC/m2和(4.56±0.70)kg/m2,即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说明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轻度退化有助于碳积累。
-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王记明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草地退化青海湖流域
- 青海湖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对青海湖流域1961-2010年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温率最大达到0.40℃/10a;存在较为明显的4次增温期,特别是最近一次增温期,持续时间长,最大增幅达0.1℃/a.降水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三次明显的增多期,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8-1989年间.在季节变化上,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尤其以冬季和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降水的季节增幅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9.3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表明青海湖流域目前正处于增温增湿阶段.
-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解家安朱锦福王记明
-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青海湖流域
- 青海湖湖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评估被引量:26
- 2013年
-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对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青海湖水生态系统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对青海湖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文章使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替代市场法,对青海湖湖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使用价值为240 174.8×108CNY,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3.84×108CNY,间接使用价值为240 160.9×108CNY,在所有生态功能类型中,气候调节功能价值最大,占了主导,为2394.52×1010CNY,占总使用服务价值的99.70%,其次为涵养水源,为526.08×108CNY,占总服务价值的0.22%;持留土壤的服务价值最小,仅为4.07×104CNY。各生态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气候调节>涵养水源>气体调节>文化科研>提供生物栖息地>休闲娱乐>物质生产>持留土壤。这说明青海湖水体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涵养水源、气体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青海湖水体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导服务功能。为此,必须要对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实现青海湖水体的持续利用。
-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解家安马兰张涛
-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植物种间关系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应用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青海湖流域典型湿地小泊湖的19个优势种进行种间关系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它们进行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优于X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小泊湖湿地优势种群间大多表现为无关联,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量较少,共占总种对数量的11.7%,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根据分析结果将19个优势物种划分为海韭菜—华扁穗生态种组、嵩草生态种组和禾叶嵩草生态种组。
- 程雷星陈克龙杨仕兵苏旭王记明
- 关键词: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 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植物多样性被引量:40
- 2013年
- 通过对青海湖流域小泊湖典型湿地的野外样方调查,对小泊湖湿地的沼泽化草甸、沼泽化滩地、湿滩地、嵩草(Kobresia)草甸和风成沙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泊湖湿地的25个样方中,记录有植物18科38属53种,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占总种数的47%,种类最多;优势种主要有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高原嵩草(Kobresia pusilla)、异穗苔草(Carex heterostachya)和禾叶嵩草(Kobresia graminifolia);植物平均盖度为82%。沙地的物种丰富度最低,仅有14种植物;嵩草草甸物种丰富度最高,有32种植物,沼泽化草甸、沼泽化滩地和湿滩地分别有21种、19种和24种植物。
- 程雷星陈克龙汪诗平杨仕兵苏旭王记明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_2通量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CO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呈"U"字型,8:00—20:00 CO2通量值为负,其他时间为正,最低值出现在12:30,为-15.34μmol·m-2·s-1。CO2通量日平均值为-3.65μmol·m-2·s-1(约-13.87 g·m-2·d-1),表现为明显的CO2吸收,是重要的碳汇。CO2通量与净辐射、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净辐射是影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次之,表层土壤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CO2通量与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R2=0.689,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 王记明陈克龙曹生奎陈亮芦宝良刘志凌程雷星
- 关键词:涡度相关CO2通量
-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选取环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环青海湖区土壤有机碳0~10 cm表层含量最高,均值为28.2 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10~20、20~30和3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20.1、16.3和12.1 g/kg;整个研究区0~4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仅为19.2 g/kg。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高到低的递减变化;二是低高低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据均值间差异可以分为两组:华扁穗、紫花针茅和芨芨草3个植被类型为一组;垂穗披肩草、矮嵩草草甸和冰草为一组;前者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较后者要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6.8、19.5、21.6、27.3和27.1 g/kg。
-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朱锦福陈亮卢宝梁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全球变化
- 模拟氮沉降对高寒湿地生境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明确氮沉降的变化对高寒湿地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文使用人工控制施肥试验来模拟氮沉降的变化,采用稀释平板菌落数计数法,以小泊湖与依克乌兰两块高寒湿地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沉降水平响应。结果表明,施氮肥对小泊湖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依克乌兰湿地土壤微生物却有抑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更多生成.
- 王记明孙苗苗陈克龙张馨张馨
- 关键词:高寒湿地氮沉降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