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2ZX10004-206)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芳邓瑛窦相峰孙玉兰钱海坤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地区2010年10月-2011年5月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特异性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采集的352份呼吸道感染病例,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病例中,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9.2%,多份标本存在合并感染,感染病例80%以上都有咳嗽症状,50%以上有发热症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头痛的比例(100%)和胸痛的比例(50%)远高于其他患者;MPV感染患者呼吸困难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单纯感染和腺病毒单纯感染的标本中头痛的比例要高于有其他病毒合并感染的标本。结论: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且各病毒之间易发生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病毒感染略有不同。
- 邓瑛孙玉兰石伟先崔淑娟窦相峰钱海坤黄芳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
- 2009~2014年济南市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济南市某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版为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9~2014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PAE 1 578株,分离率逐年上升,但2014年略有下降,平均为16.30%。其中,27.53%分离自呼吸内科患者,其次为急诊ICU(8.03%)和烧伤病房(5.42%)。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83.84%。2009~2012年间PAE耐药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3~2014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反而下降。平均耐药率最高的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7.92%),超过2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28.96%)、左氧氟沙星(25.80%)、氨曲南(25.08%)、美罗培南(24.23%)、哌拉西林(20.7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2009~2012年间其分离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耐药率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 裴凤艳吴洪巧张芳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四种人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的交叉反应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了解人常见冠状病毒NL63、229E、OC43和HKU1核衣壳蛋白(N蛋白)之间的抗原交叉反应特征.方法 对人冠状病毒NL63、229E、OC43和HKU1的N蛋白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和纯化,用竞争ELISA方法对已知的人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分析.结果 同属内NL663和229E之间及OC43和HKU1 N蛋白之间存在抗原交叉反应.结论 人常见冠状N蛋白抗原交叉反应特征为以后基于人冠状病毒N蛋白的血清学研究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高昕周红莉吴超郭丽王健伟
- 关键词: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竞争ELISA
- 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鉴别北京麻疹疫苗病毒与野病毒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北京地区有免疫史麻疹患者临床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别麻疹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方法于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采集16例8~9月龄初免后疑似麻疹患者的10份咽拭子和15份尿液标本。先用麻疹疫苗病毒、野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检测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后对麻疹疫苗株和野病毒滴定后稀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并与PCR—RFLP法比较。同时,检测麻疹患者的临床样本,并测序确认。结果Fam、Joe及Cy5检测通道引物与探针对麻疹病毒有很好的检测特异性,对疫苗病毒和野病毒有很好的区分效果。此方法检测麻疹疫苗病毒的灵敏度达到0.1CCID50/0.1ml;检测麻疹野病毒的灵敏度可达0.006CCID50/0.1ml,敏感性高于PCR—RFLP法。16例接种过首剂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中,3例阴性,其余13例均为麻疹病毒A基因型。经测序验证均为疫苗株。结论多重实时荧光PCR鉴别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可以为筛查麻疹患者、鉴定疫苗相关病例提供帮助。
- 陈萌黄芳陈维欣董梅张铁钢吴疆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麻疹疫苗麻疹病毒
- 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平谷区2005-2015年猩红热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谷区2005-2015年猩红热共报告病例327例,发病率在1.13/10万~17.53/10万之间,无死亡病例。2006年和2012年两年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5.35/10万和17.53/10万,春末夏初(5-6月份,占45.26%)及冬季(11月-次年1月,占24.16%)为发病高峰,年龄以3~7岁儿童为主(占77.98%),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1.44%),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部症状(扁桃体炎、咽颊炎、口腔粘膜充血)。结论 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发病总体处在较低水平,猩红热发病有周期性,3~7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 薛慧孙晓华张立芹
-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