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06241)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晓洪王洪生王长卿王舒琦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大鼠损伤区域脑血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挫裂伤后损伤区域局部脑血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成年健康Wister大鼠81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E、F、G、H、I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I组分别于伤后30 min、2h、6h、12h、1d、2d、3d、7d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皮层致伤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动物处死后脑组织常规戊二醛固定,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结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A~I组大鼠致伤前rCBF比较,P均>0.05。伤后30min大鼠rCBF比致伤前明显降低,伤后6h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致伤后1 d大鼠rCBF超过致伤前,致伤后3 d回落,致伤后7 d恢复至致伤前水平。电镜下观察致伤后30 min血管内皮细胞轻度受损,2 h后腔内微绒毛形成,6h后绒毛增多,1~3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急性脑挫裂伤区域脑组织早期为低灌注状态,是继发脑水肿并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缺血性损害的重要原因,而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继发血栓是其根本原因。
- 杨晓洪王春莉王洪生王长卿
- 关键词:脑挫裂伤彩色超声多普勒脑皮层
- 实验白鼠的微血管操作技术改进
- 2007年
- 目的研究白鼠微血管显微操作技术。方法选择清洁级白鼠在水合氯醛麻醉下进行腹腔及肾脏血管的暴露、分离、缝合,通过改进操作技术,使得对动物微小血管实验操作技术的效果出现差别。结果新旧两种试验操作方法产生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动物实验中的微创操作明显减少实验误差及动物死亡。
- 杨晓洪
- 关键词:白鼠微血管显微操作
- 实验白鼠微血管操作技术改进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鼠微血管显微操作技术的改进,为相关实验操做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清洁级白鼠在水合氯醛麻醉下进行腹腔及肾脏血管的暴露、分离、缝合,通过改进操作技术,比较动物微小血管实验操作技术的效果。结果:新旧两种实验操作方法产生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后的动物实验微创操作可明显减少实验误差及动物死亡。
- 杨晓洪王舒琦
- 关键词:白鼠微血管显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