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5009)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孙自永李洁月周明亮李亮陈伟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冻土
  • 2篇高寒山区
  • 1篇地下水流
  • 1篇地下水流动
  • 1篇地下水流动系...
  • 1篇冻土退化
  • 1篇端元
  • 1篇多年冻土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遥感
  • 1篇有机碳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湿地
  • 1篇水汽
  • 1篇水汽来源
  • 1篇同位素
  • 1篇气团
  • 1篇氢氧稳定同位...
  • 1篇稳定同位素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孙自永
  • 1篇王焰新
  • 1篇陈伟涛
  • 1篇李亮
  • 1篇周明亮
  • 1篇李洁月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干旱内陆区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研究:以敦煌盆地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在干旱内陆盆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地下水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综合潜水埋深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天然植物样方调查以及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从地下水属性变化对天然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依赖于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等两个方面,开展了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地下水潜水埋深和矿化度为代表的地下水属性与天然植被组成的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属性构成;当该系统远离平衡态时,控制系统状态的是多种地下水属性的组合,属性组合的微小涨落可能导致系统状态的较大差异;该系统状态的变化不具有等比例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随潜水埋深和矿化度变化具有随机性、确定性和混沌特征。综合考虑研究区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植物对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及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完成了研究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除部分河、湖沿岸的植被生态系统外,其余2270.5km^2面积都高度依赖地下水,占总面积的88%。
陈伟涛王焰新孙自永李亮黎志恒杨俊仓赵成
关键词:地下水流动系统湿地遥感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Lakes in Nam Co Basin, 1991–2011
2016年
Lakes in Tibet Plateau with littl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serve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analysed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long term climate variables to examine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lakes in Nam Co Basin. The area changes of lakes were extracted by Landsat TM/ETM+ and analysed by SRTM 3 DEM. And the ICESat elevation data between 2003 and 2009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lake level of the Nam Co L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new formed glacier lakes increased by 36% and the area of glacier lakes increased by 36.7%(0.97 km^2) from 1991 to 2011. At the same time,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Nam Co Lake expanded by 3.71%(72.64 km^2) of the original size in 1991, with a tendency value of 3.63 km^2 per year. The lake level of the Nam Co Lake shows an increase tendency of 0.24 m per year during 2003-2009. These variations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of 0.06 oC per year, and an increase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2.1 mm per year in summer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lakes and increased area of glacial lakes reached a peak at an altitude of 5 500-5 600 m a.s.l.. The number of new formed glacier lakes and the area of glacier lakes tend to higher altitudes. Climate chang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glacier lakes and the Nam Co Lake.
Xu WangAiguo ZhouZiyong Sun
高寒山区河道径流水分来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以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为例
作为诸多江河的发源地,中、低纬度高寒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调节功能,常被称为“水塔”。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陆河,因中、下游地区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河道径流的绝大部分都形成于上游高寒山区,上述水文功能显得尤...
常启昕
关键词:冰川多年冻土贝叶斯方法
基于D、^(18)O同位素和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的黑河上游降水水汽来源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次降水事件的δD、δ^(18)O数据,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29δ^(18)O+17.13,并分析了各降水事件的氘盈余值特征,推断其水汽源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结合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计算结果,推断研究区降水全年主要受西风带水汽影响,春秋两季降水的水汽除了来自西风输送外,还混有局地和当地蒸散发水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较为复杂,受到西风环流、内循环水汽以及少量东南亚季风水汽的综合作用;冬季的西风带水汽占有绝对优势。
童佳荣周明亮孙自永常启昕李洁月
关键词: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
地下水水流路径对高寒山区溶解性有机碳输出的控制作用研究
冻土区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碳库,冻土衰退导致冻土区土壤层中有机碳加速释放,查明冻土区有机碳归宿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寒山区通常分布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地下水是高寒山区冻土区河道水分的重要来源,地下水...
胡雅璐
关键词:高寒山区冻土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