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4-PS04)

作品数:30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文滨韩英鹏赵雪滕卫丽王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大豆
  • 10篇性状
  • 8篇QTL
  • 7篇豆种
  • 7篇种质
  • 7篇大豆种质
  • 5篇QTL定位
  • 4篇种质资源
  • 4篇相关性状
  • 4篇基因
  • 4篇分子标记
  • 4篇大豆种质资源
  • 3篇蛋白质
  • 3篇疫霉
  • 3篇疫霉根腐病
  • 3篇上位性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全基因

机构

  • 30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26篇韩英鹏
  • 26篇李文滨
  • 19篇赵雪
  • 15篇滕卫丽
  • 5篇王博
  • 4篇孙晶
  • 4篇王强
  • 4篇王艳
  • 4篇孟宪新
  • 3篇魏淑红
  • 3篇李文
  • 2篇李修平
  • 2篇孙明明
  • 2篇刘阳
  • 2篇杜雪
  • 2篇吴瑶
  • 2篇赵月
  • 2篇郭洁
  • 2篇战宇航
  • 1篇武小霞

传媒

  • 19篇大豆科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大豆科技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蛋白和油分含量的QTL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东农47和PI317334-B杂交衍生的136个F4∶8代重组自交系(RILs)为对象,对其蛋白和油分含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分析,同时利用182个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定位分别与大豆蛋白和油分含量相关的QTL,为深入改良及培育优质的大豆新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结果表明:RILs在蛋白与油分含量的表型上的变异系数较大,分离程度好,且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9个QTL,其中与蛋白含量相关的QTL有3个,分别位于N、C1和B2染色体上的标记SSR03_0428、SSR04_1192和SSR14_1153附近,贡献率范围为7%~8%;与油分含量相关的QTL有6个,分别位于C2、B1、B2、D2、G和I染色体上的标记SSR06_1630、SSR11_0460、SSR14_0395、SSR17_0721、SSR18_0278和SSR20_0273附近,贡献率变化范围为7%~43%。
闫海波王艳赵琳韩英鹏李文滨王桂玲
关键词:品质性状重组自交系QTL分析蛋白含量油分含量
东农L-10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明确非小种特异性抗病大豆种质东农L-10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模式,以东农L-10为共同父本,分别以感病品种黑农37、绥农10号和绥农14为母本,构建了3个F_(2∶10)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对3个群体进行SCN 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亲本间雌虫指数均存在较大差异,群体雌虫指数符合连续正态分布,后代中抗病株系不存在显著的超亲效应。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性鉴定数据进行遗传模型解析,发现东农L-10对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均存在2~3个主基因控制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以上研究结果为挖掘东农L-10的主效抗病位点和分子辅助选育高抗SCN 3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吴德鹏赵月盛碧涵刘兵韩英鹏赵雪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GmST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年
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基因是一个基因超家族。对大豆磺基转移酶基因GmST1(Glyma.13G191400)进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基因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结果表明:GmST1(Williams82)基因序列全长1 439 bp,CDS区长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出在感病Williams 82和抗病品种东农93-046中,GmST1序列存在着非同义SNP,导致氨基酸改变。利用Plant CARE分析启动子元件,发现在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个与光诱导、生长素、水杨酸、干旱等相关的元件。在BAR数据库中分析了GmST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情况,表明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参与盐胁迫、干旱胁迫和抗病等相关反应。
井妍孙晶高赛男赵雪滕卫丽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结构分析
大豆抗病性和分子标记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分子标记和分子辅助育种(MAS)广泛应用于大豆的育种工作。相较传统育种,分子辅助育种(MAS)高效快速的特点成为其优势。随着大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表型组学的研究,大量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被鉴定,将这些遗传位点开发成分子标记,结合分子辅助育种,可以快速得到所预期的大豆品种。为了详细了解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综述收集了 2021年分子标记和分子辅助育种在大豆上的研究报告,希望能为大豆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信息。
韩英鹏杨振红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MAS农艺性状
