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4057)

作品数:8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玉芬李长安邵磊周耀熊德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化学特征
  • 3篇长江
  • 2篇气候
  • 2篇滑坡
  • 2篇长江上游
  • 1篇地文期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旋回
  • 1篇氧化物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泥盆系
  • 1篇泥质
  • 1篇泥质岩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邵磊
  • 5篇张玉芬
  • 5篇李长安
  • 2篇王令占
  • 2篇牛志军
  • 2篇赵小明
  • 2篇袁胜元
  • 2篇涂兵
  • 2篇周耀
  • 2篇熊德强
  • 1篇孙习林
  • 1篇吴俊
  • 1篇康春国
  • 1篇杨建
  • 1篇江华军
  • 1篇蒋维杰
  • 1篇罗昊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文期-构造节律-气候旋回耦合与三峡地质灾害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构造-地貌-气候耦合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地质事实表明,构造、地貌、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三者的阶段性耦合,即地文期-构造节律-气候旋回耦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群发和空间上的群集。从地文期-构造节律-气候旋回的关系及耦合作用的分析入手,通过地文期、构造节律、气候旋回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论述,建立了地文期、构造节律、气候旋回与地质灾害的耦合关系模式。依据现有资料,对三峡地区滑坡的群(高)发与地文期、构造、气候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李长安邵磊袁胜元Jacques Dembele
关键词:地文期气候旋回地质灾害滑坡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23
2013年
根据73个"巫山黄土"样品的氧化物测试结果,对"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和记录的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的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SiO2+A12O3+Fe2O3)的平均含量大于洛川黄土和甘孜黄土,与洛川古土壤接近,小于安徽宣城风积红土和镇江下蜀土;(2)"巫山黄土"SiO2、Al2O3、Fe2O3、TiO2含量具有随深度逐渐减少,而FeO、CaO、Na2O、P2O5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多的特点;(3)巫山剖面Fe3+/Fe2+比值变化曲线与全铁含量曲线显示明显的正相关,而与SiO2/(Al2O3+Fe2O3)曲线呈反相关;(4)"巫山黄土"的残积系数和风化指数由老到新其量值逐渐变小,而退碱系数的量值却是逐渐变大的;(5)"巫山黄土"堆积时该区古气候总体上较北方黄土堆积时要偏暖湿,沉积物遭受的淋溶及氧化作用强度与洛川古土壤相当,明显强于北方洛川黄土和川西的甘孜黄土,但较安徽的宣称风尘红土和镇江下蜀土要弱。剖面中沉积介质的酸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弱,碱度加强,表生带所遭受的风化作用强度愈来愈弱,风尘堆积的沉积环境则由开始的较为偏湿润逐渐向偏干凉方向发展。(6)"巫山黄土"堆积时期古气候演变还具有阶段性特点,以剖面6~6.5 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古气候总体较上段偏温湿,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而上段古气候相对较为干冷,气候比较稳定,波动幅度也较小。
张玉芬李长安熊德强周耀孙习林
关键词:古气候特征长江上游
鄂西五峰—长阳地区二叠纪大隆组
鄂西五峰—长阳地区位于中上扬子克拉通台地中北部,二叠纪乐平世为海陆显著分异阶段(江纳言等,1986),在鄂西地区表现为古地形差异明显,存在古NW向坳陷区与隆起区,呈现出大隆组与吴家坪组相变的格局。NW向古地理面貌差异造成...
