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0JJ4035)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星华汪优刘建华蔡君君杨光程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软土
  • 2篇软土地层
  • 2篇渗流
  • 2篇隧道
  • 2篇桥梁
  • 2篇桥梁群桩基础
  • 2篇群桩
  • 2篇群桩基础
  • 2篇桩基
  • 2篇桩基础
  • 2篇桩土
  • 2篇海底隧道
  • 1篇单桩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分析
  • 1篇动力模型试验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循环荷载作用
  • 1篇循环特性
  • 1篇涌水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5篇王星华
  • 4篇汪优
  • 3篇刘建华
  • 2篇蔡君君
  • 1篇章敏
  • 1篇谢李钊
  • 1篇杨光程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学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考虑渗流的海底隧道围岩弹塑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圆形海底隧道围岩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围岩特性曲线方程的解析解。通过计算表明:由于海底隧道通常位于高水压富水区,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和渗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使地层的成拱作用和稳定性降低;中间主应力对海底隧道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都有一定的影响,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有利于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强度;在海底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衬砌结构设计中,合理地考虑渗流作用以及围岩材料的中间主应力效应是必要的,选用符合岩体自身实际的强度准则是正确进行岩石工程力学分析的基础。通过选用不同的中间主应力效应系数和不同的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可以使本研究结果适用于各种工程实际情况,并对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判别、支护结构的设计以及预注浆范围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汪优王星华陈俊儒
关键词:隧道工程海底隧道渗流弹塑性分析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模型试验与桩土界面特性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通过开展红黏土中单桩轴向循环振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循环荷载比和加载频率对桩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桩侧土剪切刚度和侧阻退化两方面出发,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机制进行分析。在FLAC3D中,实现能够反映剪切刚度疲劳退化的修正Hardin-Drnevich(H-D)模型,并对常法向刚度(CNS)循环剪切下侧阻退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循环荷载幅值是桩顶累积沉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桩顶动刚度在加载初期要先经历一个迅速降低的短暂过渡阶段,之后则不随振次的增加而改变;桩身振动在桩周土中引起的超孔压较小,有效应力的降低不足于使侧阻力发生较大程度的退化;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桩顶动刚度和加速度均随之增大。采用修正H-D模型得到的理论滞回曲线与数值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程序编制的正确性。
章敏王星华杨光程谢李钊
关键词:单桩黏性土动力模型试验循环特性
基于流固耦合的海底隧道注浆圈渗流场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将存在裂隙的岩体视为等效连续介质,建立海底隧道稳定渗流分析计算模型,并对渗流场相关特性进行探讨;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计算注浆圈对渗流场影响。结果表明:海底隧道防排水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注浆圈堵水效果与其厚度相关,且注浆圈厚度与其渗透系数成正比。但当围岩渗透系数与注浆加固圈渗透系数之比大于100,且注浆圈厚度不小于10m时,注浆圈渗透系数、注浆圈厚度对隧道涌水量均影响不大;隧道涌水量和控制排水量之差越大,衬砌外水压力越大;为减少涌水量,可以采用注浆圈封堵地下水渗流通道,衬砌外水压力将显著降低。当处于自由排水阶段时,衬砌不承担水压力,隧道涌水量与控制排水量相等。
汪优王星华刘建华陈俊儒
关键词:海底隧道渗流流固耦合隧道涌水
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沉降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推导该地质环境下群桩模型试验相似法则,自行设计带承台群桩基础的室内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桩身范围内,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在分布形式上,附加应力分布形式可近似为三角形;同时,桩侧土体的竖向应力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在接近极限荷载产生较大沉降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收敛的现象;群桩在施加荷载时(不同施工阶段),桩周上部分土中产生较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逐渐消散,即土体的固结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特性,其PS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和整体破坏阶段3个阶段;且通过试验可知卸载后,各群桩位移回弹很小,经外荷载作用后,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而群桩沉降应作为桩基础设计控制条件之一。
汪优王星华刘建华蔡君君
关键词:桩基础软土地层模型试验沉降
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土共同作用性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对某高速铁路特大桥群桩基础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基底土体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群桩基础荷载沉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基桩所承受的轴力,角桩>边桩>中心桩,角桩和边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较大,而中心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稍小;各基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情况,侧摩阻力值总体上呈角桩>边桩>中心桩,相对滑移量基本呈上大下小的形态,即桩身上部桩-土之间产生的相对滑移量较中下部要大;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土体附加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主要集中在承台底以下土体的一定范围内,其衰减梯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群桩基础沉降达到稳定。
汪优刘建华王星华蔡君君
关键词:桩基础软土地层非线性有限元桩土共同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