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268)

作品数:20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建华谢敏吴衡生郝燕朱国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心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系膜
  • 7篇肾小球
  • 7篇系膜细胞
  • 7篇细胞
  • 7篇FTY720
  • 6篇肾间质
  • 6篇肾间质纤维化
  • 6篇肾小球系膜
  • 6篇间质
  • 6篇间质纤维化
  • 5篇蛋白
  • 5篇多球壳菌素
  • 5篇肾小球系膜细...
  • 5篇周期
  • 5篇细胞周期
  • 5篇菌素
  • 3篇单侧
  • 3篇单侧输尿管
  • 3篇血管
  • 3篇周期蛋白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19篇周建华
  • 7篇谢敏
  • 4篇吴衡生
  • 4篇郝燕
  • 4篇朱国琴
  • 3篇肖朝华
  • 3篇陈美
  • 2篇林汉华
  • 2篇张瑜
  • 2篇唐锦辉
  • 2篇江警予
  • 1篇王奕
  • 1篇刘铜林
  • 1篇匡裕玖
  • 1篇姚辉
  • 1篇朱慧
  • 1篇王洪涛
  • 1篇王从俊
  • 1篇罗小平
  • 1篇王晓浪

传媒

  • 7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球壳菌素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多球壳菌素(ISP-1)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研究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100μmol/L ISP-1干预,分别于作用6、12、24、48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Hoechst33258/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DNA凝胶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通过SuperArray Real-Time 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测定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ISP-1可显著诱导GMC凋亡,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最显著,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可见亮蓝色的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梯度的出现;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Rad51、Atm、Brcal、Caspase3、cyclinA2、cyclinC、chek1、cyclinB1、cyclinB2、cyclinD2、cyclinF、Cdc25a和P27等一些与DNA损伤、凋亡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ISP-1可时间依赖性诱导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GMC凋亡,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陈美江警予郝燕周建华
关键词:凋亡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FTY720对肾大部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 FTY720对肾大部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大部切除制作肾小球硬化模型,分模型组和 FTY720治疗组,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第2、4、8、12周大鼠24h 尿蛋白,术前及术后8周、12周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以及残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p21、p27、细胞周期素 E(cyelinE,CE)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术后2周24h尿蛋白升高至(8.07±1.61)mg/d,以后逐渐增高,12周达(28.6±12.21)mg/d,治疗组24h 尿蛋白量在术后4周为(9.90±1.49)mg/d,12周时为(11.35±2.09)mg/d,较模型组减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8周血肌酐升高达(61.08±4.28)μmol/L,12周时为(130.20±23.90)μ5mol/L,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肌酐则未见明显升高,12周时为(80.19±7.11)μmol/L,较模型组显著减低(P<0.05);各组血尿素氮与肌酐变化相似。肾脏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TY720能明显减轻大鼠硬化程度,抑制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 Col-Ⅳ、FN 的表达。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研究结果表明 FTY720能升高肾小球 p27表达,降低 p21及 CE 表达。治疗组 p21和 CE 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但仍稍高于假手术组,p27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结论 FTY720能显著降低肾大部切除大鼠的24 h 尿蛋白量,防止。肾小球硬化,其作用与调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减少Col-Ⅳ、FN 聚积有关。
朱国琴周建华谢敏郝燕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病灶性
多球壳菌素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cyclin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多球壳菌素(ISP-1)是冬虫夏草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离体大鼠肥大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大鼠GMC,予以高浓度葡萄糖(450 mg/dL D-glucose,HG)诱导GMC细胞肥大模型,同时以正常浓度糖(100 mg/dL D-glucose,NG)培养作对照,并以加用ISP-1(450 mg/dL D-glucose+100μg/mL ISP-1,ISP-1)干预作为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MC 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cyclinD1表达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ISP-1干预后可明显抑制高糖上调的cyclinD1表达,其在干预后48 h和72 h的表达水平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上调GMC cyclinD1的表达,而ISP-1可明显抑制高糖上调的cyclinD1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ISP-1抑制高糖诱导GMC肥大的重要机制。
肖朝华周建华吴衡生
关键词:多球壳菌素细胞周期蛋白D1系膜细胞
FTY720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保护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病变情况及FTY720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FTY720治疗组。FTY720治疗组术前3 d予0.2 g.L-1FTY720 0.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9 g.L-1盐水。每组分别于术后7、14、21 d各处死5只大鼠,处死前收集血清和24 h尿液,观察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变化。取梗阻侧肾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组织CD14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功能下降、肾间质纤维化明显,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α-SMA、COLⅢ表达明显增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严重,术后7、14、21 d PTC密度分别为(116.80±8.92)mm-2、(98.80±3.96)mm-2、(62.20±7.01)mm-2(Pa<0.05)。与模型组比较,FTY720治疗组大鼠肾功能下降程度轻,肾间质浸润细胞数明显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α-SMA、COLⅢ表达明显减少,且术后7、14、21 d PTC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32.50±8.32)mm-2、(119.40±12.21)mm-2、(85.00±2.59)mm-2(Pa<0.05)。PTC密度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数、血清肌酐、BUN、24 h尿蛋白量均呈负相关(r=-0.75、-0.72、-0.64、-0.65、-0.67,Pa<0.01)。结论 FTY720能明显减少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间质毛细血管丢失,保护肾功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谢敏周建华朱国琴
