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720013)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季芳杜湖湘黄艳平龚丽娟刘珊宏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玉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美学
  • 3篇实践美学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新实践美学
  • 2篇审美
  • 2篇文化
  • 2篇宝莲灯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当代美学
  • 1篇央视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哲学
  • 1篇渊源
  • 1篇审美场
  • 1篇审美教育
  • 1篇审美人生
  • 1篇生态美育
  • 1篇生态审美

机构

  • 1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季芳
  • 2篇杜湖湘
  • 1篇黄健云
  • 1篇刘珊宏
  • 1篇黄艳平
  • 1篇龚丽娟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云梦学刊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北大学成人...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武汉交通职业...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大众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兼述央视版《宝莲灯》的创造性与收视率之关系
2008年
优秀的大众文化是具有兼容性与开拓性的。央视版《宝莲灯》的成功在于通过商业性与品位性的有机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特质共性,吸收主流文化的责任意识,融合精英文化的理性审美提升其人文底蕴。通过丰富美观的形象传达多种人生的况味,以表层的奇幻展示内在价值的必然,以生动缤纷的内容启迪大众思考事物的真正价值,追问人生的意义,应和着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娱乐的需要与提升自己的隐秘而神圣的渴望。自2005年首播以来一直保持着高收视率。
季芳
关键词:《宝莲灯》大众文化经典文化先进文化
饕餮纹的图形符号解读被引量:2
2009年
饕餮纹是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既有神秘诡异的抽象意味,又有凝重独特的装饰美感。饕餮纹是一种在仿生纹样基础上组合、重构的艺术符号,经历简练到华美再到简洁的风格转向,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审美经验。本文尝试解读其符号生成、图形构建、纹饰演变和语义表达,在其源初符号——生活世界的探究中,更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审美信息。
杜湖湘黄艳平
关键词:饕餮纹
从狂欢到崇高:当代喜剧的新探索——以央视电视剧《魔幻手机》为个案
2009年
在后现代狂欢型喜剧开始走向定型化之后,国人已经很难接受一般意义上的喜剧,尤其是纯粹狂欢型喜剧。喜剧必将产生新的变革:从狂欢到严肃,从戏谑到深刻,转向一种更有内涵与力量的崇高型愉悦。央视版《魔幻手机》以理性的幽默、积极的态度,携带着后现代进步元素,将喜剧再次落实到人间,批判现实、重视教化,重新拾回失落的高尚与神圣,呈现出当代喜剧更新的诸多元素,为喜剧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启示。
季芳
关键词:喜剧狂欢崇高
论生态审美教育被引量:6
2009年
在当代世界观面临生态转向的历史时期,审美教育将再次发挥扎根现实、慰贴人生的实践品质,吸纳生态整体观,重新建构新的生态美育理论,并作为生命体验、整合的中介,审美地参与天人关系的调适,培育生态审美主体、优化生态审美对象,让新的生态审美主体按照生态美的规律生存、实践,自觉推进人与自然生态美的创造,并在这一系统生存的过程中最终实现生态审美世界的建构。
季芳
关键词:审美教育生态整体观生态美育
论实践美学的建立与新实践美学的开拓——兼与陈诚商榷
2010年
陈诚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一文中,主要对当前国内实践美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一,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实践美学.盲目套用西方现代理论。“是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马克思的实践观混合形成的一种四不像。”二。新实践美学对“实践”层级的划分.将“实践”泛化。“实践的层次划分赋予了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意识以实践的功能和实践的向度,事实上是脱离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和实践观,
季芳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物质本体论
新实践美学的时代建构
2008年
张玉能主持撰写的《新实践美学论》一书,重点探讨实践美学元问题,全篇厘定、廓清、规定了以"实践"范畴为根本的相关概念,并对实践美学重要命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和辨明,在填补相关空白的同时发展实践美学,为其范畴体系的科学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一部承上启下、结构生动的反思开放性著作,并将成为实践美学总体发展、新实践美学时代建构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力作。
季芳黄健云
关键词:实践美学
“人的自然化”--实践美学拓展生态维度的学理路径被引量:5
2008年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内涵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原理。实践美学生态维度的开拓,将与"人的自然化"这一实践美学命题的彰显相一致,以此作为学理路径,将实践美学内在原理与方法和生态内容相结合,探讨并阐发"人的自然化"命题中"自然"作为生态生命整体的新内容,补充、完善传统的人与自然审美观,探索实践走向自由的又一种途径。
季芳
关键词:实践美学自然生态自然人化
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画像石的出现和发展,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更有思想文化的深层背景。分别从楚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汉代精神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汉画像石的影响。
杜湖湘刘珊宏
关键词:汉画像石文化渊源
论生态美理想与生态文艺
2009年
20世纪后半叶,生态危机启动了人类从现实到文化领域的全面反思,在审美创造的领域中,审美理想作为最高层次的范畴,必将在生态认知的重构和影响下涵纳新的生态整体尺度,提炼为代表当代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生态美理想,并作为精神源泉、目标与动力渗透到时代文艺的创造中,以对理想先在的表达,构成新的规范,以具有肯定性、情感性的表象营造升华生态理想美的境界,建立生态信念,激发人们改造现实的热情,参与生态美的建设。
季芳
关键词:生态文艺
当柏拉图假说中的女人来到的时候——论电视剧《宝莲灯前传》对二元价值的超越性回归
2011年
古今具有开创性的大哲学家都意识到,人类除了暂时的、局部的苦闷,还有诸多"永恒的苦闷",来自外在的未知与人自身的不完整性,而"柏拉图的假说"正属其中之一。在米兰·昆德拉对这一问题的解构、颠覆性阐释的基础上,《宝莲灯前传》再进一步,以新的形象突破"模棱两可""不确定"的后现代传统,以兼善他者、爱与理想的新的诉求,肯定自我完善、心灵升华的意义,实现着善恶、真假二元价值的超越性回归。
季芳
关键词:解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