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2)

作品数:102 被引量:786H指数:14
相关作者:马传喜司红起夏云祥乔玉强常成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96篇小麦
  • 16篇性状
  • 13篇基因
  • 10篇杂交
  • 10篇普通小麦
  • 9篇籽粒
  • 8篇溶剂保持力
  • 8篇品质性状
  • 8篇种质
  • 8篇小麦品种
  • 6篇选育
  • 6篇杂交小麦
  • 6篇高产
  • 6篇不育
  • 6篇不育系
  • 5篇雄性不育
  • 5篇雄性不育系
  • 5篇栽培
  • 5篇粒重
  • 5篇分子标记

机构

  • 35篇安徽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农业科...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绵阳市农业科...
  • 5篇安徽科技学院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国家小麦改良...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滁州学院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8篇马传喜
  • 25篇司红起
  • 12篇乔玉强
  • 12篇夏云祥
  • 9篇李生荣
  • 9篇常成
  • 9篇任勇
  • 9篇周强
  • 8篇蔡华
  • 8篇杜小英
  • 8篇欧俊梅
  • 8篇陶军
  • 7篇张海萍
  • 6篇王晓波
  • 6篇胡银岗
  • 6篇庞启华
  • 6篇雷加容
  • 5篇刘建军
  • 5篇张从宇
  • 5篇王敏