关键词:FTY720肾间质纤维化微血管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管周毛细血管病变的实验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管周毛细血管的病变。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5只,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UUO模型,分别于术后第7、14、21天各处死5只,留取梗阻侧肾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D14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微血管未见明显病变,术后7、14、21 d,CD141阳性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密度分别为(189.6±8.38)个/mm2、(185.2±11.12)个/mm2、(173.8±13.27)个/mm2;模型组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严重,主要集中于肾间质小管损伤明显区域,CD141阳性PTC数进行性减少,术后7、14、21 d分别为(116.8±8.92)个/mm2、(98.8±3.96)个/mm2、(62.2±7.01)个/mm2。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凋亡;模型组大鼠术后第7天已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随梗阻时间延长,凋亡细胞呈明显增多趋势;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各时间点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较多VEGF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术后第7天肾间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21天明显增多,而VEGF蛋白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处几乎无VEGF表达。结论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丢失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病变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谢敏周建华朱国琴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凋亡
多球壳菌素对激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多球壳菌素(ISP-Ⅰ)对体外激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IL-1、IL-6对GMC的激活作用及ISP-Ⅰ对激活后GMC增生的抑制作用。结果MTT法结果显示10U/mlIL-1及1000U/mlIL-6刺激GMC24、48h后,反映细胞增生程度的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激活的GMC在25~500μg/mlISP-Ⅰ作用24、48h后的A值较对照组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与MTT法一致,即GMC被激活12、24、36h时的细胞增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激活的GMC在100μg/mlISP-Ⅰ作用下,细胞增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P-Ⅰ对激活后的GMC有明显抑制作用。
郝燕林汉华唐锦辉罗小平周建华
关键词:多球壳菌素肾小球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1-磷酸鞘氨醇促进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07年
1-磷酸鞘氨醇(S1P)是鞘磷脂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可与多条信号通路交联而产生广泛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增生、存活、骨架改变等。本文就S1P的生物合成和降解、S1P的生物学作用及S1P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调节功能作一综述。
陈美周建华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 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大鼠模型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用RT—PCR方法研究肾脏组织中BMP-7和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用SPSS 11.5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产物和内参(β-actin)的吸光度容积比值作为表达强度。糖尿病组大鼠BMP-7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GF-B1表达明显升高,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819 P<0 01)。结论BMP-7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变化相关,二者相互作用调节肾脏内环境平衡,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
黄晓燕姚辉周建华林汉华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转化生长因子-Β1糖尿病肾病
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转移对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24(IL-24)基因转移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L-24)和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载体(Ad.GFP),在293细胞中扩增,5%FCS/DMEM中分组培养GMC,转染Ad.IL-24或Ad.GFP,加或不加LPS(10mg/L),分别用RT-PCR和ELISA检测IL-24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增生活性。结果培养GMC及LPS激活的GMC均未见IL-24表达。AdIL-24感染GMC后4~48hIL-24mRNA有稳定表达,培养上清IL-24含量在24和48h分别为(79.00±3.61)μg/L和(98.00±2.00)μg/L。感染AdIL-24对系膜细胞增生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GMC增生。结论外源性IL-24基因转移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生,Ad.IL-24有可能成为一种针对GMC增生的基因治疗方法。
王晓浪周建华王从俊
关键词:腺病毒脂多糖系膜细胞
FTY720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FTY720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abrary、CBM、CNKI,查找有关FTY720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以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高质量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口服FTY720可显著降低和减少年化复发率[OR=–6.67,95%CI(–10.75,–2.60),P=0.001]、残疾恶化进展患者比例[OR=0.64,95%CI(0.47,0.87),P=0.004]和核磁共振脑部钆强化病变的患者比例[OR=0.28,95%CI(0.21,0.37),P<0.000 01]。②0.5 mg/d和1.25 mg/d FTY720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③3种不同剂量(5 mg/d、1.25 mg/d、0.5 mg/d)的FTY720的安全性比较,FTY720 0.5mg/d组安全性最好。结论 FTY720治疗RRMS的安全性好,可显著降低RRMS患者的年化复发率,减少残疾恶化进展和核磁共振脑部钆强化病变。不同剂量的FTY720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口服0.5 mg/dFTY720安全性最好。
鲍春周建华
关键词:FTY720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