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9102-301)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朱冬林吴雪琼席云张雁安慧茹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毅新兴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结核
  • 8篇抗结核
  • 5篇药物
  • 5篇基因
  • 4篇肺结核
  • 4篇肝损害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害
  • 3篇异烟肼
  • 3篇制剂
  • 3篇结核药物
  • 3篇抗结核药
  • 3篇抗结核药物
  • 3篇抗结核药物性...
  • 3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解放军第30...
  • 3篇北京市结核病...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2篇毅新兴业(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保定市疾病预...
  • 1篇武威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席云
  • 4篇吴雪琼
  • 4篇朱冬林
  • 3篇陆宇
  • 3篇张雁
  • 2篇张俊仙
  • 2篇张进国
  • 2篇朱慧
  • 2篇安慧茹
  • 2篇李芃
  • 2篇张永强
  • 1篇李运葵
  • 1篇梁艳
  • 1篇房登楼
  • 1篇吴建林
  • 1篇阳幼荣
  • 1篇李婷
  • 1篇何金戈
  • 1篇俞亚珍
  • 1篇许玲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结核病与胸部...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MI(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病例组)及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58.3%和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363,95%CI=0.963-1.929);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45.2%和49.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也未发现两种基因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汉族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无关。
朱冬林席云吴雪琼
关键词:GSTM1GSTT1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2008—2013年武威市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与板式组合药使用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药品在西部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评价FDC药品治疗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分为FDC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脱失及依从性等情况;应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FD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69%和86.97%(χ2=1.38),疗程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5%和90.99%(χ2=0.96),治愈率分别为93.34%和89.99%(χ2=0.67),失败率分别为0.70%和0.96%(χ2=0.83),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脱失率FD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P<0.05)。结论抗结核FDC与对照组对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同,FDC药品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脱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和督导,适宜在西部地区推广使用。
满世军许玲俞亚珍张聘年
关键词:肺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疗效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隔日疗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分析保定地区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隔日疗法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8%,各年龄组、性别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隔日疗效可以替代传统给药方法。
张雁张进国
关键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LC-MS/MS方法同时检测人血浆中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的浓度
2012年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人血浆中3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浓度的LC-MS/MS方法,用于肺结核患者及临床试验中三药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等处理后检测。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1mm×100mm,3.5μm)为分析柱,ZORBAX SB-Aq柱(2.1mm×12.5mm,5μm)为保护柱,以乙腈-5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8:92,v/v)为流动相,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异烟肼m/z138.2→121.0,乙胺丁醇m/Z205.2→116.1,吡嗪酰胺m/z 124.1→81.1,对乙酰氨基酚m/z 152.0→110.0。分析时间为5min。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异烟肼线性范围为0.1~6.0μg·ML^-1,定量下限(LLOQ)为0.1μg·ML^-1,乙胺丁醇线性范围为0.1~5.0μg·ML^-1,定量下限(LLOQ)为0.1μg·ML^-1,吡嗪酰胺线性范围为1.0~50.0μg·ML^-1,定量下限(LLOQ)为1.0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准确率为90.4%~108.7%。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血浆样品的高通量分析。
朱慧李芃陆宇
关键词: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人血浆血药浓度
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肝损害组),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60例(无肝损害组),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结果在筛选出的10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位点中,NAT2启动子区域rs4646243的T等位基因和rs4646246的A等位基因构成的突变纯合及杂合基因型均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有关联,rs1115784、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纯合突变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风险相关联,其中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高度关联。在10个标签SNP位点中发现2个单体域,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TGAA’和位于单体域2的单体型‘TAG’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联。在NAT2基因上还发现2个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的单体型: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CGGG’及位于单体域2的‘CGG’。结论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AT2基因及单体型,可以在抗结核治疗前筛选出肝损害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
朱冬林吴雪琼席云钟逾张俊仙安慧茹
关键词:N-乙酰基转移酶2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抗结核FDC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依从性情况。方法将病例分为抗结核FDC治疗组和板式组合药对照组,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治疗前、强化期末和疗程结束后就有关抗结核依从性问题询问患者,并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表示能够坚持服用6~8个月的比例FDC组与板式组合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愿意隔日服药的比例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强化期末能够坚持按医生服药的比例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感觉药片太大的比例FD(: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感觉药片数量太多的比例FDC组小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感觉服药无困难的比例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表示能够再坚持4个门治疗的比例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疗程末坚持按医生服药的比例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FDC组与板式组合药组感觉服药难受均主要见于前2个月(P〉0.05)。结论抗结核FDC治疗初治肺结核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作为一种新型制剂替代板式组合药。
任海洋张保宗张进国张雁张永强唐术玲
关键词:抗结核初治肺结核依从性
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保定市实施情况报告
2013年
河北省保定市在2011年开展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新剂型研究”课题研究。共纳入病例1225例,采取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进行治疗,方案为2H3R323E3/4H3R3。结果2~3个月末阴转率分别为94.34%和96.64%,涂阳治愈率93.27%,涂阴完成治疗率94.24%,方案更改率3.92%,停(断)率5.2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22%。经观察,抗结核FDC保证了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达到了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今后应做好抗结核FDC的治疗工作,并对抗结核FDC隔日疗法进一步观察研究.