大豆硬实性QTL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试验以东农46和L-100杂交构建的包含127个家系F_(2:10)、F_(2:11)、F_(2:12)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三年五点以及4个浸种时间段,调查大豆硬实率和种子吸水量两个表型性状,采用QTL IciMapping 4.1完备区间作图法,作QTL定位和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6个与大豆硬实性相关QTLs,分布于10条染色体,贡献率5.29%~47.31%,有8个位点在两个性状QTL定位中发生标记区间重叠,分别为qHS-2-1和qWAS-2-1、qHS-2-2和qWAS-2-2、qHS-4-2和qWAS-4-1、qHS-13-1和qWAS-13-3,其中,qHS-2-2和qWAS-2-2贡献率平均值最大,>25%。共检测到51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QTL,贡献率为1.01%~8.40%。
滕卫丽李悦郑立娜郭志文付雪王博董莹莹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硬实率QTL
大豆分子标记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为主要手段的生物育种技术越来越引起大豆育种家的重视。特别是伴随着新技术手段(如e QTL分析、GWAS分析、RNA-seq等)的发展,分子标记和QTL研究越来越趋向于高通量新标记开发、QTL精细定位以及新分析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而推动了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加快了大豆育种进程。为此,就2013年国内外大豆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艳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QTL
GGE双标图法分析大豆种质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准确评价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法在哈尔滨、南宁、三亚3个试验点对12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地方品种"压破车"为蛋白质含量稳产性较高的品种,对哈尔滨试验点具有特殊适应性,可以作为一个改良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的亲本;对于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的辨别能力,三亚和南宁对于蛋白质含量的测试作用相同,具有相同的代表性,而哈尔滨与三亚、南宁试验点夹角接近90°,是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
吴瑶孙晶曹广禄韩英鹏赵雪王强孟宪新李文滨
关键词:GGE双标图大豆稳定性适应性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芽期耐盐性状加性与上位性QTL定位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采用芽期耐盐性状差异显著的东农46和L-100杂交衍生的包含127个家系的F2:12和F2:13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耐盐性状:吸胀率(IR)、发芽指数(GI)和发芽率(GR),计算3个相对耐盐指数:相对吸胀率(STIR)、相对发芽指数(STGI)和相对发芽率(STGR),利用QTL IciMapping 4.1.0.0软件对3个相对耐盐指数作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个加性QTL,贡献率为4.88%~15.91%,2个位点有重叠区间,3个性状表型贡献率最高QTL分别为qSTIR-9-1(15.91%)、qSTGI-2-1(10.21%)和qSTGR-20-1(12.23%),共检测到108个上位性QTL,贡献率为0.55%~26.59%。该耐盐性状QTL为分子辅助培育抗盐大豆品种奠定基础。
滕卫丽付雪刘冀张翔超史飞飞王博董莹莹赵雪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芽期耐盐性状
多环境大豆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评价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对哈尔滨、三亚和南宁3个不同地点种植的150份东北地区栽培大豆代表品种(系)的脂肪酸组分及总油分含量进行评价,系统地分析了脂肪酸组分、总油分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探讨不同生长环境对脂肪酸组分和总油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表型均受到环境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的3种组分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油分总量在三个地点间表现较为稳定;在3个不同地点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亚与南宁的大豆种质脂肪酸组分,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在不同地点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单株荚数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脂肪酸组分与其他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赵雪杜雪孙晶吴瑶曹广禄韩英鹏李文滨张彬彬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含量农艺性状
大豆种质对花叶病毒病和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与花叶病毒病(soybeanmosaicvirus,SMV)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tll4对30份大豆种质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共发现10个抗SMV的种质,经摩擦接种法表型验证其中9个种质表现为抗病,即分子辅助鉴定的准确性为90%。另外,利用与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rootrot,PRR)相关的SSR标记Satt325、SatG43、Satg28、Sate05、Satt600、Satt611、Satt689、Sate79、Satt252、Satt274对相同的30份大豆种质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共在2,3,5,6,12,2份大豆种质上分别检测到0,1,2,3,4,5个抗PRR的QTI.,并利用菌土法盆栽验证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拥有0~1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94%,拥有2~3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77.82%,拥有4—5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36.70%。通过本研究筛选获得了1份既高抗SMV又高抗PRR的种质合05-31。
韩英鹏赵雪李修平滕卫丽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