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161120028)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周云易伟建谢利民蒋运忠谭德先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有限元
  • 1篇支梁
  • 1篇损伤识别
  • 1篇桥梁
  • 1篇组合结构
  • 1篇脉冲
  • 1篇模型校验
  • 1篇结构识别
  • 1篇结构损伤诊断
  • 1篇静动力
  • 1篇静载
  • 1篇静载试验
  • 1篇环境激励
  • 1篇简支
  • 1篇简支梁
  • 1篇建筑
  • 1篇高层建筑
  • 1篇参考点

机构

  • 3篇湖南大学

作者

  • 3篇易伟建
  • 3篇周云
  • 2篇蒋运忠
  • 2篇谢利民
  • 1篇谭德先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座桥梁研究新平台的静动力试验研究
2013年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四跨简支梁桥被选为Benchmark模型,作为国际旧桥性能研究和评估的新平台,国际上近十多所知名高校和测试咨询检测机构对该桥进行了系统的结构静动力试验及无损检测研究。该文简要介绍了该桥的选择过程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对该桥的南侧第2跨静动力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动力试验采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以得到结构的动力模态柔度,静载试验利用卡车进行加载,对比模态柔度下的弯沉与静载试验下的弯沉显示该方法能为结构损伤识别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周云易伟建
关键词:结构识别静载试验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的输入输出动力信号获取结构的模态柔度,可以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设计了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静动力试验.对不同损伤状态下的简支梁和组合板进行了动力测试,得到其模态柔度矩阵,并用来预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简支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结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柔度增大,但自振频率只能判断结构损伤的出现,模态柔度则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组合板试验表明,在线弹性状态下,动力测试与静力测试获得的模态柔度矩阵相差很小.设计了支座刚度变化、连接件损伤和横向支撑破坏这3种损伤工况,并用这3种工况来模拟实际桥梁结构可能出现的损伤状况.通过对比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位移信息,成功实现了组合板的损伤识别.
周云蒋运忠易伟建谢利民贾凡丁
关键词:损伤识别简支梁组合结构
环境激励下高层建筑结构模态测试与有限元建模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对高层建筑在环境激励下现场实测以及随机振动分析,所获得的频率和振型等模态信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性能评估和抗震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广西来宾的高层建筑动力测试项目,对8栋高层建筑结构进行系统地随机振动信号测试,通过互相关函数分析和傅里叶变换从而得到结构的互功率谱,利用设置参考点进行分步试验获得结构的工作模态,从而获得结构振动的自振频率等重要参数。在PKPM软件和Sap2000软件中建立高层建筑有限元模型从而来获得结构振动的计算频率和振型。为了研究填充墙的刚度和质量对高层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在Sap2000软件中特别建立三种有限元模型。通过研究发现测试所得到的结构的基频为常用设计软件PKPM计算基频值的2倍以上,另外合理地选用壳单元模拟剪力墙刚度并考虑填充墙质量作用于梁上能较准确地估计结构实测模态值。最后将本次对8栋高层结构测试所得到的基频与5个国家基本周期的经验公式估计值进行对比分析。
谭德先周云米斯特易伟建谢利民蒋运忠
关键词:高层建筑模型校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