张雁张进国房登楼张永强
关键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隔日疗法结核病
羧酸酯酶基因1多态性鉴定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CES)基因1多态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一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473例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200例)和未发生肝损害(273例)结核病患者的CES1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ESl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筛选出的4个CESl标签SNP位点中,rs1968753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组间存在分布差异(P=0.0236)。SNP1rs8192950(P=0.044,OR=0.649,95%CI=0.426—0.989,AC/AA)和SNP2rs1968753(P=0.048,OR:0.556,95%CI=0.311~0.995,GG/AA)与抗肝毒特性有显著关联。由‘CGC’参与构成的双单体型,在1份拷贝时表现出显著的肝毒保护性(P=0.048,OR=0.654,95%CI=0.430—0.996)。结论CES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密切相关,SNPrs8192950的AC基因型和rs1968753的GG基因型可能成为抗结核药物肝毒性风险预测的候选突变。
吴雪琼朱冬林张俊仙钟逾席云安慧茹梁艳阳幼荣
关键词: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接受免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IX;)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出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频率和主要表现,探索发生ADR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和完善抗结核药物ADR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抽签的形式抽取四川省9个县(区)作为研究现场,对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登记并接受国家免费FIX;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开展抗结核药物ADR监测。共纳入1261例患者,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48.00±16.76)岁,其中15~19岁组49例,20~29岁组198例,30-39岁组129例,40-49岁组292例,50-59岁组232例,≥60岁组361例;纳入患者中体质量≥50kg有932例,%50kg有329例。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7。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61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ADR总的发生率为55.75%(703/1261)。其中15~19岁组ADR的发生率为48.98%(24/49),20~29岁组为46.46%(92/198),30-39岁组为57.36%(74/129),40-49岁组为56.85%(166/292),50-59岁组为61.64%(143/232),≥60岁组为56.51%(204/361);经趋势卡方检验,各年龄组ADR的发生率呈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x2趋势=5.54,P:0.019)。体质量≥50b组ADR发生率为48.71%(454/932);体质量〈50kg组达75.68%(249/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0,P=0.000)。按发生ADR的系统或器官分类,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系统(35.05%,442/1261),其中肝损伤i00例,发生率为7.93%;其次是运动系统(12.45%,157/1261);泌尿、呼吸循环系统ADR发生率最低,分别为0.63%(8/1261)和0.24%(3/1261)。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在治疗的第1~2个月最高,以后逐渐下
李运葵何金戈李婷吴建林
关键词:复方合剂药物毒性
N-乙酰化酶2基因型与异烟肼血药浓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N-乙酰化酶2(NAT2)基因型在中国肺结核病患者中的分布,同时在健康志愿者以及肺结核病患者中检测异烟肼(INH)的药动学过程及2h后INH血药浓度,探讨NAT2基因型对中国结核病患者INH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刘诚诚陆宇
关键词:异烟肼基因型肺结核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