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2ZD09)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高峰张燕俞树毅朱震汪慧玲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安全分析
  • 1篇生态安全屏障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屏障
  • 1篇生态屏障建设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区域产业转移
  • 1篇区域土地资源
  • 1篇综合评价
  • 1篇民族地区
  • 1篇经济区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环境效应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3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高峰
  • 3篇张燕
  • 2篇俞树毅
  • 1篇汪慧玲
  • 1篇朱震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开发研究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甘肃民族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2015年
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以及甘肃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民族地区21个县(市)进行评价,从而为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发展能力以及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天然草场的保护、人均经济增长能力的增强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地处甘南高原地区的县(市)生态承载力普遍较弱,以甘南州的玛曲、碌曲、迭部最为脆弱。
张燕高峰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省生态屏障建设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生态屏障建设的内涵以及甘肃省的区域特征,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生态屏障建设的目标任务出发,构建了甘肃省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西内陆河区域的酒泉、金昌、嘉峪关、武威等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水平最高,中部沿黄河区域和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域的白银、兰州、庆阳、平凉、定西、天水等地区次之,南部秦巴山区域和甘南高原区域的陇南和甘南则最弱;而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为甘肃省生态屏障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燕高峰
关键词:生态屏障建设综合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析——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在参考国内外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结构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22个指标变量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了甘肃省2005—2013年的综合生态安全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甘肃省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还处于"一般"状态。
汪慧玲朱震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PSR模型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基于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采用2005-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显示:各经济区的SO2和烟尘排放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环渤海和珠三角的水污染存在恶化趋势。环渤海、长三角的工业化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国内企业已对环境污染无消极影响,FDI亦不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但在珠三角却是存在的,且珠三角工业化仍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代价。从城市规模而言,环境污染在规模较小的城市更为严重。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实行有差别的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
俞树毅高峰张燕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区
投资视角下区域产业转移的环境影响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区域间产业转移往往通过区域间投资表现出来,对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或"污染光环"两种不同的效应。我国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伴随出现了承接地环境污染相对加剧的趋势,因此各地区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中要实行有差别的区域环境经济政策。
俞树毅高峰
关键词:产业转移环境影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