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024)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梁文艳王金丽王珂梁志霞于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藻毒素
  • 7篇MCLR
  • 6篇微囊藻
  • 5篇活性
  • 4篇铜绿微囊藻
  • 4篇脱氢酶
  • 4篇细胞
  • 3篇氧化法
  • 3篇藻细胞
  • 3篇细胞活性
  • 3篇活性炭
  • 2篇电氧化
  • 2篇毒性
  • 2篇有机物
  • 2篇脱氢酶活性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酶活性
  • 2篇颗粒活性炭
  • 2篇腐殖酸
  • 2篇钢渣

机构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20篇梁文艳
  • 8篇王金丽
  • 6篇梁志霞
  • 6篇王珂
  • 5篇汪丽
  • 5篇于建
  • 5篇阮铃铃
  • 5篇陈莉
  • 5篇许佳
  • 4篇隋丽丽
  • 2篇杨硕
  • 2篇阮清鸳
  • 1篇高康乐
  • 1篇曲久辉
  • 1篇曹敬灿
  • 1篇冯晶
  • 1篇李炯
  • 1篇邹元龙
  • 1篇王海东
  • 1篇郭思远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电催化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被引量:7
2012年
使用DSA阳极,对光电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TiO2在光催化氧化降解MCLR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光催化作用。在光降解、电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4个过程中,光电催化氧化对MCL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13%,并且光电催化氧化的去除率大于光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之和,表明后两者的耦合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辐照光源和电流密度存在最佳匹配条件,分别为UVC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和UVA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此条件下光电协同作用最显著。在光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出现的去除率下降取决于电催化过程,而不是光催化过程;光电催化氧化MCLR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梁志霞梁文艳汪丽于建许佳
关键词:MCLRDSA电极光电催化氧化
纯化方式和保存条件对改性落叶松单宁絮凝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选择一种典型植物多酚——落叶松单宁,研究了纯化方式和保存条件对改性植物多酚絮凝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相对黏度和红外谱图分析稳定性变化的原因.对于1 g.L-1的高岭土模拟水样,未纯化落叶松单宁改性后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经过抽滤、萃取、离心后的纯化样,改性后最佳投加量降低到1 mg.L-1,且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在4℃或25℃条件下保存30 d后仍具有较好絮凝性;而只经抽滤、离心,未经萃取的纯化样,其改性产物只有保存于4℃才有絮凝性;只经抽滤、萃取,未经离心或只经抽滤的纯化样,对应改性产物只有以固体形式在4℃保存才有絮凝性.以4℃保存的固体样相对黏度变化最小,且相对黏度的变化越小,絮凝性能的稳定性越强.红外结果显示,落叶松单宁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基团,改性后,叔胺基团加成到芳环上,但保存前后红外谱图变化不大.
汪丽梁文艳于建曹敬灿梁志霞
关键词:絮凝性稳定性纯化
UV和UV/H_2O_2对藻毒素MCLR降解及脱毒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UV和UV/H2O2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发光菌急性毒性和蚕豆根尖微核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的溶液毒性状况。结果表明,UV和UV/H2O2均能较好降解去除MCLR,去除率可达到100%。初始的H2O2浓度和MCLR浓度对MCLR的降解存在明显影响。在UV和UV/H2O2降解MCLR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一定急性毒性的物质,导致发光菌相对发光度下降,但这些物质能继续被氧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使溶液最终相对发光度维持在80%左右。MCLR具有较明显的遗传毒性,降解过程中,溶液微核率随MCLR浓度减小而降低,当MCLR浓度未检出时,溶液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梁志霞梁文艳许佳
关键词:MCLRUVUV/H2O2毒性脱毒
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效应
2008年
对脉冲变频电磁场作用下,扫描频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活性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扫描频率从25-27 Hz增大到1-60 kHz时,磁场对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但增大到60 kHz以上,磁场对藻细胞产生强烈抑制作用,累积水力停留时间4 min的藻样在48 h培养时间内已失去活性停止生长。扫描频率为50-100 Hz和1-60 kHz时,累积水力停留时间2 min的藻样,细胞受到磁场刺激生长加快;只有累积水力停留时间〉6 min,才表现出对藻活性的抑制作用。磁感应强度增大至120 G,磁场对细胞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增大磁感应强度有利于对细胞活性和生长的抑制。
梁文艳曲久辉王珂王金丽
关键词:电磁场变频水华鱼腥藻