吴俊牛志军赵小明涂兵王令占
关键词:大隆组二叠纪
文献传递
三峡地区更新世滑坡与断裂活动、气候变化关系的再认识被引量:10
2009年
滑坡是三峡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三峡地区滑坡形成及发展的阶段性与新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与气候的冷暖变化也有密切关系。在系统收集三峡地区断裂活动同位素测试年龄的基础上,做出了断裂活动的年龄分布直方图。与滑坡年代分布对比发现,断裂活跃峰期与滑坡活跃峰期相间分布,后者明显滞后于前者;与气候期对比发现,断裂活跃期多对应于气候的由暖转冷阶段。综合分析表明,断裂活跃峰期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后期滑坡的发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暖湿气候环境的强降水及地震活动,则是触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
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
关键词:滑坡气候变化
长江川江段现代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川江是长江上游物源的主要汇集河段,其重矿物组合特征对长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对金沙江、川江主河段及各支流沉积物进行系统的样品采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发现,川江段干流重矿物组合稳定,以赤褐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绿帘石-角闪石-辉石-绿泥石为主。川江段干流与支流在重矿物组合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各主要支流的重矿物组合也有明显差异。金沙江、川江段及川江段的主要支流的沉积物重矿物特征与其源区的表壳岩系显示出极好的一致性。通过比较发现,川江段干流重矿物组合主要受金沙江制约,尽管有众多的支流汇入,但并未改变干流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说明宜宾以上的表壳岩系对长江上游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具有支配意义。
邵磊李长安张玉芬康春国杨建
关键词:重矿物
“巫山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和物源意义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及物源,对剖面73个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测试和分析,并与已知典型的黄土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TFe2O3(TFe2O3=Fe2O3+FeO)为主,三者的平均含量之和为84.84%,与上部陆壳(UCC)(86.2%)、洛川黄土(85.34%)、镇江下蜀土(86.76%)均非常接近。(2)"巫山黄土"常量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与洛川、甘孜黄土和西风红黏土的均比较接近,显示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沉积环境和类型。(3)"巫山黄土"的TiO2/Al2O3—K2O/Al2O3的数据点主要分布区域与镇江下蜀土与川西的甘孜黄土大致相同,经UCC标准化后的"巫山黄土"分布曲线与其它风成黄土也显示了较好的相似性,从而说明"巫山黄土"具有风积成因的特点。(4)元素比值分析显示"巫山黄土"与甘孜黄土、洛川黄土均十分相近,在Mg/Mn、Al/Mg、Fe/K方面与甘孜黄土更为接近,而在Mg/Ca、Si/Al方面与洛川黄土更为一致,可能与两处黄土同源。
张玉芬邵磊熊德强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鄂西地区泥盆系-石炭系泥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湖北省长阳县火石山泥盆系黄家磴组-石炭系高骊山组21块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黄家磴组、梯子口组、高骊山组的SiO2和Al2O3及TFe2O3的含量较高,表明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和州组下段CaO含量高,表明海水相对较深。Na2O及Mg/Ca值指示气候经历了温湿-干热-温湿变化的过程。微量元素,如Cu、Pb、Zn、Co、As因地球化学行为相似,总体变化曲线一致。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具Ce、Eu负异常,稀土曲线指示样品来源一致。Cu/Zn,V/Cr,Ni/Co,U/Th,自生Uau和Ce/La比值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氧化环境中。Sr/Ba及B/Ga比值指示出近岸沉积特征。数学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环境相近的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沉积水动力条件与沉积介质的物化性质比较接近的层位,地球化学特征也较为相似,沉积环境明显不同的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相距较远,由于总体处于海陆交互带,环境变化大,三角洲相可以与其相差较大的沉积环境表现出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
李珉牛志军赵小明涂兵王令占曾波夫谢国刚
关键词:泥盆系石炭系沉积地球化学
“巫山黄土”粒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指示被引量:31
2010年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对剖面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巫山黄土"主要由<50μm的颗粒组成,>50μm的砂级以上颗粒平均含量为16.9%;作为风尘"基本粒组"的10~50μm的粗粉砂平均含量达43.1%,为众数粒组;5~10μm的细粉砂颗粒含量平均为14.5%;<5μm的粘土颗粒含量平均为25.5%,为次众数粒组.粒度参数、频率曲线与典型风尘沉积物相似,显示为典型的风积成因;粒度参数的C-M、L-M、A-M图等粒度象分析及结构参数散点图与现代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而与长江中下游分布的下蜀土却基本一致.判别分析结果绝大部分为负值,显示了风积成因为主、个别层位受到水流作用改造的成因特征.
李长安张玉芬袁胜元邵磊江华军周耀牛志军赵小明涂兵
关键词:长江上游粒度特征
“巫山黄土”的磁组构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类型,对新近发现的"巫山黄土"进行了磁组构测试和磁化率主轴特征分析,并与长江现代沉积物以及长江中游一带分布的风积黄土和"砂山"的磁组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的κ、P、F、L、E值与风积黄土和"砂山"接近,却明显低于长江现代沉积物的相应值;(2)在磁组构参数F-L关系图上,"巫山黄土"的数据点多集中于坐标原点附近,与长江中游一带风积黄土和"砂山"的特征也类似,均指示了沉积动力相对比较弱的沉积环境.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数据点却主要分布于F轴附近,反映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F较L发育;(3)"巫山黄土"的磁化率最大主轴特点也与长江中游风积黄土和"砂山"的接近,偏角的方向比较分散,长轴的倾角为36°~38°,短轴的倾角为37°~39°,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磁化率最大主轴偏角的方向比较稳定,并且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4)"巫山黄土"样品的T值介于-1~1之间,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T值却主要以大于1为主.综合看来,"巫山黄土"的磁组构特征与长江中游一带的风积黄土和"砂山"接近,指示了其风积成因的特点.
张玉芬李长安邵磊罗昊蒋维杰牛志军赵小明涂兵
关键词:长江中上游磁组构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