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071)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春燕张芳馨韩文淑刘广远张丛皞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渤海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8篇叙事
  • 6篇文化
  • 4篇东北文学
  • 4篇乡村叙事
  • 4篇小说
  • 3篇国文
  • 2篇中国文学
  • 2篇视域
  • 2篇文化视域
  • 2篇乡土
  • 2篇民族
  • 2篇国文学
  • 2篇村庄
  • 1篇代际关系
  • 1篇代文
  • 1篇当代知识分子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概念
  • 1篇地域文化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5篇渤海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韩春燕
  • 3篇韩文淑
  • 3篇张芳馨
  • 2篇杨丹丹
  • 2篇张丛皞
  • 2篇刘广远
  • 1篇张福贵
  • 1篇张丽红
  • 1篇李春燕
  • 1篇王欣睿

传媒

  • 8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华夏文化论坛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庄意识与新世纪乡村叙事
2014年
村庄意识的集中表达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书写的新变化与新发展,这种发展是乡村叙事写作者自身的创作心理与不断变化的时代语境、文学语境相碰撞而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写作者欲意对百年乡村叙事传统有所突破的一个切入点。它体现了新世纪乡村叙事写作者审美观念与创作观念上的一种自觉追求,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表达了作家对"村庄"的存在性理解。
韩文淑
关键词:乡村叙事
重返历史现场: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路径——以1945—1949年东北文学再研究为例
2016年
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接近饱和,在现有状况下,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聚焦一些非经典研究区域是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必要选择。"1945—1949年东北文学"研究既要正视这一时期曾经共存的多种文艺景观和东北解放区形成过程中独特的文化文学反应,又要关注解放区文艺获得正统地位过程中对东北原有文艺的冲击和在新的地域文化语境中实践文艺大众化的挑战与得失。此外,东北解放区的文艺批判与文学生产在中国左翼文艺发展史上同样具有相当的话题性。
张丛皞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解放区文学文化变革文学实践
《皇妃庵的香火》:孙春平小说的蝶变之作
2012年
作家孙春平在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写作模式,但他的创作在《皇妃庵的香火》和其后的一些小说中,无论在表达内容,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蜕变。
韩春燕
关键词:小说
从“研究”到“生产”——市场、现实主义文学与《活着之上》
2015年
阎真对“知识分子叙事”有着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耐心和韧性,《曾在天涯》、《因为女人》、《沧浪之水》、《活着之上》四部长篇小说清晰地标注了阎真的“知识分子写作”路线图,并且这幅路线图一直呈现出不断突入当代知识分子生活迷局、生存困局,逐步破解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态势,并最终在《活着之上》中将这种写作惯性推向了顶峰,获得读者、批评家和作家的一致认同。
杨丹丹
关键词:活着现实主义文学当代知识分子《沧浪之水》文学传统小说叙事
“进入”与“走出”--中国新文学村庄叙事模式探析
2013年
作家对村庄的书写立场和审美姿态决定了其在创作中的话语选择和艺术表达方法。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村庄叙事话语从现代知识精英的启蒙话语到强势的政治话语,再到众声喧哗的个人话语,经过了一个由单一到多元、由精英化表达到去精英化表达的嬗变过程。
韩春燕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文化嬗变
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的“差异性”表达
2013年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文学的乡村叙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质,即作家在现实经验与文学经验之间找到了一种差异性表达的叙事策略,这使作家获得了一种叙事张力,也使作品获得了艺术创新的动力。新世纪乡村叙事差异性表达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作家对破碎现实的反抗性表达呈现为文学的乡村建史立传的努力书写;二是在现实乡村祛魅的时代浪潮下,作家依然坚守着"文学还乡"的永恒家园精神。
韩文淑
关键词:祛魅
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创世模式研究
2012年
满族说部萨满女神开辟宇宙、创造万物的故事丰富多彩,实际上只是一个女神创世故事的不同变体;这个女神创世故事来源于红山文化女神祭祀仪式原型;红山文化时期属于女神文明时期,女神文明的核心是女神崇拜;红山文化祭祀仪式是女神崇拜的典型形式;红山女神祭祀仪式虽然消失了,但女神崇拜的文化精神却转换到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创世神话中。
张丽红
关键词:满族说部
《后上塘书》:致力于人性启蒙的乡村叙事被引量:2
2016年
孙惠芬自1980年代发表作品至今,一直用写作来编构着自己的文学故乡,“上塘”和“歇马山庄”这两个辽南地域文化浓重的文学村庄已成为她的专属领地,其对孙惠芬的价值不亚于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的意义。如果说,莫言是在历史的纵深沟壑中打捞沉淀于岁月底层的乡村的话,
张丛皞
关键词:乡村叙事人性地域文化文学故乡
从电影人物对比关系特点看中西方二元对立理论的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二元对立是人类认识世界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无论是西方古典哲学“主客二分”的思想理念,还是中国传统“阴阳互补”的思维模式,二元对立是人类所有理论的基础,有了二元对立才有了之后的多元互生、二元交融等更复杂的结构关系。影响这些结构关系生成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文环境、朝代更迭、思想变革等。在这些或静止或流动的因子无声无息影响之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二元对立关系便有了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不同世界观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的具体问题上,体现在不同文化传统引领的群体性行为差异上,体现在不同思想内核暗示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上。电影作为现代大众文化的代表,从中西方电影人物设置的一般规律可以比较出二者在二元对立理论上的差异。
张芳馨
关键词:二元对立西方电影中西方文学艺术创作
乡土小说中村庄时间的叙事意义与叙事功能被引量:1
2012年
前现代时间,是一种生态时间,与现代的机械时间相较,它是一种不甚精确的时间,在当代乡土小说的村庄叙事中,前现代时间和现代时间的使用具有独立的叙事意义。随着田园诗的消弭,机械时间越来越取代生态时间成为村庄时间的主体。村庄时间样式与中国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村庄时间在当代乡土小说的村庄叙事中担当着重要的叙事功能。
韩春燕
关键词:乡土小说叙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