传媒

  • 24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作物学报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激光生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种子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种业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31篇2009
  • 39篇2008
  • 6篇2007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Co-γ射线诱变小麦品质突变体的筛选及分子标记检测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探索小麦品质性状的物理诱变效应,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小麦品种河科2号的干种子,对M3代234个株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和产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SSR分子鉴定,以超过均值±2×标准差确定变异株系。结果表明,在M3代群体中,蛋白质含量有13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5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湿面筋含量有8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3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沉降值有6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3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硬度有2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9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产量有5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4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相关分析表明,M3群体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平行变异的趋势。初步筛选出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强筋小麦标准(蛋白质含量≥15%,湿面筋含量≥35%)的株系8个。经SSR分子标记检测,与控制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存在连锁的2个特异引物Xbarc 164和Xgwm 161在以上8个变异株系都呈现多态性标记,表明这些株系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基因可能发生了变异。
来德娥赵平王敏张从宇
关键词: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SSR分子标记
小麦粉溶剂保持力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探讨小麦粉溶剂保持力(SRC)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用1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小麦粉SRC、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小麦粉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间相关达1%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8、0.7453和0.8523,与蔗糖SRC间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蔗糖SRC、乳酸SRC间相关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5545和0.5206,与水SRC及碳酸钠SRC间相关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粉4种SRC中,籽粒硬度能够解释乳酸SRC变异的72.6%,蛋白质含量能够解释蔗糖SRC变异的30.7%,回归方程分别为Y(Hardness)=1.814X(LASRC)-120.242和Y(Protein content)=0.081X(SSRC)+3.363。参试材料在不同地点的品质指标与所有地点品质指标平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合肥点与品质指标平均值之间总体相关程度较高;不同地点间小麦粉4种SRC极显著正相关,差异表现存在一致性。
夏云祥乔玉强司红起常成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籽粒硬度溶剂保持力蛋白质含量
带有莫迦小麦(T.macha)染色体片段的普通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为简化杂交小麦制种环节,扩大和创新小麦温敏雄性不育遗传资源,在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背景下利用莫迦小麦1B染色体上的T型恢复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将与其连锁的莫迦小麦雄性不育温敏基因导入普通小麦3314的核基因组,获得带有莫迦小麦1B染色体有关育性片断的材料TM3314,经回交导入粘果山羊草细胞质背景,育成KTM3314A(简称为YM3314)。经秋播、秋播剪穗再生分蘖、夏播、春播试验,YM3314在陕西杨陵秋播雄性不育,秋播剪穗再生分蘖、夏播、春播均雄性可育;结合人工气候箱控温控光试验结果表明,YM3314的雄性不育具有温度敏感特性,对日长似乎不敏感。带有莫迦小麦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可称作YM型小麦温敏不育系。
何蓓如胡银岗宋喜悦马翎健李宏斌董普辉于玲
关键词:温度敏感雄性不育
小麦红叶耳基因的SSR标记定位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为明确小麦红叶耳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以小麦BS210(红叶耳)/O201(绿叶耳)的DH群体为材料,于2005~2006和2006~2007年度分别将120个DH株系及亲本在北京种植,并对该群体进行叶耳颜色的鉴定。遗传和方差分析表明,红叶耳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并存在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根据DH群体叶耳颜色分别构建红叶耳池和绿叶耳池,利用BSA法和SSR引物筛选与红叶耳基因连锁的标记,将红叶耳相关基因定位于3B染色体长臂上,QTL分析表明,红叶耳主效QTL位于WMC182和WMC54之间,贡献率为24.1%,与最近标记WMC182的距离为7.1cM,红叶耳基因来自母本BS2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BSA与QTL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简单性状基因定位的效率和精确度。
池慧芳张立平赵昌平韩冰单福华田再民王为先
关键词:小麦BSASSRQTL
小麦PEBP-like基因等位变异与籽粒大小、粒重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小麦PEBP-like基因与籽粒大小、粒重相关。本文根据水稻GS3基因序列搜索小麦及其近源种属EST序列,电子克隆小麦PEBP-like基因,并设计特异引物在万县百麦子/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 inant inbredl ines,RILs)鉴定该基因变异与籽粒大小及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小麦籽粒大小与粒重相关性较好,其中粒宽和粒重的相关性最好(0.668**),其次是粒厚(0.629**),粒长也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0.485**)。WKS3-8引物在亲本和群体中多态性较好,具有A型等位基因的家系,籽粒较小、粒重低,其大部分家系千粒重低于平均值(38.3g);而具有B型等位基因的家系,籽粒较大,粒重高,其大部分家系粒重高于平均值。上述说明PEBP-like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粒长、粒宽、粒厚及粒重关系密切。
常成张海萍张秀英闫长生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等位变异粒重
斯卑尔脱(T.spelta)小麦和莫迦小麦(T.macha)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和几个重要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明确斯卑尔脱(T.spelta)小麦和莫迦小麦(T.macha)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等的影响,利用1B/1R小麦K型不育系K3314A、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S3314和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进行秋播、春播试验,考察3种类型不育系育性对温度的反应,并分别与普通小麦品种(系)90(13)21、L783、温6、陕354和邯6172杂交,测定和比较其F1的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几个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YS3314和YM3314秋播完全雄性不育,春播则自交结实,K3314秋播、春播皆雄性不育,说明T.spelta和T.macha的1BS染色体导入使K3314A获得温敏特性。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比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和1B/1R类型不育系更易恢复;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其杂交F1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且在单株有效穗数和有效小穗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YM型小麦温敏不育系则在穗粒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李峥峥何蓓如宋喜悦李宏斌胡银岗马翎健
关键词:小麦
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为阐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4个地点的小麦溶剂保持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各溶剂保持力的变异系数与平均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稳定性参数,初步分析了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4种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间差异均极显著;(2)基因型效应是影响小麦溶剂保持力的主要因素,其方差占总方差的56.7%~83.4%,远大于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3)环境对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受环境的影响较小;(4)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因基因型而异,同时基因型间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亦不一致。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夏云祥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何贤芳
关键词:小麦溶剂保持力基因型稳定性分析
2个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性状的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对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ichards方程对小麦品种‘绵麦37’(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川麦42’(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2个品种的主要灌浆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灌浆速率比灌浆持续时间更能影响小麦粒重,小麦粒重主要受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灌浆速率的影响,灌浆中期对粒重的贡献达到45%以上。通过以上结果,认为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实践中,要兼顾较长的灌浆持续期、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抗倒伏性等性状的选择。
彭慧儒肖龙
关键词:小麦RICHARDS方程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的选育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灾害性小麦病害。为了培育和推广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解决赤霉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的危害。通过多年多点鉴定试验,使高产育种和抗赤霉病育种技术有机结合,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点"的观点,培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表现既高产稳产又抗赤霉病(MR-R)小麦品种扬麦18,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目标。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范金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
贮藏蛋白组分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食品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5
2008年
【目的】贮藏蛋白组成与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食品加工品质,研究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指导小麦品质改良。【方法】选用近几年北方冬麦区育成的优质品种和高代品系及山东省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对贮藏蛋白组分进行量化,并分析它们与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谷蛋白总量(Glu)、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与反映面筋强度的和面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呈1%显著正相关(r=0.61~0.83),与面包品质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0.85),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Gli/Glu)与这些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37~-0.85,P<0.05)。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UPP)与面团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阻力呈对数关系,决定系数分别达0.84和0.86;与面包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01),决定系数为0.58。Glu、HMW-GS、LMW-GS和%UPP与面条的色泽、硬度、总分和馒头的光滑度呈5%显著负相关(r=-0.36~-0.63),而Gli/Glu与这些参数呈5%显著正相关(r=0.37~0.57)。醇溶蛋白总量及各组分含量与馒头的压缩张驰性呈1%显著正相关,与馒头的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影响较大,当Glu和%UPP分别达到32.5AU和48.9%时,面筋强度(稳定时间大于10.0min)和面包品质较优,而对面条和馒头品质影响相对较小,且多为负向效应。
唐建卫刘建军张平平张艳肖永贵曲延英张勇何中虎
关键词:贮藏蛋白面包品质面条品质馒头品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