腐殖酸对粉末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测定粉末活性炭(PAC)比表面性质和对微囊藻毒素(MCLR)吸附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腐殖酸(HA)浓度、天然有机物(NOM)浓度和溶液pH值,研究HA对PAC吸附MCLR的影响及在NOM影响吸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AC吸附MCLR的有效孔径容积约占16.7%,对MCLR的吸附在24h后可达平衡。当溶液中含有10.0mg/LHA时,PAC对MCLR的理论单层饱和吸附量qm从64.06μg/g降低至48.16μg/g。溶液中HA和NOM浓度为5mg/L时,平衡吸附量qe从38.47μg/g降至28.14μg/g和33.78μg/g,天然水体中,与其它结构的有机物相比,HA很可能是削弱PAC吸附MCLR能力的主要因素,且随HA和NOM浓度增大,qe降低较缓慢。当pH≥9时,HA对PAC吸附MCLR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小。
阮铃铃梁文艳梁志霞隋丽丽许佳
关键词:MCLR粉末活性炭腐殖酸
电氧化杀藻过程中藻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由Ti/RuO2棒为阳极、不锈钢管为阴极组成电氧化管式反应装置,采用TTC-脱氢酶活性和中性红染色的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电氧化杀藻中藻活性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8mA/cm2下处理30min后,以藻细胞密度计的杀藻率仅为45%,而此时TTC-脱氢酶活性下降了94%,中性红染色率为100%,藻细胞已无法再生长,已全部失活,表明活性指标比细胞密度更能准确反映杀藻处理效果.电解液种类对杀藻存在明显影响,常用电解液Na2SO4和NaNO3的杀藻效果相近,Na2SO4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不大.但当电解液中含有0.1mmol/LNaCl时,杀藻效果明显提高,5min后的脱氢酶下降了87%,中性红染色率达到82%.藻样初始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增大,杀藻效果急剧下降,以天然水为电解液,细胞密度达到水华时的4.4×107个/L,只需处理1min可将藻细胞全部灭活.
梁文艳王珂阮铃铃隋丽丽
关键词:电氧化细胞活性灭活
混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混合型(火山岩和陶瓷环)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混合型填料挂膜情况,不同HRT、DO和进水COD浓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型填料挂膜效果好,15 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状态,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在水温为20~32℃,HRT为12 h,DO为5~6 mg/L的条件下,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8%、71.8%、45.9%和35.7%;当进水COD浓度为100~400 mg/L时,各个指标的去除率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见进水COD浓度会对污水净化效果产生影响。
隋丽丽梁文艳吴立德冯晶刘峰
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
铜绿微囊藻藻毒素提取液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CLR粗提液、初步提取液和纯MCLR样品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正己烷萃取粗提液后,其中的色素和脂类物质被大量去除。当粗提液MCLR浓度大于66.2μg·L^(-1)时,能够诱发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初步提纯液的MCLR浓度达到125μg·L^(-1)以上,才会诱发DNA损伤,与粗提液相比,初步提纯液的tail DNA%和OTM值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纯MCLR样品诱导的DNA损伤远小于粗提液,浓度为494μg·L^(-1)时的tail DNA%和OTM值与75.9μg·L^(-1)粗提液相近,在MCLR纯化过程中大量被去除的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是导致损伤差异的主要来源。
隋丽丽梁文艳陈莉阮铃铃许佳梁志霞
关键词:藻毒素MCLR单细胞凝胶电泳遗传毒性
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活性及产毒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以MA培养基为基础,向无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Cl_3,对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接种培养,比较不同Fe^(3+)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活性及产毒状况。结果表明,无Fe^(3+)时,藻的生长、细胞活性和产毒受到抑制;Fe^(3+)浓度增大时,有利于藻的生长,且当Fe^(3+)质量浓度为0.42 mg/L时,培养42 d后细胞密度达到最大(4 5×10^(10)个/L)。过高或过低浓度的Fe^(3+)均会抑制藻细胞活性和毒素的产生。Fe^(3+)质量浓度为0.04 mg/L时,脱氢酶活性较好;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适宜藻毒素MCLR的生成,且单位生物量藻细胞的MCLR产量可达0.32 mg。研究表明,Fe^(3+)浓度对藻细胞完整性的影响不大,而且藻细胞的最佳生长条件并不是其最佳产毒条件。
陈莉梁文艳王金丽杨硕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FE^3+生长活性脱氢酶活性藻毒素
细菌脱氢酶活性生物测试法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改进被引量:4
2010年
从培养基配方、菌种来源、激活时间、菌液用量以及检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脱氢酶快速毒性检测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整个体系的操作方法。并用HgCl2和NaN3验证了改进后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天然地表水作为菌种来源,转接培养1次后,混合细菌的脱氢酶活性的稳定性便可达到实验要求。样品液与菌液按照6∶1的比例混合效果较好。混合体系在37℃恒温培养箱中激活50min以上细菌可完全活化,最终检测可用普通分光光度计进行。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原方法菌液失活过快,实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检测仪器难以购买的问题,使这一方法得以在普通实验室实现。
陈莉梁文艳李炯郭思远
关键词:脱氢酶混合细菌毒性检测生物测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