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无)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朱晓鸣韩冬杨云霞解绶启金俊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饲料
  • 2篇饲料生产
  • 1篇形码
  • 1篇蓄积
  • 1篇异育
  • 1篇异育银鲫
  • 1篇银鲫
  • 1篇玉米DDGS
  • 1篇在线检测
  • 1篇脂肪
  • 1篇稚鱼
  • 1篇水产
  • 1篇水产饲料
  • 1篇饲料生产过程
  • 1篇条形码
  • 1篇能耗
  • 1篇能耗分析
  • 1篇膨化
  • 1篇追溯
  • 1篇追溯系统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饲料监...

作者

  • 2篇秦玉昌
  • 2篇金俊琰
  • 2篇牛力斌
  • 2篇解绶启
  • 2篇杨云霞
  • 2篇韩冬
  • 2篇李军国
  • 2篇朱晓鸣
  • 2篇李俊
  • 1篇周立志
  • 1篇杨俊花
  • 1篇谷旭
  • 1篇陈勇
  • 1篇雷武
  • 1篇刘变枝
  • 1篇赵志辉
  • 1篇姚春霞
  • 1篇宋卫国
  • 1篇杨海锋
  • 1篇邓晓文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饲料工业
  • 1篇中国饲料
  • 1篇饲料与畜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调质温度对饲料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收集混合后、调质后、制粒后及打包处的水产饲料样品,检测不同调质温度条件下挤压膨化制粒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的变化,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在饲料热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升高,不饱和脂肪酸损失增加,调质温度从90℃提高到110℃时,螃蟹饲料中EPA的损失率从6.97%升高到10.78%,DHA的损失率从4.62%升高到9.15%;海鲈鱼饲料中EPA的损失率从6.59%升高到11.50%,DHA的损失率从4.07%升高到9.70%。
杨海锋刘泽辉杨俊花姚春霞宋卫国赵志辉
关键词:水产饲料挤压膨化
卤虫投喂下长吻仔稚鱼消化酶发育和口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酶学和形态学测定方法,研究在投喂卤虫条件下长吻仔鱼4种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以及长吻仔鱼口宽、全长变化。实验共进行13d,实验结果表明:(1)长吻仔鱼全长、口宽的发育与其日龄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2TL=0.974,R2MW=0.964)。口宽与全长比值(MW/TL)在仔鱼开口后急剧下降,并自7日龄开始维持在0.07—0.08,口宽和全长处于同步发育期并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2=0.948),说明7日龄(/h,days post hatching)后口宽和全长处于同步发育期,标志仔鱼转食的开始。(2)长吻仔鱼初次开口时即可检测出四种消化酶的活性。5—7/h时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初孵仔鱼,与此时仔鱼开始开口摄食的行为相一致。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在仔鱼孵化后第7天即开口的第3天,淀粉酶活性在孵化后第6天,显著高于初次孵化出来的仔鱼。8—13/h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较高水平平稳的波动,标志着消化道发育逐渐健全。
刘变枝朱晓鸣雷武韩冬杨云霞金俊琰解绶启
关键词:长吻鮠消化酶仔鱼
饲料生产主要工序的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介绍了饲料加工过程中主要加工工段的能源消耗状况及节能降耗的一些技术措施。同时,也指出了饲料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开展节能降耗所应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李军国秦玉昌李俊牛力斌
关键词:饲料生产能耗自动控制在线检测
饲料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追溯系统编码方案设计被引量:6
2013年
要应用条形码技术实现饲料质量安全可追溯,对饲料原料、产品、中间品进行条形码编码是基础。文章分析了条码技术在饲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作用,比较了条形码常用种类并选择了128码进行编码设计,根据饲料原料、产品追溯信息和条形码的编码设计原则,参考《饲料原料目录》、中国饲料数据库分类及编码方法,以及部分企业的饲料产品分类及编号,研究制定了饲料原料、产品及中间品的条形码编码规则,供饲料生产企业利用条码技术建立饲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参考。
李军国邓晓文李俊牛力斌秦玉昌
关键词:饲料追溯系统条形码
玉米DDGS中抗生素残留的潜在风险及其检测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就DDGS产品中抗生素残留风险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陈勇谷旭
关键词:玉米DDGS抗生素
饲料中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4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铜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初始体重(128.6±2.0)g]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初始体重(159.4±2.0)g]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以及组织中铜积累量的影响。两种实验鱼的实验饲料均以CuSO4?5H2O为铜源,铜含量分别为3.1(对照)、7.5、49.8、100.5、506.9、965.1和1491.1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量(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铜含量为1491.1 mg/kg时出现最低值(P<0.05),饲料效率(FE)表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间的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谷草转氨酶(GOT)在铜含量为7.5 mg/kg时达到最低值(P<0.05),然而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b)均不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P>0.05)。肝脏中铜积累量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斑点叉尾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SGR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FE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HSI和CF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变化而显著下降。Hct随铜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铜含量为100.5 mg/kg时达到最大值(P<0.05),然而饲料铜水平对血浆中GPT、GOT、Cu-Zn SOD活性及Hb、VSI均无显著影响(P>0.05)。铜在各组织中的积累表现出与异育银鲫相同的变化趋势。饲料中较高浓度铜可抑制斑点叉尾和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且异育银鲫对铜的耐受性高于斑点叉尾。
种香玉周立志韩冬朱晓鸣杨云霞金俊琰解绶启
关键词:异育银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