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DLLJ201008)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朱传民吴佳黄雅丹彭琼叶长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耕地
  • 3篇集约利用
  • 3篇ESDA
  • 3篇MORAN指...
  • 2篇县域
  • 2篇耕地集约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农业区
  • 1篇县域单元
  • 1篇县域耕地
  • 1篇县域粮食
  • 1篇粮食生产
  • 1篇经济发展
  • 1篇局分
  • 1篇空间分异
  • 1篇空间格局分析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集约利用水平
  • 1篇耕地变化

机构

  • 6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朱传民
  • 4篇黄雅丹
  • 4篇吴佳
  • 3篇彭琼
  • 1篇刘平辉
  • 1篇叶长盛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ESDA的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格局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江西省近年来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差异。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PSR模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ESDA法。研究结果:(1)2000~2007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2)基于耕地...
朱传民叶长盛黄雅丹吴佳刘平辉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PSR模型ESDAMORAN指数
文献传递
不同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利用ESDA等方法,对江西省各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各地貌区制约耕地集约利用因素,分别提出了今后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两时段基于综合度的Global Moran's I分别为0.16和0.3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呈空间正相关,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地域上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且有不断加强趋势。总体上平原区的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较高;各研究实体Local Moran's I及Grid图,反映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局域空间上的均质性,即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显著集聚四种类型中,正空间自相关的"H-H"、"L-L"占主体部分,时段Ⅰ二者约占总数的73.33%,时段Ⅱ则提高到80.95%。其中,"H-H"关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明显的"L-L"关联特征;平原、丘陵、山区三大地貌区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各异。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
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耕地集约利用总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状态准则为影响主导因素;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平原区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局域空间上,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集聚类型中,以"H—H"、"L—L"类型为主,分别对应于高、低水平等级。其中,"H—H"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L-L"关联特征。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ESDAMORAN指数县域
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80-2009年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西省粮食生产向产粮大县、湖区和平原区集中分布;近30a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丰城市境内,略微向东北偏移2.09km;县域单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1980、1990、2000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49.45%、59.34%、58.24%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高产区(HH)以鄱阳湖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包括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余干县、抚州市区、东乡县,显著低产区(LL)县域很少,仅包括1980年的湖口县和2000年的湖口县、星子县、永修县。影响粮食产量空间格局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等。
叶长盛朱传民
关键词:粮食生产县域单元ESDA
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变化的地域格局分析
2012年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技术,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关理论,对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计算,研究期内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各县域Local Moran′s I反映了耕地变化在局域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北部平原—周边山区—内部岗丘"的区域化分异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的4种集聚类型中,正相关的"高—高"和"低—低"类型占主体部分,约占60%。其中,"高—高"关联的主要有北部平原区、周边部分山区县,而赣东南西三面群山向内部平原过渡的岗地、丘陵地区等则表现出一定的"低—低"关联特征。不同类型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
基于综合农业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0-2008年各空间单元的截面和时序数据为例,从综合农业区的角度,运用Theil系数及其嵌套分解法、空间相关模型等,结合GIS技术,探讨了江西省农业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地域格局。研究表明:区域总差异经历了收敛趋同到逐渐扩大的过程,亚区内差异构成了农业区乃至全省总体差异的主体;差异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并且集聚性先增强,后减弱;据区内差异组分与贡献,把各农业区划分为高值-上升、低值-波动等五种地域差异类型区;占主体的"H-H"、"L-L"类型地域分布相对稳定,分别为赣北、西北的农业区Ⅰ、Ⅱ与赣南的农业区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各产业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针对各农业区产业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农业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刘平辉
关键词:农业区经济发展THEIL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