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04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044)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郑丽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危难
  • 1篇义务
  • 1篇失信
  • 1篇失信行为
  • 1篇危难救助
  • 1篇未成年
  • 1篇未成年人
  • 1篇诬陷
  • 1篇救人
  • 1篇救助
  • 1篇救助义务
  • 1篇规制
  • 1篇法律
  • 1篇法律规制
  • 1篇被救助者

机构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郑丽清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被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打破“救人反被诬陷”怪圈为中心被引量:5
2014年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必要的信任心理既是社会运转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救人反被诬陷"让人心寒,只会导致见死不救不断出现,并造成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冷漠。打破"救人反被诬陷"的怪圈,不能一味责怪人心凉薄,也不能单纯诉诸道德感召。立法对被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惩罚不力和司法对救助个案判决的失准是被救助者失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堵塞漏洞,通过立法加大对诬陷者的惩罚以矫正被救助者的失信行为,法院审理救助案件时应严格遵守举证规则,实现对救助者不被诬陷的权益保障,以营造一个有利于鼓励危难救助的安全社会环境。
郑丽清
关键词:危难救助诬陷失信行为法律规制
论对未成年人危难救助义务立法
2014年
未成年人身陷困境、路人见危不救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相应的危难救助义务立法的阙如。对未成年人危难救助义务立法在我国既有强烈的实践需求,同时也有其现实存在的可能,外国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法律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宜在民法中明确规定行为人知道未成年人身处险境,能够救助且救助不会危及自身或第三人的,应尽合理的救助义务,违反此义务的对因此给未成年人造成本可以避免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以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郑丽清
关键词:未成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