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35)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肖红刘慧冯爱敏连洋洋李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疼痛
  • 2篇截肢
  • 2篇截肢后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星型胶质细胞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改变
  • 1篇异氟烷
  • 1篇神经痛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激活
  • 1篇术前
  • 1篇术前疼痛
  • 1篇水迷宫
  • 1篇疼痛刺激
  • 1篇中期疗效
  • 1篇注射
  • 1篇椎旁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肖红
  • 3篇冯爱敏
  • 3篇连洋洋
  • 3篇刘慧
  • 2篇宋莉
  • 2篇李崎
  • 1篇岳云
  • 1篇徐诚实
  • 1篇陈晓夏
  • 1篇吴安石
  • 1篇左云霞
  • 1篇杨邦祥
  • 1篇银燕
  • 1篇李俊
  • 1篇王庚
  • 1篇曲向东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患肢疼痛对截肢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截肢及截肢前疼痛刺激对截肢后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浅层星型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截肢前疼痛对截肢术后疼痛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42)及截肢前致痛组(PA组,n=42)。NA组和PA组于截肢前7d在左足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此或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adjuvant,CFA)100μl,并均于第7天行截肢手术。观察截肢前、注射生理盐水/CFA后及截肢当天、截肢术后1,3,5,7,10,14,17,21,28d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及左足/左残端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改变。在截肢前及致痛后7d、截肢后1,3,5,7,10d检测大鼠L4-6。脊髓背角浅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PA组注射CFA后各观察时点左足足底TWL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NA组注射生理盐水后左足足底TWL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各时点左足足底TWL值均低于NA组(P〈0.05)。PA组注射CFA后第7天,脊髓背角浅层GFAP免疫阳性细胞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多(P〈0.05),NA组无明显改变。NA组和PA组截肢术后饮食、饮水量均较术前低,NA组于术后第3天,PA组于术后第5天饮食量、饮水量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截肢当天相比,NA组于截肢术后第7天开始残端TwL值明显增高,直至术后第28天(P〈0.05),而PA组截肢术后残端各时点TWL值与截肢当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NA组于截肢手术当天,PA组于注射CFA后第7天开始,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多(P〈0.05),且截肢后各观察时点PA组GFAP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NA组(P〈O.05)。结论:术前患肢的疼痛导致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截肢手术后大鼠饮食、饮水恢�
陈晓夏左云霞连洋洋宋莉肖红
关键词:术前疼痛截肢行为学改变星型胶质细胞
四川省疼痛学科发展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连续3年的调查及对比,了解四川省疼痛学科建设及发展状况,为疼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2008年调查三级医院21家,二级医院55家,2009年调查三级医院29家,二级医院52家,2010年调查三级医院27家,二级医院35家作为研究对象,以疼痛科、疼痛门诊、疼痛病房的开展情况,从事疼痛的医生组成,从事疼痛医生的学历、职称情况,医院开展的疼痛诊疗项目为调查内容,将3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中疼痛科的建立比例从2008年的46.7%增加到2010年的61.2%、疼痛门诊的开展从2008年的68.9%增加到2010年的83.6%、疼痛病房的成立从2008年的37.8%增加到2010年的46.3%。从事疼痛的本科及研究生所占比率从2008年的58.9%升高到2010年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8,P<0.05)。从事疼痛的医生组成没有明显变化,新型疼痛诊疗项目射频及激光治疗、臭氧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结论:近三年四川省疼痛医学的发展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从事疼痛事业,疼痛诊疗项目多元化并逐渐普及,疼痛医学的发展前景光明。
连洋洋冯爱敏宋莉银燕杨邦祥刘慧肖红
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与脑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8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不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空气吸入组(n=7,接受迷宫训练但不接受麻醉)、异氟烷麻醉组(n=25,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根据迷宫测试成绩将异氟烷麻醉组大鼠进一步分为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亚组(MIS组)和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受损亚组(NMIS组)。应用活体脑微透析系统收集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海马CA1区的脑脊液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脊液样本中的谷氨酸浓度。