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134060)

作品数:33 被引量:429H指数:15
相关作者:赵国泽陈小斌詹艳汤吉王继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0篇地震
  • 7篇地震监测
  • 7篇电离层
  • 7篇卫星
  • 6篇震前
  • 5篇地震前
  • 5篇电磁卫星
  • 4篇地震前兆
  • 4篇地震预测
  • 4篇电离层扰动
  • 4篇前兆
  • 3篇地震电磁
  • 3篇电磁
  • 3篇TEC
  • 2篇电磁波
  • 2篇电磁辐射
  • 2篇电磁现象
  • 2篇电子含量
  • 2篇定轨
  • 2篇遥感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装备指挥技术...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休斯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赵国泽
  • 8篇陈小斌
  • 7篇汤吉
  • 7篇詹艳
  • 6篇王继军
  • 5篇杜瑞林
  • 5篇吴云
  • 4篇单新建
  • 4篇乔学军
  • 3篇蔡军涛
  • 3篇万战生
  • 3篇卓贤军
  • 2篇周义炎
  • 2篇陈梅花
  • 2篇关华平
  • 2篇李智
  • 2篇赵齐乐
  • 2篇王丹
  • 2篇李树德
  • 2篇邓志辉

传媒

  • 24篇大地测量与地...
  • 8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8篇2007
  • 2篇2006
  • 2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年印度尼西亚9级大地震前的潜热通量异常被引量:20
2006年
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发生的9级大地震前后地球表面潜热通量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如下几个现象:(1)在印尼9级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2)地震前最大的潜热通量异常出现于缅甸小板块中段俯冲带上,这里正是地震破裂带的中部,也是余震集中的区域;(3)异常发展具有由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异常开始出现在缅甸小板块张性东边界及其东侧海盆,然后向压性西边界(即海沟俯冲带)和印度洋发展,地震后潜热通量异常消失.震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系统,地震前应力增强使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加激,提高了海面和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速率,这可能是导致潜热通量异常的原因.
陈梅花邓志辉杨竹转马晓静
关键词:潜热通量地震异常海啸卫星遥感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对近年来中国地震电磁现象(包括地面电磁场、大气电场、地磁脉冲和电离层扰动等)的观测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
王继军赵国泽詹艳卓贤军汤吉关华平万战生
关键词:地震电磁现象大气电场电离层扰动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岩石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岩石电磁辐射实验的一些现象和结果。
王继军赵国泽詹艳卓贤军汤吉关华平万战生
关键词:地震电磁现象电磁辐射电磁波
电磁卫星和地震预测被引量:45
2007年
地震前几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电磁场的强度、相位或者谱密度等将发生异常变化,电离层的电子、离子浓度和温度等会发生异常扰动,这些现象的出现向人们发出地震即将来临的信号.这些现象不仅在地面可观测到,在卫星上也能观测到,它们在确定异常现象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把两种观测相结合,对异常信号进行立体监测,是实现地震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至今,对地面观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利用卫星进行观测近几年刚刚开始,但已经显示了它监测地震异常的独特能力,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各国建立立体预警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卫星等观测空间电磁异常现象的研究结果.
赵国泽陈小斌蔡军涛
关键词:地震电磁卫星预警
GPS掩星技术和电离层反演被引量:30
2005年
系统地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组成和一些关键技术;论述了利用GPS掩星数据进行电离层反演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流程,并结合GPS/MET和CHAMP卫星的实测资料,计算了电子密度剖面,与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GPS掩星电离层观测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大等特点;最后讨论了GPS掩星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机理和前景。
周义炎吴云乔学军张训械
关键词:电离层反演法电子密度地震前兆
利用地基GPS探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被引量:88
2005年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常可能与太阳或地磁活动增强有关;异常的减少一般临近发震时刻,基本可以归结为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吴云乔学军周义炎
关键词:地基GPS地震电离层TEC
地震电磁卫星载荷及现状被引量:17
2007年
系统介绍了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搭载的电场测量仪、磁场测量仪、离子分析仪和高能粒子探测仪的科学目的、简单的工作原理、观测模式以及观测的物理量.同时介绍了国际现有运行的地震电磁卫星搭载的观测仪器,对空间-地面电磁观测系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这些资料将为我国地震电磁卫星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汤吉赵国泽陈小斌詹艳王继军肖骑彬
关键词:载荷离子分析仪
2003年10月29~31日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扰动的GPS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的影响从29日中午10~11时开始,其影响强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影响越大,且自东向西移动,TEC最大值达到120TECU,峰值比正常情况下高40多个TECU;且下午电离层对耀斑的响应强烈。
乔学军郭利民杜瑞林王琪吴云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太阳耀斑GPS监测总电子含量TEC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5年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内陆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热红外异常,而沿海地区的地震前则更容易出现潜热通量异常。红外辐射可以通过卫星红外通道的传感器观测到,而潜热通量可以使用微波遥感观测资料计算或红外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联合反演。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地震前的热异常虽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应该能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邓志辉陈梅花王煜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质构造地理环境
国外地震电磁现象观测被引量:21
2007年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在地震电磁观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实例,结果显示地震电磁信号在地面和卫星观测记录中非常丰富.地面异常信号频带宽、分布范围广,时间上多集中于震前一个月或几天的时间段内出现.卫星地震电磁信号集中于ELE-VLF频段,时间上以震前几个小时为主,说明电磁信号具有明显的短临特性.我国地震电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超低频段为主,并发展地面与电磁卫星的三维立体联合观测,为地震短临预报服务.
张学民赵国泽陈小斌马为
关键词:卫星频段短临预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