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93430-2)

作品数:27 被引量:210H指数:8
相关作者:吴军陈希炜贺伟峰易绍萱郑峻松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院士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免疫耐受
  • 5篇CTLA4I...
  • 4篇调节性
  • 4篇胸腺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腺病
  • 4篇腺病毒
  • 4篇小鼠
  • 4篇节性
  • 4篇T细胞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异体
  • 3篇异体移植
  • 3篇异种
  • 3篇异种移植
  • 3篇增殖
  • 3篇重组腺病毒

机构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华大基因...

作者

  • 17篇吴军
  • 13篇陈希炜
  • 11篇贺伟峰
  • 11篇易绍萱
  • 8篇郑峻松
  • 7篇罗高兴
  • 4篇张宁
  • 4篇罗洋
  • 4篇彭双发
  • 3篇黄赤兵
  • 3篇郝飞
  • 3篇解志杰
  • 2篇朱瑾
  • 2篇张小容
  • 2篇曹川
  • 2篇代飞
  • 2篇李世荣
  • 2篇孙志成
  • 2篇钟白玉
  • 2篇姜庆

传媒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Journa...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Cell R...
  • 1篇Cellul...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3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腺病毒载体局部介导 CTLA_4Ig延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被引量:43
2000年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延长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方法。方法将CTLA_4IgcDNA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柯氏质粒中,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的转染情况;并应用该载体转染皮肤移植物及局部创面,观察其对昆明小鼠→Balb c小鼠背部创面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的影响。结果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成功转染并达于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中;局部应用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延长至21d。结论用腺病毒载体局部转染CTLA_4Ig能有效延长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罗高兴吴军易绍萱杨世昕贺伟峰周立新张宁陈希炜张小蓉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载体CTLA4IG小鼠异体移植烧伤
CTLA-4在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CTLA -4和CD2 8的结构相似 ,与抗原提呈细胞 (APC)表面B7分子 [B7-1 (CD80 ) ,B7-2 (CD86) ]有很高的亲和力 ,主要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B7-1分子形成受体 /配体对 ,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 ,起着负性共刺激分子的作用 ,以维持机体淋巴细胞动态平衡 ,防止自身反应性T细胞过度激活 ,从而在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
罗洋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CTLA-4
人外周血T细胞系间接识别SLAⅠ类分子引起的异种细胞增殖反应
2003年
目的 确认猪→人异种移植中存在针对猪白细胞抗原 (swineleukocyteantigen ,SLA)Ⅰ类分子的间接识别而引起的急性细胞性排斥。方法 用纯化的中国版纳猪SLAⅠ类P1基因工程蛋白为抗原 ,体外反复刺激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 ,建立P1特异性T细胞系。观察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系在自身APC存在下对版纳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软骨细胞的反应性 ,以及HLA DR单抗与氯喹的阻断作用。结果 建立 10株SLAⅠ类P1抗原特异性T细胞系 ,其中 8株以TCRαβ+ CD4 + 为主要表型 ,将其合并使用。该CD4 + P1特异性T细胞系在自身APC存在下对相同品系版纳猪PBMC与软骨细胞均产生显著增殖反应。经抗人HLA DR单抗与氯喹处理均能明显阻断其增殖反应。结论 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可通过间接识别SLAⅠ类抗原对版纳猪细胞产生明显应答。
唐军周芸柳子星张勇王胜旺周光炎
关键词: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的困难与对策被引量:2
2003年
从天体演化到基本粒子的衰变似乎都遵循某种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这一自然规律在生物界表现得尤为明显,生老病死似乎是不可抗拒的.
吴军
关键词:胸腺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CTLA4Ig诱导免疫耐受的体外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CTLA4Ig在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菌素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不同剂量CTLA4Ig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观察CTLA4Ig和CsA(环孢霉素A)对再次结核菌素刺激和非相关第三者AP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IL-2的变化,以及外源性IL-2对免疫耐受诱导的影响。结果CT-LA4Ig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20μg/ml时抑制作用最强;CTLA4Ig能诱导免疫耐受并与CsA有协同作用;外源性IL-2能抑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结论CTLA4Ig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L-2的分泌释放,CTLA4Ig和CsA联合应用能更彻底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分泌释放,并诱导免疫耐受;外源性IL-2能逆转免疫耐受。
姜庆吴军易绍萱陈希炜罗高兴贺伟峰
关键词:CTLA4IGT细胞免疫耐受细胞增殖
CTLA4胞外区蛋白在GS115酵母中的表达和活性鉴定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TLA4胞外区蛋白。方法 构建CTLA4胞外区 (CTLA412 5)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 ,在GS115酵母细胞中表达。通过硫酸铵粗分离和离子交换层析等 ,获取纯化的目的蛋白 ,并在CTLL2细胞中鉴定活性。结果 质粒在GS115酵母中可较高水平地表达CTLA4胞外区蛋白。经纯化后的蛋白可抑制IL 2刺激的CTLL2细胞的增殖。结论 GS115酵母可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TLA4胞外区蛋白。
朱瑾吴军易绍萱陈希炜郑峻松罗高兴张宁
关键词:活性
Novel SLA class I alleles of Chinese pig strain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xenotransplantation被引量:12
2003年