结果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的发生率为12.0%(3/2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的谷氨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P<0.0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结束后1h时脑脊液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空气吸入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氟烷麻醉过程中,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明显高于NMIS亚组(P<0.05)和MIS亚组(P<0.05)。麻醉1 h后,空气吸入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NMIS和MIS两亚组(P<0.01),而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4 h时,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MIS亚组(P<0.05和<0.01)。麻醉后首次水迷宫训练时,MIS组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NMIS组(P<0.05)。麻醉48 h以后各个时间点,MIS亚组谷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异氟烷麻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呈持久性升高,提示麻醉后脑内高谷氨酸水平可能与麻醉药引发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徐诚实曲向东吴安石岳云王庚
关键词:谷氨酸异氟烷MORRIS水迷宫
CT引导下椎旁阿霉素注射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短期及中期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椎旁阿霉素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短期及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疼痛病房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68例对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而采用CT引导下椎旁阿霉素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治疗后(即出院时:CT引导下阿霉素椎旁神经注射治疗后1~2 d)和术后1年的最轻、最重及平均VAS评分;出院时及术后1年疼痛缓解率;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ore,QLS),主要包括5个方面:起居(如起床、穿衣、洗漱)、饮食、一般活动(如站、坐、行)、睡眠、工作及社会活动。分为4个等级:完全自如,小部分受限,大部分受限,完全受限;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患者治疗后(出院时)VAS评分[平均(3.5±1.5),最轻(2.1±0.9),最重(4.5±1.4)]明显低于治疗前VAS评分[平均(7.9±1.3),最轻(6.5±1.7),最重(9.2±1.1);P<0.05],出院1年后的VAS评分[平均(2.2±1.8),最轻(1.5±0.8),最重(3.2±1.6)]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的VAS评分(P<0.05)。治疗后(出院时)的疼痛缓解率为(68±23)%;1年后疼痛缓解率(81±22)%明显高于治疗后(出院时)的疼痛缓解率(P<0.05);治疗后(出院时)QLS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出院1年后的QLS与治疗后及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68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椎旁阿霉素注射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未见明显并发症。CT引导下椎旁阿霉素注射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
李崎冯爱敏肖红李俊刘慧
关键词:CT引导阿霉素椎旁注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疼痛及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激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痛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影响,探讨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截肢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n=12)、致痛后假阻滞组(PA组,n=12)及致痛后阻滞组(PAB组,n=12)。测量基础值后PA组和PAB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100μL,NA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μL。PAB组大鼠于注射后5 d行左坐骨神经阻滞,NA组、PA组大鼠行左坐骨神经假阻滞,阻滞/假阻滞3 d后行左后肢膝上截肢手术。记录注射前、注射生理盐水/CFA后、坐骨神经假阻滞/阻滞后,截肢当天及截肢术后1,3,5,7 d左后足底/左残端的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截肢后7 d检测大鼠大脑前扣带回皮质(ACC)及脊髓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PA组和PAB组大鼠注射CFA后左后足底TWL值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截肢前,注射CFA后PA组各时点左后足底TWL值均低于NA组(P<0.05),PAB组阻滞后各时点左后足底的TWL显著高于其致痛后和基础值(P<0.05),并高于NA组和PA组(P<0.05)。与截肢当天残端的TWL值比较,NA组和PAB组于截肢术后第3天开始残端TWL值增高,PA组截肢后各时点残端TWL值与截肢当天的残端TWL值比较,无明显变化。截肢后7 d大脑前扣带回皮质及脊髓NR2B受体阳性细胞:PA组与NA组、PAB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PAB组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肢的持续性疼痛导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激活,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激活,阻止术后迁延性疼痛的发生,因而对截肢手术前患肢的疼痛进行合理的镇痛十分必要。
李崎连洋洋肖红冯爱敏刘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