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157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天来齐明芳许涛徐杨王倩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番茄离体花柄脱落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提取纯化体系的优化
- 2008年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植物器官脱落过程中的重要水解酶,实验以20μL.L-1乙烯处理的离体番茄花柄为试材,建立了与脱落相关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提取与纯化体系:以50 mmol.L-1乙酸缓冲液(pH=5.5)为提取液,加入0.1 mol.L-1NaCl、1 mmol.L-1DTT提取效果较好;将酶的粗提液低温浓缩后,经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最佳流速为0.2 mL.min-1,适宜上样量为3.5 mL;再将凝胶层析分离的活性部分低温浓缩后,经CM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再次纯化,流速为0.3 mL.min-1、洗脱液pH值5.5纯化效果最好。经上述提取纯化过程,得到了分子质量为30.2 kD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该提取纯化体系为探讨与脱落相关酶的性质及其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
- 徐杨齐明芳李天来许涛
- 关键词:番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与番茄花柄脱落相关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被引量:3
- 2008年
- 为弄清番茄花柄脱落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性质,采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乙烯处理的番茄花柄,分离和纯化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并测定其性质。结果表明: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和CM Sepharose CL-6B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可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约为30.2 kDa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纯化倍数为30.85;纯化的PG活性最适pH值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40℃;K_m值为26.14 mg·mL^(-1);1mmol·L^(-1)Ca^(2+)、Cu^(2+)、Ba^(26)、Co^(2+)和Mn^(2+)可抑制PG活性,而1 mmol·L^(-1)的Mg^(2+)、K^+、Fe^(2+)、Zn^(2+)、Fe^(3+)促进PG活性,20 mmol·L^(-1)的Fe^(2+)和Fe^(3+)促进效果尤为显著。
- 齐明芳徐杨李天来许涛
- 关键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纯化
- 不同温度处理对番茄离体花柄脱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离体花柄为试材,分别在25(CK),30,35℃下进行番茄花柄外植体培养,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番茄离体花柄脱落过程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5℃培养条件下,番茄离体花柄的脱落率随温度升高而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经32h培养,35℃处理未发生脱落,而25℃和30℃处理的脱落率分别为24.32%和12.39%。35℃处理花柄离区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迅速降低,而25℃和30℃处理变化不大。35℃处理明显降低了离区纤维素酶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30℃处理纤维素酶活性略有升高,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在处理32h后显著下降。35℃亚高温抑制番茄离体花柄脱落可能是与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特别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 李晓红齐明芳李天来王倩许宏伟
- 关键词:番茄亚高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超微结构及亚细胞钙分布的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扫描电镜和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研究了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离区细胞以及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区的分离开始于皮层与维管束周围小细胞,先在这两个区域出现少量不连续的胞间空隙,并逐渐在维管组织区形成连续的断裂面,此后断裂面向中央的髓部组织延伸,先是维管组织的分离,然后是最中间的髓部以及最外侧表皮组织。钙分布研究发现脱落发生之前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质膜及液泡中。脱落发生后,钙颗粒主要分布在退化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皮层、维管束以及髓部细胞在整个脱落过程中钙分布以及钙形态明显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离区各组织在脱落中有不同分离程度的主要原因。
- 许涛李天来齐明芳陈伟之
- 关键词:番茄花柄超微结构
- Ca^(2+)对离体培养的番茄花柄脱落的影响以及脱落过程中离区内钙形态的变化被引量:5
- 2007年
- 在自然条件下,Ca^(2+)对离体培养的番茄花柄脱落有抑制作用,而对经乙烯处理的则有显著的促进。无论是在自然还是乙烯条件下,未经任何处理的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总钙与果胶酸钙含量下降,而水溶性钙含量升高,Ca^(2+)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脱落过程中离区总钙、果胶酸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尤其是在乙烯下的效果更显著,而经EGTA处理的则相反。
- 齐明芳许涛李天来吴士才
- 关键词:番茄钙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