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90262)

作品数:21 被引量:329H指数:10
相关作者:高会旺石晓勇张传松祁建华石金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气溶胶
  • 4篇营养盐
  • 3篇有机氮
  • 3篇污染
  • 3篇无机氮
  • 2篇围隔
  • 2篇粒径
  • 2篇粒径分布
  • 2篇环境容量
  • 2篇海域
  • 2篇SO
  • 2篇沉积物
  • 2篇大气气溶胶
  • 1篇氮沉降
  • 1篇氮磷
  • 1篇氮磷营养
  • 1篇氮磷营养盐
  • 1篇氮循环
  • 1篇氮氧化物
  • 1篇氧化氮

机构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1篇高会旺
  • 7篇石晓勇
  • 6篇祁建华
  • 6篇张传松
  • 5篇石金辉
  • 4篇王修林
  • 3篇李克强
  • 3篇于丽敏
  • 3篇梁生康
  • 3篇王丽莎
  • 3篇祝陈坚
  • 2篇苏荣国
  • 2篇孙娜娜
  • 2篇宋国栋
  • 2篇王长友
  • 1篇卫静
  • 1篇李雁宾
  • 1篇安玉法
  • 1篇徐静
  • 1篇杨胜朋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黄海辽宁近岸水环境中壬基酚污染状况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固相萃取气质连用(SPE-GC/MS)法对1月辽宁近岸19个站位水体中壬基酚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13-762.73 ng/L,整体呈现出近岸高于远海,西部海域高于东部的特点,高值区多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港口附近。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比较,调查海域壬基酚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以风险熵(RQ)为标准对壬基酚的污染状况的初步评估表明,调查海域壬基酚风险熵为0.05-2.25,某些站位熵值高于阈值,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
刘文萍石晓勇王晓波张传松
关键词:壬基酚生态风险评估
The Seasonal Variabiliti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over Qingdao, China被引量:1
2005年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and size-segregated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from July 2001 to June 2002 in Qingdao to characteriz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and to show the impact of dust events on the air quality in Qingdao. Data on size-segregated aerosols show that 73.74% of the TSP mass concentration is contributed by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less than 11μm.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less than 1.1 μm have a higher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winter. In spring, larger particles tend to have higher mass concentrations. Bimod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with maxima around 4.7-7μm and 0.43 -0.65 μm in the winter season, and 7-11μm and 0.65-1.1μm in the autumn season. Measurements made during the dust events in March 2002 show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2.1 -7μm.
SHENG LifangFU YingQIU MingyanGAO Huiwang
关键词:气溶胶大气污染
胶州湾围隔浮游生态系统氮、磷营养盐迁移-转化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目前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总结和综合,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个状态变量.分别利用1999年秋季和2000年夏季胶州湾围隔生态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和验证工作,成功地模拟了富加营养盐条件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并确定了20余个参数的量值.
李克强王修林石晓勇祝陈坚李瑞香
关键词:氮磷营养盐围隔
青岛采暖期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态无机氮分布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于2007-10~2008-04采集了青岛近海采暖前及采暖期内大气气溶胶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IC)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无机氮组分.结果表明,采暖期内青岛颗粒物和无机氮的浓度都有明显增加,采暖期颗粒物质量浓度为137.41μg/m3,比采暖前增加了82.2%;NO3--N和NH4+-N浓度分别由采暖前的2.48μg/m3和6.95μg/m3增加到采暖期的4.43μg/m3和10.28μg/m3.天气过程对于青岛颗粒物浓度和无机氮离子浓度均有较大影响.采暖期晴天颗粒物浓度均值为181.34μg/m3,较采暖前增加32.0%,主要源于二次气溶胶的NH4+-N和NO3--N浓度分别为5.56μg/m3和1.86μg/m3,低于采暖前.雾天因为低温高湿和污染物的循环积累,样品中颗粒物、NH4+-N和NO3--N平均浓度比采暖前浓度增加了1~2倍.大风降温天气下颗粒物浓度及无机氮组分浓度均有所降低.采暖期烟尘和飞灰的排放明显影响青岛大气颗粒物和无机氮的粒径分布,特别是细粒子部分.青岛近海颗粒物及NO3--N质量浓度呈现双峰分布,采暖前峰值出现在0.43~0.65μm与3.3~4.7μm的范围内,采暖期积聚模态峰值移至0.65~1.1μm范围内.NH4+-N粒径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积聚模态.
