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7105)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川江徐琛蓉江丽俞少杰章锦才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山大学医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节性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牙周炎
  • 2篇节性
  • 2篇CD4^+C...
  • 2篇CD4^+C...
  • 1篇单胞菌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多糖
  • 1篇牙周翻瓣术
  • 1篇牙周指数
  • 1篇牙龈
  • 1篇牙龈卟啉单胞...
  • 1篇脂多糖
  • 1篇卟啉单胞菌
  • 1篇龈下
  • 1篇龈下刮治

机构

  • 2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徐琛蓉
  • 2篇赵川江
  • 1篇章锦才
  • 1篇江丽
  • 1篇俞少杰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s)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酚水法提取Pg ATCC 33277株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免疫磁珠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CD4+CD25+Tregs并进行体外培养,同时给予不同剂量(0~500 ng/ml)Pg-LPS干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Real-Time PCR法测定培养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采用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对Pg-LPS干预后的CD4+CD25+Tregs进行功能抑制试验。结果Pg-LPS干预不影响CD4+CD25+Tregs分泌IL-10和TGF-β,但是能够显著上调CD4+CD25+Tregs Foxp3 mRNA的表达,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当Pg-LPS浓度低于300 ng/ml时,CD4+CD25+Tregs Foxp3 mRNA表达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的增强与Pg-LPS浓度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Pg-LPS能够增强CD4+CD25+Tregs的免疫抑制作用,这种免疫抑制增强效应可能与CD4+CD25+Tregs Foxp3基因表达的上调有关,并且不具有抑制性细胞因子依赖性。
赵川江徐琛蓉俞少杰章锦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慢性牙周炎病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和免疫抑制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病人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牙周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牙龈炎、慢性牙周炎病人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同源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ELISA法检测培养体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水平。结果:轻度和中度慢性牙周炎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9.33±7.04)%和(18.56±5.7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牙龈炎组(P<0.05);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为(9.31±3.0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牙龈炎组、轻度和中度慢性牙周炎组(P<0.05)。当与CD4+CD25-T细胞1∶1混合培养时,重度慢性牙周炎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率较健康对照组、牙龈炎组、轻度和中度慢性牙周炎组降低(P<0.05),各培养组之间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轻度和中度慢性牙周炎病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上调,而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人则显著下降;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存在异常,可能与其接触抑制途径缺陷有关。
徐琛蓉赵川江江丽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短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为5~7mm的前牙或前磨牙共52颗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二次SRP组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翻瓣组进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及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并比较分析。结果二次SRP组和翻瓣组患牙的BOP阳性率、PD、GR、CAL治疗前分别为91.30%、(5.60±0.99)mm、(0.37±0.49)mm、(5.98±1.17)mm和92.13%、(5.87±1.02)mm、(0.30±0.47)mm、(6.03±1.30)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7.39%、(2.87±0.78)mm、(2.00±0.62)mm、(5.07±1.01)mm和11.23%、(2.53±0.51)mm、(2.36±0.68)mm、(4.89±0.84)mm,2组治疗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2组间BOP阳性率、PD及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翻瓣组GR明显高于二次SRP组(P<0.05)。结论对于前牙或前磨牙,二次SRP与牙周翻瓣术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翻瓣术后牙龈退缩较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明显。
徐琛蓉江丽
关键词:翻瓣术慢性牙周炎牙周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