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37605)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明陈飞罗熙张鹏肖鑫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太阳能
  • 6篇槽式
  • 5篇聚光
  • 5篇光学
  • 4篇换热
  • 4篇集热
  • 4篇槽式聚光
  • 3篇相变材料
  • 3篇集热器
  • 3篇光学设计
  • 2篇制冷
  • 2篇抛物
  • 2篇热损失
  • 2篇接收器
  • 2篇换热特性
  • 2篇反射镜
  • 2篇复合相变
  • 2篇复合相变材料
  • 1篇导热
  • 1篇导热率

机构

  • 13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李明
  • 6篇罗熙
  • 6篇陈飞
  • 5篇张鹏
  • 4篇肖鑫
  • 4篇季旭
  • 2篇王云峰
  • 2篇许成木
  • 2篇马非
  • 2篇陈智平
  • 2篇刘江涛
  • 1篇别玉
  • 1篇夏再忠
  • 1篇王六玲
  • 1篇蔡伟平
  • 1篇张少波
  • 1篇王如竹
  • 1篇冷从斌
  • 1篇常伟
  • 1篇谭礼军

传媒

  • 7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光学学报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型腔式太阳能接收管传热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提出一种应用于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V型腔体式接收管,建立接收管内部工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运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对接收管腔体壁面进行辐射计算,得到腔体壁面辐射强度分布曲线,以此为热边界条件模拟研究接收管内部工质流动传热特性。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开展热性能实验测试,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管内矩形翅片可强化腔体壁面与管内流体的换热,有效降低壁面温度,减小热损失;在一定范围内,流量和辐射加热量的增大都能减小该V型腔体式接收管的热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邵丹丹肖鑫张鹏李明
关键词:矩形翅片数值模拟换热性能
基于三角腔体吸收器的抛物槽式系统聚光特性分析
2017年
抛物槽式系统中汇聚光线在腔体吸收器内的反射次数对黑腔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最大限度提升三角腔体吸收器的采光能力,建立与抛物镜面之间的光路方程,分析腔内二次反射临界条件下对应于不同开口角度的最优镜面设计参数。提出有效孔径比率用于衡量反射镜与腔体的匹配性,并针对实验用的聚光系统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腔体开口角度为60°时,焦距为1150 mm、孔径为2220 mm的反射镜面有效孔径比率为0.95,而焦距为1000 mm、孔径为3000 mm的反射镜面有效孔径比率仅为0.61。基于Trace Pro模拟分析验证了有效孔径比率可用于衡量腔体安装位置对光学效率的影响程度,在槽式系统设计及优化过程中应给予重视。
冯志康李明刘江涛冀孟恩王伟
关键词:光学设计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Dry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temperature and air velocity plays a critical part in dry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subsidiary agricul...
CONGBIN LENGXU JIMING LIXI LUOYUNFENG WANGLIJUN TAN
文献传递
腔体吸收器位置对太阳能槽式系统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针对腔体吸收器安装位置对其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模拟、实验研究。构建了太阳能槽式系统吸收器表面辐射热损失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学验证,结果表明吸收器表面的辐照度趋于均匀分布时,系统的热辐射损失减小。基于TracePro软件模拟了腔体吸收器在不同位置时的光学效率、辐照度标准差,发现腔体吸收器安装位置小于焦距时可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采用焦距为1200mm的槽式系统进行了腔体吸收器光热转换性能的实验验证,当腔体吸收器安装焦距为系统焦距的98.75%,集热温度为201.3℃时,所构建的槽式系统的热效率可达35.53%。
陈飞李明许成木洪永瑞
关键词:光学设计热性能
壳管式潜热蓄能系统换热特性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目前石蜡潜热蓄能系统效率低下的特点,构建了石蜡/膨胀石墨混合相变材料的潜热蓄能系统,研究了其蓄/放热特性,并与纯石蜡相变材料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换热流体流量下的蓄/放热过程的时间周期。用焓法处理相变区域,对该潜热蓄能系统的整体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其导热性能较纯石蜡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添加了膨胀石墨而减弱了蓄热中石蜡的对流换热。流量提高对蓄/放热速率有明显的改善。焓法模型能全面反映蓄能系统的换热与流动特性,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张鹏肖鑫王如竹李明
关键词:复合相变材料热特性
熔融盐潜热储/放能系统换热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搭建了中温壳管式熔融盐潜热储/放能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量对系统蓄/放热的影响,考虑到纯熔盐的低热导率不利于系统换热,本文采用添加泡沫镍的方法来强化纯熔盐的热导率,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并与纯熔盐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的平均功率和效率用以评价该壳管式储/放能系统的性能。
马非张鹏肖鑫李天
关键词:相变材料换热特性
槽式太阳集热器驱动的太阳能空调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对一个采用抛物槽式太阳集热器(PTC)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和供暖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考虑管路热损和储热水箱的热损后,夏季系统集热效率在0.24~0.35之间,系统集热功率为9.6~16.6 kW;冬季系统集热效率(采暖效率η_h)在0.42~0.55之间,系统集热功率为10.0~17.1 kW。制冷模式下机组在65~70℃的热水下加热,其制冷系数在0.40~0.60之间,日平均制冷系数为0.45,系统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COP_(s,av))为0.25;针对该制冷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分析,为高效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庄滨玮李明许成木王云峰罗熙冯志康
关键词:溴化锂机组制冷性能
Al基底SS-AlN吸收层实验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SS-AlN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膜,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光谱反射曲线并与模拟计算所得到的反射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虽不完全吻合,但其吸收率基本相同。实验测得的用脉冲磁控溅射设备的单层吸收膜吸收率α=90.81%,理论值为92.65%.可见,模拟分析能有效地预测SS-AlN膜层的光学性能。
陈智平吴沫萱李明季旭罗熙
关键词:吸收率反射率磁控溅射
生长速度对体点导热问题仿生优化结果的影响
2015年
本文以体点导热问题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从点生长速度和面生长速度两个方面探讨了仿生优化中生长速度对体点导热问题优化结果的影响。由于在网格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每次生长出来的高导热率材料数量不同,优化结果有明显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自组织过程,消除生长速度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在点生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网格密度下的求解区域进行计算,对面生长速度对优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马非张鹏夏再忠
一种改进型槽式聚光电热联供系统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槽式聚光电热联供系统,该系统在电热联供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金属腔体再热级,实现输出高品质电能的同时输出较高温位的热能。构建改进型槽式聚光电热联供系统实验装置,通过测试实验,发现改进型系统的电输出性能和热输出性能均有所提高。分析改进型槽式聚光电热联供系统与单晶硅平板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三者之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型系统的经济性能高于单晶硅平板光伏系统,低于太阳能热水系统。
谭礼军季旭李明蔡伟平龙星罗熙冷从斌
关键词:太阳能槽式聚光电热联供性能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