乔佳佳祁建华刘苗苗范得国石金辉高会旺
关键词:气溶胶无机氮采暖期
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日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MECCA大气化学模式,考虑卤素类(Br,Cl和I)物质的化学过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和NOx的日变化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考虑这些影响后,φ(O3)略有降低并且产生峰值的时间提前,这主要是由于Br,BrO,Cl和ClO等物质浓度在日出后很快达到峰值所致,基于同样的原因,NO2变化也有类似的特点.在清洁环境下,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消耗主要由HOx,O(1D)+H2O和卤素控制,白天以卤素对臭氧的消耗为主.此外还模拟了不同φ(NOx)下臭氧的日变化,得出在高φ(NOx)情况下,边界层内臭氧可由净损耗变为净增长.
王琦高会旺林绍迎
关键词:卤素臭氧
我国沙尘的来源、移动路径及对东部海域的影响被引量:56
2005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天气资料,通过对2000—2002年发生的42次沙尘天气个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沙尘的源地、移动路径、入海地点及对不同海域的影响概率。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有70%起源于蒙古国,在经过境内沙漠地区时得以加强。沙尘粒子的移动和入海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从内蒙古东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后进入渤海和黄海;二是从内蒙古西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内蒙古西部沙地和黄土高原后进入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是从青海东部扬起的沙尘长距离输运进入黄海、东海及西北太平洋。2000—2002年,63.9%的沙尘天气会影响到海洋,其中,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概率分别为27.4%、30.9%和12.3%,影响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的概率为20.2%和9.2%。
张凯高会旺张仁健朱燕君王跃思
关键词:源地
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被引量:13
2008年
在对测定沉积物中生物硅常用的连续提取法的条件进行详细的摸索,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特定的离心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数据的标准偏差为0.029和0.03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和3.0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的基础上,对现场采集的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005年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呈现近岸低、远岸略高的趋势,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在0.7%~1.6%之间,与表层水体叶绿素的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在柱状样中的垂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该海域水体的浮游植物历史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硅
生物滴滤塔去除废气中一氧化氮
2007年
采用生物滴滤塔反硝化去除废气中NO,分别以活性炭和陶粒作为填料,研究了碳源、喷淋液量、气体流量、进气浓度及氧气体积含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填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甲醇比乙醇和葡萄糖更适宜做反硝化去除NO的碳源.NO废气的进气流量越小,进气浓度越低,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范围内,喷淋液的流量对滤塔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反硝化处理NO时,为保证较高的去除效率,氧气体积含量应控制在4%以下.从运行过程和去除效率来看,所使用的柱状活性炭填料要优于所用的陶粒填料.
柳知非高会旺卫静徐静安玉法
关键词:生物滴滤塔生物反硝化一氧化氮废气治理填料
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被引量:22
2010年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王长友王修林李克强梁生康苏荣国杨胜朋
关键词:海洋环境容量重金属
铁对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围隔实验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围隔实验初步研究了铁的加入对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向黄海天然水体中进行单纯的DIN和PO4-P加富并不能明显地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M2与M1相比),在营养盐加富的条件下铁的加入则能够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M3、M4与M2相比);铁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浮游植物对DIN和PO4-P的吸收利用率。加铁围隔M3和M4中浮游植物对DIN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59%和45%,分别比M2提高了9倍和6.5倍;对PO4-P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88%和86%,均比M2提高了3.2倍。M3和M4中浮游植物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是M1的2倍和M2的1.5倍;对磷的平均吸收速率以M3中最高,达到了其他围隔袋的2倍之多。铁的加入能够提高浮游植物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对于磷来说,低浓度(10-2μmol/L)添加铁似乎对其吸收速率无甚影响,但是添加10-1μmol/L的铁能够明显的促进浮游植物对磷的吸收速率。铁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浮游植物体内的氮磷比,且这种响应非常敏感。
宋国栋石晓勇侯继灵祝陈坚
关键词:围隔实验营养盐吸收速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