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JL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JL002)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浩斌李保民吕守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历史嬗变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 王浩斌
- 关键词:历史嬗变
- 马克思恩格斯论城乡就业一体化
- 2008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辨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我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保民
- 关键词:恩格斯城乡就业一体化
- 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社会本体论视域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本体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与其市民社会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的自然基础层次、经济基础层次和文化基础层次,内在地决定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种构建逻辑及科学内涵。
- 王浩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市民社会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城乡就业一体化被引量:5
- 2008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保民
- 关键词:恩格斯城乡就业一体化
- 日常生活世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抉择
- 2010年
- 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视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不断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现实抉择。
- 王浩斌
- 关键词:日常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历史嬗变
- 2009年
-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不是简单地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外在表现样态模仿和变革。中国社会传统结构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传统结构的根本特点,即乡土性。这种传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而不是西方以团体为中心的社会。因此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事实,显示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不是由一个"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革命性转变进程。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 王浩斌
- 关键词:历史嬗变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就业一体化
- 2008年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李保民
- 关键词:恩格斯乡村就业一体化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学分析
- 2010年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近年来学术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文本性质、逻辑结构以及理论内涵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比较研究、系统性研究以及研究的现实性等方面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 王浩斌
- 关键词:文本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逻辑——基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及理论视野
- 2010年
-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 王浩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
-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模式特征被引量:7
- 2010年
-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 王浩斌
- 关键词:中国经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