To lay background for studying rejection mechanisms in xenotransplantation and developing the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class I genes of swine leukocyte antigens (SLA) of three Chinese pig strains Bm, Gz and Yn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cDNA of the class I loci P1 and P14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subjected to insert into sequencing vectors. All six allelic sequences we examined, each two for one Chinese strain, are not identical to those reported, which allows these novel sequences receiving their accession numbers AY102467- AY102472 from GenBank. This study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homologies of MHC class I genes in their primary structures and the deduced amino acids between Chinese pigs (SLA) and human (HLA-A*0201) are better than those between pigs and mice (H-2Db/H-2Kb). The comparison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critical for recognition by human KIRs are altered in the swine class I molecules. The amino acids responsible for binding human CD8 coreceptor are largely conserved although there are two critical residues substituted. A functional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human T cells specific for the prokaryotically expressed SLA Plprotein could respond quite well in vitro to the class I-positive swine chon-drocytes and PBMCs in presence of human APCs. This implies that,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two critical residues, the inaccessibility of human CD8 coreceptor to swine class I molecule might be contributable to the indirect pathway that the human T cells have to use for recognizing the SLA class I xenogeneic antigens.
FUXIANGCHENJUNTANGNINGLILIBoHUASHENYUNZHOUJINXIEKUANGYENCHOU
关键词:XENOTRANSPLANTATION
趋化因子拮抗剂对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缺损修复与再造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研究met-RANTES对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移植后移植物的生存时间、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动物模型以20只SD大鼠为供体,20只WISTAR大鼠为受体(SD→WISTAR),进行耳廓移植,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治疗组术后给予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治疗,未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观察耳廓的生存情况、组织学变化与免疫细胞的浸润。结果治疗组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组织结构的改变均明显好于未治疗组。结论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可以显著的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
孙志成李世荣曹川吴军
关键词:耳廓缺损同种异体移植物
外用环孢素A联合CTLA4Ig延长异体移植鼠耳存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局部外用环孢素 A(Cs A)联合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融合蛋白 (CTL A4 Ig)对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免疫抑制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建立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移植模型 ,术后在移植耳皮肤表面外涂 Cs A并联合 CTL A4 Ig腹腔注射治疗 ,观察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 ,检测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含量变化。结果 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为 (7.8± 1.7)天 ;单纯用 Cs A治疗组为 (15 .2± 1.9)天 ,单纯CTL A4 Ig治疗组为 (16 .6± 2 .1)天 ;Cs A +CTL A4 Ig联合治疗组为 (2 8.8± 3.5 )天 ,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且联合治疗组的受体血清 IL - 2含量最低 ,尤以第 5、7天为著 ,与其它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局部外用 Cs A联合 CTL A4 Ig能有效抑制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曹川李世荣孙志成王珍祥罗高兴吴军
关键词:异体移植环孢素A
CD4^+CD25^+T_(reg)细胞调节T细胞的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34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Treg细胞表达介导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并设置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和分隔培养实验模型,分析Treg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形成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各机制的主次要关系。方法对比分析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膜分子CTLAA4、CD28表达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分泌水平;以TransWell Milli-cell-PCF分隔培养槽分隔培养Treg细胞与不同淋巴细胞组成的反应体系,采用向共培养及分隔培养体系加入与不加入IL-10、TGF-β1抗体的阻断方法,检测Treg细胞对不同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结果 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效应性T细胞,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分别达到(380±36.3)pg/ml和(790±56.8)pg/ml,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与效应性T细胞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刺激分子CTLA4、CD28在Treg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Treg细胞以表达CTLA4为主。Treg细胞对共培养体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分隔培养,通过分泌IL-10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亦明显强于通过TGF-β1。结论细胞接触机制是Treg细胞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而细胞因子机制中。
郑峻松吴军易绍萱贺伟峰陈希炜解志杰彭双发代飞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